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复习课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新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而且包括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再提高,尤其是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那么,怎样在复习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如何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重新思考和定位复习课的教学功能,探索基本策略以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主题情景的创设,使复习过程彰显人文精神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采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实物等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起认知冲突,学生在对教师或同学呈示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把生活原型和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能力。如有位教师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依据城市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逛游乐园,设计了领学生逛小小游乐园的教学情境,并针对这部分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过山车”“海盗船”、“摩天轮”等一个个小环节。使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游戏中,进一步的复习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改正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关注基础,使复习成为学生扎实基本功的过程
  
  我市近几年来的学生水平测试试题,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前提,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在试题设计方面力求开放性,凸现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能力的考查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中,许多试题都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甚至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作为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考试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考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解决所谓的“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相对的忽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习。其主要表现是对“基础”的复习力度不够,只是走过场。对于基本的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其探索过程,少问了几个为什么。没有发掘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而是搜集大量的课外练习题,试图让学生在大量的练题中悟出某些解题的妙方。这样只会造成学生机械的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进而产生“畏难”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实践证明只有基础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的学生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复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复习课所要温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对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像新授课那样的新鲜感。但由于学生在各节课里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因此知识整理自然就成了复习课教学的核心之一,而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他们对知识构建的方式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忽视这些,让不同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那只能让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进而产生厌倦甚至抵触的情绪。复习课教学要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要提醒学生避免为整理而整理,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构建个挂化的知识网络。要使学生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认知结构更具迁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倡导分层递进,使复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复习课教学时,不同学习个体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极其明显。而班级授课制往往使分层施教显得力不从心。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使复习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首先,要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中下水平学生都能达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查和补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还应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等。其次,要根据不同层次,设计“精”而“趣”的习题。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习题难度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易,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总之,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突出一个“精”字,有针对性、层次性,一般情况下可设计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和拓展延伸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尽管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然而收效甚微,能力提高不明显。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师生就要在具体的学习中采取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
与传统的外贴式加固相比,内嵌式加固方法优势更加明显,它是一种将FRP材料置入结构构件保护层内部的加固方法。采用内嵌式加固方法,GFRP板条能够很好地通过胶层与混凝土结合,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是自我成为主体的学习,握有学习的主动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1.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如果主动地积极思索,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学起来会很感兴趣,掌握的知识会很牢固。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属农村户口且经济条件差,都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养在其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戚家里的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属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种隔亲教育现象随着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越来越多。在我校具有这种现象的学生的比例达30%,我班竟达40%。这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问题,如果教育不好必将危害社会、危害人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这是有识之士在新课程实践中提出并经实践验证的有效课程理念。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还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
每每与同事谈到教学话题时总离不开现在的小学生难教这一内容,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叹气之余,扪心自问,究其根源是教育者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爱。在教育实践中我紧紧抓住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爱这个前提和基础,以良好的情感投入课堂,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丰富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从苦学当中解脱出来。    一、情感教育的核心——尊重和爱    1.尊重学生,不仅是指尊重学生的感情、意愿和想法,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