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印度“布拉莫斯”M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2月初,印度与俄罗斯合资的印度“布拉莫斯”航宇公司在印度国际防务展上推出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的小型化版本——“布拉莫斯”M,立刻引起舆论关注。这是“布拉莫斯”系列的最新改型,与以往的“布拉莫斯”系列改进型有着较大差别。这一方面说明“布拉莫斯”原型弹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出俄印超音速巡航导弹发展的新趋势。性能特点
  小型化 “布拉莫斯”M基本沿用了“布拉莫斯”的气动布局设计,但长度由“布拉莫斯”原型弹的8.4米缩小到了大致6米,弹径也从67厘米缩小到大约50厘米。外界普遍猜测,“布拉莫斯”M是通过缩小发动机尺寸和减小战斗部质量达到小型化的,但为保持射程等重要指标不下降,“布拉莫斯”M采用多种独特设计优化气动布局。一是将原来在导弹中心部位的4个X型截尖三角翼,改为一对水平设置的截尖三角翼,其后沿用了原型导弹的两对X型对称短翼,同时在导弹尾部增加了4个X型对称的小型稳定翼,新弹翼完全成为升力翼,减小了发动机负担。二是在水平翼的根部,也就是导弹的肋部,设计了对称的流线凹槽,这将改善水平翼附近的气动环境,增加导弹的气动升力,也将使水平翼上的空气舵面更加敏感和易于操控。此外,俄方宣称,“布拉莫斯”M通过升级制导系统和导弹的小型化,针对性地改善了俄制武器电子设备笨重粗大的缺点。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布拉莫斯”M在小型化的同时维持了其原有性能,甚至有所提高。
  高速化 印方在防务展上宣称新的“布拉莫斯”M飞行速度将从“布拉莫斯”原型弹的2.8M提高到3.5M,而总体射程基本没有变化。外界猜测,“布拉莫斯”M很可能将尝试使用比原型弹的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更复杂的高速涡轮推进技术(涡轮冲压变循环发动机)。“布拉莫斯”M的速度如果真像印度宣称的达到3.5M,其很可能改进发动机方案,使导弹在尺寸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导弹速度反而增加,而射程基本不变。从外形来看,“布拉莫斯”M的最初设计仍采用了亚燃冲压发动机,弹内中心锥体后装有包围在圆筒形燃料箱内的钻地战斗部,其后为主燃料箱,可能靠泵式供应系统向燃烧室供油。燃烧室内装有带中心锥式尾喷管的整体式助推器,其药柱燃尽后,高压空气流入中心锥式喷管燃烧室,冲压发动机也随之启动,导弹进入以冲压发动机为主的全程飞行状态。
  大威力化“布拉莫斯”原型弹全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全长9米,弹径670毫米,发射重量3吨。它可携带重达200千克的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加上其飞行产生的动能和剩余燃料,“布拉莫斯”对舰艇乃至地面目标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而“布拉莫斯”M的1.5吨总重虽然使其战斗部质量减少,但由于气动控制性能的提高及总体质量的减少,也使其控制更加灵活,打击更加准确。特别是其速度从2.8M提高到3.5M,高速俯冲攻击的动能对舰艇等目标仍可达到良好的破坏效果。对于加固目标或深埋地下目标,可使用质量较小的侵彻战斗部,利用动能和爆炸力的组合效应将其破坏。
  灵巧化从外观看,“布拉莫斯”M在尾部增加了4个呈X型布局的尾翼,很可能起到空气舵的作用,对导弹俯仰和拐弯进行气动控制,但在空气稀薄的高空,因空气舵面的控制力明显下降,对于响应速度快、拐弯控制能力要求大的目标,如机动式弹道导弹发射车等时敏目标,单纯靠气动力控制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其很可能将弹翼和尾翼配合使用,提高导弹的气动控制能力,同时,“布拉莫斯”M利用中心锥式尾喷管摆动产生的偏扭力进行推力矢量控制。此外,由于“布拉莫斯”M速度高达3.5倍音速,其不可能采用红外和景象匹配技术,很可能像原型弹的改进型一样使用Ka波段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毫米波导引头波长短、精度高,作为一种全天候精确制导技术在对陆攻击导弹上应用较多。这些措施大幅提高了“布拉莫斯”M打击地面或海上机动目标的灵活性。导弹分析
  印俄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导弹始于1995年12月。当时印度海军正耗费巨资引进航母和其它舰艇,同时又组织国内各种力量研制先进反舰导弹。但印度技术储备不足,不得不和俄罗斯在“宝石”超音速导弹基础上联合开发“布拉莫斯”。印度此次推出“布拉莫斯”M则是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追求。
  实现轻量化,扩大火力容量 以往2.5吨的“布拉莫斯”长8.4米,苏-30MKI一般只能携带1枚,最多2枚。而对于“布拉莫斯”M,苏-30MKI将能携带3枚,同一时间打击数量的2倍增加,对舰队的威胁性大大提升。
  扩大携载平台类型 印度空军已指定对42架苏30MKI进行结构及软件方面的改动,以携带“布拉莫斯”原型导弹(原型导弹弹重和长度太大,在印度现役对地攻击机中只有苏-30MKI适合装载)。印度空军以超过120亿美元的价格从俄订购了272架苏-30MKI,迄今已列装约190架。这些战斗机大部分是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位于纳西克的工厂中根据许可证生产的。一名官员说:“重达300至350千克的发射架将被安装在战斗机腹部,而对苏-30MKI的软件及任务计算机进行调试需要不到3个月。印方人员在2014年2月推出“布拉莫斯”M的同时,提出该导弹由于弹重和长度减小,将用于升级空军的米格29和海军的米格-29K,未来将配在“幻影”2000和“阵风”上。可见,印度现役和未来计划采购的几乎所有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飞机,都将具备“布拉莫斯”M发射能力。
