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与消费者惩罚意愿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中,"道德缺失"与"能力不足"两类型对消费者惩罚意愿的影响。结合归因理论和期望理论,通过实证调研分析342份有效问卷,发现CSI行为的两类责任归因对消费者的惩罚意愿均有显著正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差异;与企业的"能力不足"相比,消费者对企业的"道德缺失"行为惩罚意愿更强。在CSI行为的责任归因与消费者的惩罚意愿之间,消费者感知起中介作用;消费者CSI感知受到企业规模影响,消费者往往对大型企业的CSI行为感知比一般企业更强。说明,食品企业应该严守道德底线,并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技术,大型食品企业更应发挥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环境恶劣,巷道近程或地面远程智能控制决策依赖“人员-设备-巷道-环境”在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互协同。掘进工作面数字孪生体是实现数字掘进与物理掘进交互融合的重要手段。针对巷道近程或地面远程智能掘进场景的虚实交互控制需求,通过分析掘进工作面异构要素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行为规则及交互关系,构建了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数字孪生体模型,该模型由人员智能体、设备智能体、巷道智能体及巷道环境智能
从实景三维建模到数字孪生建模是国家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求,本文探讨了实景三维建模和数字孪生建模的关键技术内涵,介绍了数字乡村、未来社区和智能铁路等典型应用场景。广域范围实景三维建模在低成本高效数据采集和智能化自动化三维精细建模与动态更新方面面临挑战,城市级或重大工程级的数字孪生建模在全要素整体性的表征数据与机理模型集成表达方面还存在关键技术瓶颈。测绘技术亟需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
机械制造在工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不但在工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与高新技术及农业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是将机械制造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基于此,笔者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作用,研究了该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大计,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渐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确立,但尚不完备。基于此,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陷以及未来的完善路径进行讨论。明确了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就此项制度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目前存在主观要件概念界定不清晰、赔偿数额设定不合理、主体地位不明确等问题,由于缺乏清晰的规定,导致
本文以人为核心构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体系。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群知识产权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其工作需求,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做"不同程度的包含知识产权知识、意识行为、技能、创造等方面的教育,并尝试开展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完善优化构建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体系。为最终推广高校知识产权,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优化图书馆职能埋下伏笔。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不仅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下,经济建设决不能走过去两百年的道路,需要从"人—自然—社会"出发,多视角地关注整个生态。也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一种切入点,反思过去几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不断深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诸多问题。基于生态伦理的反思,进而对"一带一路"未来境遇中潜在危机做到一种防范与规避。从"一带一路
阐述机械设计与制造产业中的自动化发展进程,遵循的标准化准则、安全性准则、技术性准则,探讨实现机电一体化、实现模块化、智能化、微型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进程。
阅读是文化渗透和文化传承的媒介,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途径。在阅读书籍中,尤以名著最为凸显。名著是历史文化长河中诸多文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注重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实施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文化传承。
本文通过研究农田水利发展概况,提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总结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维护与管理现状,并制定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主要对策,以期为农业种植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与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以及整个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重大课题。高校担负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要坚定立德树人目标,切实加快向"全人教育"转型,注重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求真的精神、诚信的人格、共情的能力;要从高校、院系、教师、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