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观探析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李维汉将解决干部“道理”不通的问题视为重要使命,在参与干部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定位干部教育,积极实施一系列有助于推进干部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而形成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践旨归的干部教育观.
其他文献
“公款,私人绝不能动用”rn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上海工人运动惨遭镇压,全国革命形势顿处低潮.为了挽救革命,并统一全党的思想,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时任上海总工会常务委员兼经济斗争部部长的龙大道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会议.6月,他率团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在会上报告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斗争经过.会后,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党留他在武汉工作.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叛变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
期刊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支部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侧重点,并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将标准化理论引入党的建设领域.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战略,既是党支部建设历史逻辑必然,也是标准化理论逻辑使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抗美援朝运动是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中共湖南省委开展的“三大任务”为湖南的抗美援朝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湖南省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灵活分析受众特征”“与民主党派携手并进”,作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工作在纵向上的一个事件点,为之后的舆论宣传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重要的方法范例.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彰显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指导全党发挥人民主体地位,解决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世界减贫新纪元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行动总纲领.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总路线宣传教育工作是其宣传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功实践,不仅充分彰显了其根本成就,而且亦反映了宣传教育在社会运动中具有宏大的推动力,有力助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为此,对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展开多维探索与研究,为做好新时代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的根本任务与必然选择.
生于农村,他有着一份农民的诚恳和善良;商海打拼,他有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善良与真诚.他不忘初心,凭借自己的勤劳闯出一番事业,带领乡亲一起致富,他就是河北心蕾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飞.rn张飞出生于1981年,初中毕业后,他便跟随建筑队外出打零工,后来还做过销售和司机.2009年,张飞进入北京溢彩茂源种植有限公司工作,由于吃苦耐劳、人又机灵,很快成为公司的花卉销售员.
期刊
弓仲韬革命的一生rn“两个第一”的主要创始人弓仲韬1886年出生于安平县台城村,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结识了校友李大钊.1916年又考入北京法政大学,期间开始广泛涉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晨钟》等进步书刊,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大学毕业后,弓仲韬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授课之余时常到临近的北大图书馆阅读进步书刊,多次邂逅在北大任教并兼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此后便经常听李大钊讲述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使其思想不断升华,1923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弓仲韬正
期刊
一个月前,闺蜜的婚礼上,我与前男友再次相遇,我和他与新郎新娘都是大学同学.当时我是伴娘,他是伴郎,为了活跃气氛,司仪让我们一起玩“挤气球”游戏,在场的同学纷纷起哄:“在一起吧!”我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气球怎么也弄不破,于是便有人喊:“你们故意的吧,还想抱多久,回家再抱吧!”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期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担任的职务rn1917年,徐向前因家庭生活拮据失学后,曾当了两年多店铺学徒.1919年春,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速成班.1921年毕业后,曾先后在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和五台县河边村川至中学附属小学任教员,均因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反封建思想,被校方辞退.1924年2月,徐向前听说广州的国民政府要办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在上海招生,于是就投笔从戎去上海报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