  满足多军种需要印度的“布拉莫斯”原型导弹最初只是陆射型,而后开发了各种发射类型。迄今陆军已有3个团配备了“布拉莫斯”导弹,海军也已为6艘军舰配备了这款导弹(包括最近的隐形护卫舰),潜射型已完成试验,空射型也改装完毕。印度此次推出的“布拉莫斯”M是空射型,以后会推出陆射型、舰射型和潜射型等。“布拉莫斯”M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使其更适合装在各种更小的平台上,同时提高单元火力容量。
  实现高突性 虽然据称“布拉莫斯”原型导弹外壳上涂有印度研制的隐形涂料,有助于突防,但是“布拉莫斯”原型导弹速度达到2.8马赫,是“战斧”导弹的4倍,这势必会使飞行过程燃料消耗剧增,为维持射程不得不加大体积和载重来携带燃料,弹体重量和体积几乎达到亚音速反舰导弹的3倍,这会引起导弹的雷达和红外信号急剧增加。尤其是为弥补高速情况下机动不足的缺陷,其大多采用高空弹道飞行,更增加了暴露在雷达探测范围内的可能,这使其所谓威胁性对于海军强国来说几乎是空谈。但变小后的“布拉莫斯”M却明显不同,不但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速度更是提高到3.5倍,使敌探测和拦截反应时间更短,大大增强了导弹的威慑能力。   优化超音速技术印度在“布拉莫斯”M之前已经拥有2.8倍音速的“布拉莫斯”原型弹,并提出过开发5-7倍音速的“布拉莫斯”2高超音速导弹计划,但这两者之间跨越太大,技术风险过高。此次推出的3.5倍音速“布拉莫斯”M填补了这一空白。印度布拉莫斯航宇公司总裁皮莱博士表示,该公司正与一些研究院校开发必要的技术,之后才会进行极超音速导弹的开发。印度科学学院将是参与此次技术开发的20个成员单位之一,主要进行高温材料、推进与能量模块的研制。通过“布拉莫斯”M的开发,印度将集成更多的开发力量,夺取超音速及高超音速导弹的优势。作战运用
  “布拉莫斯”M尽管尚在研制中,但未来可能造成的威胁不能忽视。尤其是其在经过系列化改进和部署后,将对我构成全面威胁。
  中印边界山区,实现精确打击按照印军惯例,空射型“布拉莫斯”M最终会被改造为空对地和地对地攻击犁,就像“布拉莫斯”原型弹样首先用于中印边界地区。目前,印度空军已逐步把苏30MKI更多地部署在西部和东部前沿地带,以加强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威慑。皮莱博士声称,印度陆军现役部署在中印边界地带的“大地”短程弹道导弹需要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射,而“布拉莫斯”导弹可在2分钟内完成发射,从印控克什米尔发射能在30秒内打击巴控克什米尔境内的恐怖训练营。其目前已在中印边界地带部署了大量的“布拉莫斯”导弹部队。届时,这些导弹部队可能会换装更轻巧的“布拉莫斯”M以适应这里脆弱的交通条件,并部署到前沿抵近地带,实现对我境内战略战役目标的精确打击,对我构成威胁。
  印巴边境地带,组织多机突防印巴边界如果大批部署“布拉莫斯”M,印度可能在空中首轮突击中就实现对巴境内目标的饱和打击,这在现在使用“布拉莫斯”原型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印度只改造了40架苏30MKI,如果每架只携带1枚,那么其首轮最大攻击能力只有40个目标,远不能满足战役需要;而如果使用“布拉莫斯”M,一轮的攻击能力就达到120个目标,这足以满足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打击需要。而且“布拉莫斯”M制导更精确、飞行更灵活,加上苏-30MKI和更多的米格29和“幻影”等战机,可对1000~1500千米纵深内的城市环境中的小型目标进行攻击。如果采用多机协同突防,多弹饱和攻击的战术将很容易突破中印、中巴边境的严密防御。
  印度洋入口处,实施远程突击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大部分能源及外贸运输船几乎都要经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因此“布拉莫斯”M将增强印度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能力,对我海上运输形成威胁。“布拉莫斯”和“布拉莫斯”M最开始都主要用于攻击海上目标。例如,印度在测试中曾从海军东部舰队驱逐舰“兰维尔”号新安装的垂直发射筒中发射“布拉莫斯”,导弹先爬升到弹道最高点,再以极高速度俯冲,末段开启雷达导引头,击中停泊在孟加拉湾深处的退役护卫舰
  “迈恩”号。导弹直接从靠近水线处钻进舰体,然后在舰内爆炸。可见,此类导弹对大中型舰艇有着致命威胁。“布拉莫斯”M无论突防能力还是威力都优于原型“布拉莫斯”,未来潜射型一旦部署,就可借助潜艇的突防能力和远程活动范围,增大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包括马六甲海峡等范围的战略优势。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2日,BAE系统公司试飞员纳特·麦克佩斯驾驶着首架最新批次“台风”战斗机在位于英国兰开夏郡的沃顿生产厂首次升空,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飞行,标志着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台风”在改进和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现役“台风”相比,这架编号BS116的单座型战斗机按照最新批次的标准,实施了上百处改进,进一步完善了一些细微设计,旨在提升作战效能,并希望赢得潜在客户的青睐。目前,BAE系统
[文章编码0604]  2012年4月15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四艘舰船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湾出发,前往黄海海域参加中俄“海上协作-2012”联合军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文名字就是“海参崴”,太平洋舰队的总部就设立在此。  本次参演的俄方舰艇均来自于太平洋舰队。其实对于这支舰队,人民海军并不陌生,因为人民海军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与之打过交道。近几年,该舰队与我国海军的互访也颇为频繁。此次太平
