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群的衡水市居民年用水量预测

来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居民用水量序列的随机性和周期性以及传统灰色模型由于离散程度大而产生的过拟合问题,依据灰色模型理论构造了由5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基于衡水市2007-2019年居民年用水量数据,采用灰色动态模型群对衡水市2020-2030年居民年用水量变化进行预测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残差检验以及残差修正;将灰色动态模型群分别与5个GM(1,1)模型进行对比,以检验模型性能.结果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的预测相对误差整体小于传统GM(1,1)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衡水市2019年居民年用水量为1 795.00万m3,2030年预计增至2 862.21万m3,未来衡水市居民年用水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这与衡水市未来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衡水市未来居民用水量预测结果可为供水优化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由根际分泌物介导的根际效应表现为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如酶、pH、有机质等)显著不同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受土壤类型、植物种类等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林业防护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并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近年来,根际效应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修复机制、影响因素等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综述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效应的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修复效果的措施,以期利用根际效应提高土壤生物修复效率.根际效应驱动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显著,受土壤类型、植
自由基化学性质高度活泼,极易发生得失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环境水体中降解污染物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环境鉴定和分析对揭示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由基环境浓度极低、反应活性高、寿命短,再加上复杂环境基质的干扰效应,使其环境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一些已知的自由基展开,对未知自由基的识别和鉴定研究较为匮乏.在系统总结典型自由基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重点探讨适用于环境水体中羟基自由基等典型自由基的检测方法,并提出自旋捕获结合质谱
短时波动周期下,来自负频率的频谱泄漏是频域插值算法估计误差的主要来源.为消除频谱泄漏影响以实现任意波动周期下实正弦信号频率的精确估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插值解析的频率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位于频谱主瓣范围内的任意DTFT谱线构建对应实/虚部的线性方程组,进而通过方程组求解得到基于解析插值DTFT的无偏频率估计公式.此外,考虑实际中加性白噪声的影响,根据频率估计的统计特性分析给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迭代方法,从而确保频率估计的方均误差(MSE)在任意波动周期下能够一致逼近无偏频率估
硝化细菌是微生物脱氮的关键功能菌群之一,筛选优质硝化细菌对于强化微生物脱氮具有重要意义.将河流沉积物、土壤自然环境和市场售人为环境3种生境来源的硝化细菌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了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沉积物生境中硝化细菌的活性以及耐氨氮、pH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能力高于土壤和市售硝化细菌.利用MPN-PCR法和克隆文库分析法对各生境硝化细菌丰度及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沉积物生境中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生物量较高,促使该生境硝化细菌氨氮去除率较高.沉积物生境中硝化细菌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饮料瓶属一次性塑料包装,应用广泛且周期短,废弃量大,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看,废PET饮料瓶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PET瓶装的饮料产量和PET瓶消费量的正相关性,建立了饮料总产量-PET瓶装的饮料产量-废PET饮料瓶产生量(PET饮料瓶消费量)间的数量响应关系,结合灰色模型,预测2020-2025年我国废PET饮料瓶的产生量;根据国内PET饮料瓶回收现状和物质代谢定性分析,确定了废PET饮料瓶的主要流向;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测算出现阶段我国PET饮料瓶
以某煤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焦油渣、煤焦油、硫铵酸焦油、焦粉、剩余污泥5种残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残渣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和环数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浓度,通过计算残渣的苯并[a]芘(BaP)等效毒性和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煤焦化残渣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种残渣的PAHs总浓度为0.94~238 367 mg/kg,表现为煤焦油>焦油渣>硫铵酸焦油>焦粉>剩余污泥,焦油渣、煤焦油、硫铵酸焦油中高致突变性物质、致癌性物质浓度超过GB 5
为探究临港石化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2014-201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环境灾害学理论体系与数理统计法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空间矢量叠加分析技术,开展了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承载能力整体较为脆弱,从远海至近岸海域环境脆弱性加重;同时,从近年环境监测数据来看,其生态环境状况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海域整体处于中风险态势,高风险区域约占总海域面积的17.6%,主要分布于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海域,分布状况
生物质炭(biochar)是一种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且吸附能力强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材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作用于土壤,但其影响和作用机制随土壤性质和生物质炭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度、酸碱度及表面官能团等特性与原料和制备工艺关系入手,结合土壤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了生物质炭添加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修复污染土壤、增强生物活性和促进养分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发现生物质炭通过填充扩容、孔隙截留、胶结凝聚、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配位络合、共沉淀、
当前城市化发展使得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各种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显现.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城市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生态安全预测与预警以及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格局构建与空间规划4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包括:1)探索建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体系,以实现城市生态安全的规范化评价,并服务于管理实践;2)加强从更大尺度上开展城市生态安全研究
生物滞留设施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措施之一,在其设计和运行维护过程中,排空时间对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效果、植物生长状况等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尚缺乏排空时间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调蓄水深、降雨间隔、淹没区高度及构造类型对排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不同构造类型生物滞留设施调蓄层排空时间为10~140 min,完全排空时间为6~47 h.调蓄层排空时间随调蓄水深和淹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降雨间隔的增加而降低,调蓄水深对调蓄层排空时间影响最大;完全排空时间随调蓄水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