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膀胱肿瘤作用的动态观察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癌的作用及动态过程.方法 MNU大鼠膀胱灌注2mg/次,1次/2周,共4次.分别观察实验第3、6、9、12和14周时膀胱黏膜的改变、并作尿吖啶橙(AO)荧光染色.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或腺性膀胱炎,6周时有原位癌改变,9周时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为膀胱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时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AO染色诊断大鼠膀胱癌的阳性率为77.0%.结论 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方法简便、可靠,致癌过程经历上皮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2月至2003年3月肾上腺转移癌患者11例的诊治结果.原发灶为肺癌4例,肝癌5例,胆管癌1例,肾癌1例.临床表现腰背部胀痛3例,乏力、消瘦3例,血尿1例,无症状者4例.11例行B超及CT检查,2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11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1例,双侧转移者仅行左侧切除1例.结果完整切除转移癌
目的 调查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1例HCM先证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肌钙蛋白T(TNNT2)基因第8、9、10、11、16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1例患者TNNT2基因的第9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124A>C(K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