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降低系统煤泥含量,以此增大系统带煤量。
关键词: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煤泥含量
1 概述
在選煤厂中,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煤质越来越差,细粒煤含量增大,煤泥处理量已远超出设计处理能力,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细泥量大,浓缩池底流浓度大,必须加大絮凝剂药量,导致加压过滤机煤泥水分增大,加压过滤机工况调节困难,严重制约系统带煤量,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煤泥含量,以此增大带煤量[1]。
2 分级旋流器应用现状分析
在本选煤厂中,选煤工艺为:150~13mm重介浅槽分选,13~1.5mm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1.5mm以下煤泥通过分级旋流器分级,形成-0.15mm溢流和1.5mm-0.15mm底流,-0.15mm溢流进入浓缩机,1.5mm-0.15mm底流进入螺旋分级机处理。随着煤质的不断变化,细粒煤泥含量的不断增大,溢流浓度大,造成进入浓缩池煤泥量大,超过系统煤泥处理能力,严重制约生产,通过化验可知,浓缩池底流浓度高,浓缩池底流进入加压过滤机后,导致加压过滤机风压保不住,针对此现状,通过向浓缩池底流泵增加配水,降低了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加压过滤机周期有了较大改善,但煤泥处理能力仍不能满足系统,煤泥仍然存在积存现象,煤泥在生产系统中不能完全处理,严重制约着洗煤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降低进入浓缩池的煤泥量[2]。
3 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及效果
由于系统中细泥含量过大,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增大,导致浓缩机入料浓度高,煤泥系统不能完全处理,因此决定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进而调整浓缩机入料浓度。本厂分级旋流器底流口直径为55mm,增大底流口直径由55mm依次更换为70mm、80mm,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前后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化验结果如下:
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3.5、46.5和42.6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6.8、39.1和36.2 g\l;2013年7月6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7、39.6和37.5 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8、32.8、30.2 g\l,,2013年9月29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2.6、32.7、31.9 g\l,由上可以看出可知,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在改造后明显降低了。
同时,对浓缩池底流浓度采样分析,结果如下,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56、6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72、420 g\l;2013年7月6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2、4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0、408 g\l,2013年9月29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07、384g\l,由上可知,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从而使得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降低,主空压能够保证,容易调整加压过滤机工况,产品水分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我厂从四月份开始分级旋流器底流口改造,对本厂内煤泥处理量与原煤入洗量的关系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表三如下。
表三 分级旋流器底流口调整前后煤泥处理量和原煤入洗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级旋流器改造后,煤泥量明显减少,原煤入洗量明显增加。
4 结论
通过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降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煤泥水处理效果变好,煤泥滞留情况缓解,系统带煤量得以提高,产能提高,系统带煤量由2000t/h提升到2400t/h,能够及时处理矿井所产原煤,提高选煤厂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加药量,有效降低洗煤成本,对选煤厂生产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明旭.煤泥水处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 洪瑞燮.选煤厂传统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选煤技术,1997(4)
关键词: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煤泥含量
1 概述
在選煤厂中,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煤质越来越差,细粒煤含量增大,煤泥处理量已远超出设计处理能力,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细泥量大,浓缩池底流浓度大,必须加大絮凝剂药量,导致加压过滤机煤泥水分增大,加压过滤机工况调节困难,严重制约系统带煤量,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煤泥含量,以此增大带煤量[1]。
2 分级旋流器应用现状分析
在本选煤厂中,选煤工艺为:150~13mm重介浅槽分选,13~1.5mm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1.5mm以下煤泥通过分级旋流器分级,形成-0.15mm溢流和1.5mm-0.15mm底流,-0.15mm溢流进入浓缩机,1.5mm-0.15mm底流进入螺旋分级机处理。随着煤质的不断变化,细粒煤泥含量的不断增大,溢流浓度大,造成进入浓缩池煤泥量大,超过系统煤泥处理能力,严重制约生产,通过化验可知,浓缩池底流浓度高,浓缩池底流进入加压过滤机后,导致加压过滤机风压保不住,针对此现状,通过向浓缩池底流泵增加配水,降低了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加压过滤机周期有了较大改善,但煤泥处理能力仍不能满足系统,煤泥仍然存在积存现象,煤泥在生产系统中不能完全处理,严重制约着洗煤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降低进入浓缩池的煤泥量[2]。
3 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及效果
由于系统中细泥含量过大,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增大,导致浓缩机入料浓度高,煤泥系统不能完全处理,因此决定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进而调整浓缩机入料浓度。本厂分级旋流器底流口直径为55mm,增大底流口直径由55mm依次更换为70mm、80mm,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前后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化验结果如下:
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3.5、46.5和42.6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6.8、39.1和36.2 g\l;2013年7月6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7、39.6和37.5 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8、32.8、30.2 g\l,,2013年9月29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2.6、32.7、31.9 g\l,由上可以看出可知,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在改造后明显降低了。
同时,对浓缩池底流浓度采样分析,结果如下,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56、6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72、420 g\l;2013年7月6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2、4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0、408 g\l,2013年9月29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07、384g\l,由上可知,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从而使得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降低,主空压能够保证,容易调整加压过滤机工况,产品水分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我厂从四月份开始分级旋流器底流口改造,对本厂内煤泥处理量与原煤入洗量的关系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表三如下。
表三 分级旋流器底流口调整前后煤泥处理量和原煤入洗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级旋流器改造后,煤泥量明显减少,原煤入洗量明显增加。
4 结论
通过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降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煤泥水处理效果变好,煤泥滞留情况缓解,系统带煤量得以提高,产能提高,系统带煤量由2000t/h提升到2400t/h,能够及时处理矿井所产原煤,提高选煤厂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加药量,有效降低洗煤成本,对选煤厂生产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明旭.煤泥水处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 洪瑞燮.选煤厂传统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选煤技术,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