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写作发展学生写作形象思维的路径探析

来源 :名师在线·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这要求学生作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要想达到这个要求,离不开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微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美读”“品读”、续写、变式等方面设计微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写作;形象思维力;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17-0049-02
  引 言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我们能注意到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同一个班级中,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还有学生却达不到要求,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一、对形象思维的几点认识
  所谓形象思维力,是指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和选择那些具有形象生动特征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对其产生鲜活印象的能力。实际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实际的人物、事物以及情感思维构成了他们写作的主要载体[1]。这些载体不是空洞、单调的,也不是静止、苍白的,更不是无生命、无情感的,而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动态和鲜活的。我们来看两位学生写“切西瓜”这一行为动作。
  学生A:我抱来一个大西瓜,切开一看,瓜熟得透透的。
  学生B:我挑中了一个大西瓜,像一个绿莹莹的大篮球,抱起来沉甸甸的。我尽全力把它放在桌上,急忙拿起刀往下切。刀轻轻一切,啪!西瓜皮迸开裂成两半,鲜红鲜红的沙瓤迎面扑来。“亚克西!”我高兴得高声叫起来。
  “大”“熟透”是甲同学感知后的结论,是概念性的。这样写切西瓜比较空洞,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乙同学用“绿莹莹”“大篮球”“沉甸甸”,有形、有色、有重量感地写出西瓜之大;用“啪”“迸开”“裂成两半”“鲜红鲜红的沙瓤”写西瓜的熟透,有声音、动感、性状。最后一句“‘亚克西!’我高兴得高声叫起来”表达了学生情绪的起伏,更丰富了切西瓜这一行为。可见,好的形象思维可以让学生写出具体可感的内容。
  二、利用微写作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路径
  微写作就是学生借助某诗句、某句话、某片段、某画面等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写作,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能极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一)借“美读”进行微写作
  微写作符合学生的智能发展。为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教师在设计微写作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运用“美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形象思维力[2]。
  优秀文章很容易通过文段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以母爱为主题,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对母爱的依恋。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强调感性层面的品读,接着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假如我变成……,妈妈……”的课堂微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话语表达对母亲的爱,激发了学生内因驱使下的深情表白。
  学生A:假如我变成了一束光,为了变化无穷,跟随着太阳公公,把大地照亮,把世界照亮,又把阴暗的角落照亮了,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在找我,不用担心,你只是不知道罢了,其实我就在你身旁!
  学生B:假如我变成了小树苗,在春雨中汲取养分。妈妈,你就是春雨!是你用甘甜滋润我,使我慢慢长大。从此,我不再畏惧大风侵扰。
  只要学生随时将自己的观察化为文字,就能为形象思维发展积累足够的表象素材。在这个教学情境中,笔者感受到学生想象的奇特,他们的表达富有创造力、语言形象生动。
  (二)借“品读”进行微写作
  在诗歌单元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深深吸引。一些古诗词、现代诗中充满着浓郁的画面美、自然美、意境美,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画面来还原画面、创造画面。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笔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形象思维训练环节——“品读”,即要求学生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扩展诗意,丰富画面描述,与诗人对话。下面是某学生对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微写作:
  在春天里,黄莺婉转的叫声此起彼伏,它们是那样的开心自在。燕子也趁着这大好时光,飞上飞下,嬉闹着、忙碌着,它们习惯在老百姓的屋檐下找到安身之处。在衔泥筑巢的日子里,它们把辛劳的身影留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里……
  该学生充分动用视觉、听觉感官描写黄莺、燕子的动态特征,在诗句所描绘画面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再结合想象,由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发挥了写作潜能。
  (三)借续写进行微写作
  续写文章也是微写作的一种模式,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这一课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我”能守住和万芳的友谊吗? 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进行续写。下面是学生续写片段的展示:
  ……第二天早上,我没有等到万芳,匆匆来到学校,看见万芳没有来。难道她病了吗?要知道她平时都是和我一起上学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才知道她真的没来!我心里很慌乱,课上一直想着这件事。放学了,我径直往她家跑去。她家房门紧闭,里面静悄悄的。我喊了几声,发现门没锁,就轻轻地推门进去,万芳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我轻声地问:“万芳,你怎么啦,病了?”这时,她抬起头无力地看着我,轻声地回答道:“没什么,只是……”我突然紧张起来,很怕她心里难受,直接说:“万芳,是我不好,希望你原谅我。”万芳看了看我,流着泪说:“谢谢你!”我真是太高兴了,因为万芳能理解我们的友谊,可她的父母能吗?   这名学生不但细细琢磨了“我”的性格特点,而且描写了万芳的心理,能把“我”的内心不安及得到谅解后的放松把握得较为到位,他所续写的故事想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人物性格,情节合情合理。
  (四)借变式进行微写作
  变式也是微写作的一种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和人物形象,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3]。其中,改编情景剧是课文变式的常用形式,能够直观地展现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改编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锻炼和发展写作形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唐雎的个性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写课本剧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关键性因素的演绎是剧本的核心要素,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变式微写作训练。學生作品节选如下:
  【第三幕】
  将军:大王,有使者求见。
  秦王(嘚瑟):宣!
  将军:宣使者进见!
  使者:叩见大王。
  秦王(急切):你们主子想通了吗?
  使者(不紧不慢):安陵君不愿……
  秦王:咦!安陵君意欲何为?
  使者:大王且听,安陵君有他的苦衷啊……
  秦王(气愤):那让他自讨苦吃吧!
  结  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其高效、高质写作的重要支撑,微写作是培养、锻炼、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微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美读”“品读”、续写、变式训练中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语言形象、内容丰富的作文,从而促进学生写作形象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曹海明,史洁.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张皓月.见微知著:语文微写作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8(26):28-31.
  作者简介:曾景灿(1974.6-),男,福建霞浦人,一级教师,县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2015年荣获县教育局第一届“最美教师”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成熟期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基础教育校园的全面升级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还是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精细、高效与新时期教育需求之间的紧密贴合。河北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在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迈入成熟期后,相关教育管理者要着力深化解决教育的精细化管理问题,提高教学品质。  关键词:精细化
摘 要:如今,社会对英語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也紧跟时代需要,强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旨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进行探究,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摘 要: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习英语时无法理解所学内容、不懂得英语学习技巧、英语成绩较低、无法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用到生活中等现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成为学困生。初中时期的英语学困生数量较多,不仅影响了初中班级整体的英语学习质量,而且阻碍了英语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学困生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和小
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导致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从利用实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意义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其不足,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及教学创新等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全新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实验;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日常生活是语文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对话和观察能力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观察能力;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
摘 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项活动全面培养与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借鉴“读思达”教学法,完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科;“读思达”教学法;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境创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作铺垫。本文指出,化学教师应在全面遵循“以生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摘 要: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本文将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探索提问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