以色列军事力量主要由国防军、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其中,以色列国防军身经百战,是二战后全球战争经历最多的军事组织之一,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其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号称“中东劲旅”。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以色列军事力量也在不断改革,作战运用随之创新发展。  战火中成型、成长  以色列军事力量是从一次次战争实践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并随着其国防战略和现实威胁的变化而不
冷战时期,日本的首要作战对象是苏联,日本列岛北部地区首当其冲,中部地区则负责随时向北部地区增援,而且中部地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这两个地区一直是地面防空和空中作战的重点。苏联解体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注意力开始向西和向南转移。其目的首先是扩大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一旦朝鲜半岛或者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冲突,如果美国进行干涉,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则能更为主动地介入其中,因此日本须将其军事部署调
海军舰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武器是舰炮,在工业革命之前舰艇的防御就是指防御炮弹,最常用的办法是利用装甲防护舰船的重要部位。而对于不受弹丸威胁的水线以下则不设防。  水中兵器就是专门为对付舰艇这一弱点而诞生的,即鱼雷和水雷,它们对船体的破坏机理与弹丸命中是不同的。炮弹在空中高速飞行命中目标,以贯穿敌舰装甲。破坏其结构为主要目的。与此相对,鱼雷、水雷则是通过爆炸力破坏水线下的船体。其爆炸力取决于装药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地中海中部,东北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相对,最窄处仅3千米,西与突尼斯隔海相望,南邻马耳他,是北非通往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1943年5月,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运输航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攻占西西里岛成为美英盟军的重头戏。  位于北非的盟军部队进行了整编。美军部队整编为第7军团,辖步兵第1、3、5、9师,装
对聚变的认识  1927年,格丁根两名年轻的物理学家弗里茨·豪特曼斯和杰弗里·阿特金森开始考虑太阳中的热核反应,提出了氢原子发生聚变产生太阳能的理论。到30年代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重氢和超重氢发生聚变时,没有临界质量的限制,会产生无限大的爆炸,能做成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的武器。但是实现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要比实现重核裂变反应所需要的条件苛刻得多。氘、氚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实现聚变,通常难以实现,因为氘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了适应在航母上的使用,歼-15舰载机必定会根据舰载机的各项要求进行设计,与歼-11相比,它的技术改进都体现在什么方面?  傅前哨(以下简称傅):我不了解具体研制情况,只能通过对公开发表的照片和视频的观察分析,对歼-15的气动特点和相关联的技术作一些解读,谈点个人看法。  研制部门在歼-11平台的基础作了许多适应性的改进。比如说加强了起落架和机体的结构,缩短了后机身的尾锥,增设
王瑾(以下简称王):叶总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VN12步兵战车在兵器馆内可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因此我们想请您谈谈这款车的研制目的。  叶明(以下简称叶):在陆地装甲武器装备中,30吨以下的轻型履带式装甲车具有易于部署、适应性好等优势。宏观上看,平台轻量化、部署快速化、信息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发展系列化、防护模块化也是装甲战车发展的总体趋势。  因此,我们北方车辆集团公司针对国际军贸市场的需求,充
【摘要】将化学概念图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关联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文章通过研究学生在绘制化学概念图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为一线化学教师应用化学概念图进行教学提供教学策略参考。  【关键词】化学概念图;金属及其化合物;问题探究;认知网络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