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觉走进窄胡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三月份,新闻摄影界最看重的两个奖项“荷赛”、“华赛”相继出炉,尾随其后的还有“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奖”、“普利策新闻奖”等等新闻摄影评选。随着资讯爆炸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新闻资讯越来越关注,同时对传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影像而言,从配图、到头版大照片再到如今的“大视觉”,图片在文化消费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大视觉”是随着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概念,它包括新闻图片、漫画绘图、图表制作和版式设计等视觉设计元素。在2005年底,《南方日报》成立视觉新闻中心,从制度上开始了大视觉的探索。同年成立的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在当年的年度评选上将插图、版式设计、头版设计等原本不属于新闻摄影范畴的内容纳入到评选中。2007年,《人民摄影报》新闻摄影评选也加入了大视觉摄影的评选内容。有趣的是,与此同时许多纸媒的“摄影部主任”职位,也赶潮流似的变成“视觉总监”。中国纸媒进入了多元化的视觉感官时代。
  
  就在人们越来越强调“大视觉、整体感”的时候,“媒体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新闻图片的表现力上和新闻性上,而不是强调版式设计”等等反对声音也不绝于耳。大视觉是否走进了窄胡同?一场形式与内容的老掉牙的纷争又上演开来。我倒认为:
  首先,视觉感官远远超出了传统新闻摄影的领域,它是在传媒竞争时代应运而生的概念,而新闻摄影是用图片这种载体来表达新闻事件的,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次,视觉设计绝不能替代新闻图片。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设计是新闻图片的补充。虽然多样性、观赏性的视觉元素是时代和读者需求所赋予媒体的必然之路,但这却不能取代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的主体地位。
  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当代,形式和内容早已不具有争论的必要和价值,二者哪样做得不到位,都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其说走入了窄胡同,不如说走上了车道纵横的立交桥,选择空间更多。
  
  本期专题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在“大视觉”概念下的,媒体新生物——插图摄影。它的诞生是一种时代文化消费的必然,电脑处理的便利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它的产生带来了可能。有人称这是一场头脑风暴和想象力的比拼,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也有人给它冠上“创意”的帽子,称之为“创意摄影”。媒体插图摄影给摄影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也给了摄影人带来了新的锻炼和挑战。
其他文献
乐摄宝Photo Sport 200 AW摄影包  四天的旅程,一款实用的摄影包必不可少。我选用了乐摄宝Photo Sport 200 AW,因为这款包体型轻便但是容量足够大,我全程只携带了这只背包,包括四天的必备衣物、行李。1.3kg的重量最大化地减小了负重,除了可以放一部单反相机外,还可以放置衣物、食物、手机、导航地图等物品,包在多处都设计了一些分隔开的口袋,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这款包的面料
以前一说锻炼,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老大爷、老大妈们在一起打太极拳。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有钱的人去健身房、网球场、游泳馆等专业体育场所;没钱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的门墩压压腿儿,沿马路牙子跑跑步也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这样的画面多有生活气息,这不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吗?    竞报:北京申奥成功后,专门为奥运成立的报纸。他们的口号引用了《奥林匹克宪章》里的一句话:“均衡发展
冬季的雪原清冷而寂静,是让摄影人很容易出感觉的场景。在这里,几株小树与远山的线条就构成了一幅清雅的画面。地面弥漫的雪雾使小树好像悬浮于仙境,充满深远和神秘之感。为了充分表现出这种氛围,作者又让这幅作品带上了单一的淡蓝色调,突出其环境的意韵。  即使现场没有显现出需要的色彩,在数码时代,利用相机的白平衡也可以很容易实现对色调的控制,还可以即时查看拍摄结果再按照设想调整。因此,拍摄时可以更多地开拓创意
在摄影构图中,作为陪体组成部分的对象,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之为前景。前景的运用非常关键,因为前景是最灵活多变的。许多摄影高手,往往是前景运用高手。一张原本普通的照片,很可能因为一个独到的前景运用而活力四射。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怎样能找到别致的前景?前景运用都有哪些技巧?     『十步之内,必有前景』    首先要有主动寻找前景的意识。当您觉得某画面单调,拍摄价值不大时,可主动寻找前景,另辟蹊径。
在希腊文的字母中,α既是第一个字母,也有表示无限大的含义。索尼于今年初接手了柯尼卡美能达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业务,四月底即宣布该公司的数码单反相机将被命名为“α”。这个“无限大”的α相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产品呢?在今年四月下旬于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E)期间,本刊记者就此问题访问了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部市场科高级经理蔡明先生,
风光摄影在中国可是一个有着庞大拥戴者的摄影门类。其传承脉络和发展轨迹,有目共睹,无需赘述。  但是进入21世纪后,风光摄影的地位一度“沉沦”。这以摄影评论家鲍昆撰写的《风花雪月近百年》以及其后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林路撰写的《“清算”风光摄影》为代表,两篇文章也为当时的摄影界击起了“万层浪”。  “倒风光派”认为:所谓风光摄影就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什么艺术;风景最美的地方是摄影家们发现的,
近年来,图片打印已成为一种趋势,摄影展览、影像拍卖等高端领域的照片制作越来越多地选用打印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经常来信来电,咨询打印机的有关问题。2007年1月29日,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TP销售推进部部门经理黄伟贤、图像产品策划科经理刘波、爱普生影艺坊馆长杨赣等人与著名摄影家杨大洲、林铭述、李少白、姜建等人座谈,听取摄影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交谈的内容中就包含了很多人们普遍关心的打印机技术和
摄影术发明之初的很多影像,就是关于发明者身边的各个场景,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影像一直就不曾离开过生活。布拉塞、布勒松等摄影史上多位大师,也都是关注生活、拍摄生活的高手。  虽然生活如此丰富,但当我们翻看大量的来稿时,发现本应丰富多彩的身边点滴,却被简单地划分为少数民族、农民生活、活动仪式几类??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让我们丧失了很多精彩的画面。  关注身边的生活,乐趣不仅在于你捕捉到那精彩一
2011年,这本历经了近53载的摄影杂志,迎来了姗姗来迟的第400期。  其实有心人不难算出,对于一本月刊来说,发行到第400期需要33年零3个月的时间,而1958年创刊的《大众摄影》,今天算来应该超过620期了。很遗憾,1960年困难时期的休刊使杂志停滞了近20年,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才真正迎来《大众摄影》杂志A版的第400期。    400本杂志,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编辑的辛劳与汗水,承载着读者的关
无论高山密林或是荒野大漠,热爱自然的户外摄影爱好者总是会面临穿着装备方面的问题。我们来看看真正的户外工作者会给大家什么意见。  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创办“野性中国”摄影工作室,通过“用影像保护自然”的行为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他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野外工作,有时处于潮湿多雨的丛林,有时处于气温低、风大的荒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拍摄工作,他自有一套自己的“装备兵器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