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学院主要看气质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cao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数亿书迷入坑《哈利·波特》十几年,哈恩党看的是哈利和罗恩的友(基)情,反转党看的斯内普教授的虐心暗恋,而吃货看的则是那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魔法食堂——雄伟恢宏的大礼堂里长长的餐桌,只要用魔杖敲敲就能出来一大堆好吃的,简直是吃货的终极梦想!其实在现实中,真的有一所大学拥有那座魔法食堂,那就是牛津大学。《哈利·波特》电影的取景地,就是牛津大学的38个学院之一——基督教会学院的食堂。虽然没有电影那样布满星星的穹顶,但它古典庄重的调调,绝对和电影一毛一样!更神奇的是,牛津大学也和霍格沃茨一样,也有和电影如出一辙的学院制度。虽然没有“分院帽”,但牛津大学的学院可比霍格沃茨的4个学院多得多,也有趣得多哦。
  英式晚餐这样吃
  虽然在电影里看起来,霍格沃茨的食堂规模惊人,餐桌上可以赛跑,大厅里可以开趴,但其实那是花了大量五块钱特效做出来的。真实的基督学院食堂并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毕竟这是建于1525年的老建筑。不过和电影里如出一辙的橘色灯光、挂满墙壁的肖像油画(虽然里面的人不能动),还有那些比学生年纪还大的长条桌子,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神奇的魔法世界。实际上,作为牛津大学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学院,基督教会学院不仅仅仍在使用建成了几个世纪的建筑,还保留了许多过去的传统。比如说,如今的基督教会学院食堂仍然是学生食堂,不过教授们有时也会来与学生一起用餐。
  食堂里的传统还有很多。在这里,座位是按照身份等级划分的。教授、资深研究员,或者被前者邀请的优秀学生,可以坐上“高桌”;而其他的学生,就只能在“高桌”下的普通座位上,边仰望他们边吃饭了。这个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会学院的建造初期。由于学院的创始人渥西枢机是一位主教,并且由他创立的学院也曾一度叫做主教学院,所以在礼仪方面都严格遵照了教会制度,保持了宗教上的等级划分。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过时,不过也算是激励了学生们早登高位——难道你就不想知道“高桌”上的伙食有什么不一样吗?
  其实还真没什么不一样。虽然大学从校外请来大厨,有时还从外国请,比如法国,但实际上菜品还是以英国式的套餐为主。也没有点菜这一说,因为每天的食谱会预先公布。典型的搭配是:一个餐包,前菜罗宋汤,主菜羊排加土豆、胡萝卜,最后是苹果派作甜点。每天供应4顿饭(早餐、中餐、非正式晚餐和正式晚餐)的食堂,对于晚上8点半开始的正式晚餐还有着装要求,来用餐的人必须穿着长袍。这范儿,倒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电影。
  除了哈利·波特,在基督教会学院用过晚餐的还有很多名人。比如大哲学家洛克、爱吐舌头卖萌的爱因斯坦、以及英国多位首相和众多议员。还有一位曾在这里执教的卡洛尔,因为大开脑洞写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直到现在,基督教会学院食堂的彩色玻璃窗上还记载着《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场景。哈利·波特在这里斗大魔王,爱丽丝在这里掉进了兔子洞,看来这个基督教会学院果然是个有魔力的地方。
  牛津的“格兰芬多学院”
  为了纪念《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将牛津大学的莫德琳学院选做魔法学校的外景地,2012年莫德琳学院的学生们将学院的会客室更名为“格兰芬多”,真是从戏里到戏外都不忘跟哈利·波特“秀恩爱”啊。不过除了都叫“格兰芬多”之外,莫德琳学院还有一点也和魔法学校很像,那就是堪比魔幻世界的景色。
  可以说,莫德琳是牛津大学的最美学院,没有之一。这里有都铎式建筑风格的群墙,哥特式的回廊四方庭、礼拜堂和塔楼,还有物种丰富景致迷人的植物园,以及全世界大学中仅此一家的“鹿苑”——这里养殖着许多又萌又不怕人的赤鹿。要说为什么莫德琳学院能拥有这些美景,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字——壕。在牛津,若你问起莫德琳学院,大家的回复差不多都是:“那可是整个牛津最有钱的学院了”。如果刚好身处学院中的乔治大街,大概热心人会举个例子:“这里所有的地皮,都被莫德琳承包了。”
  莫德琳学院的雄厚财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纵观其长达500年的历史就能知道,学院的财富其实大半来自于创办初期的皇家背景。1458年,温彻斯特主教、亨利六世的大法官威廉·韦恩弗里特建立一手创建莫德琳学院,当他离世,也为学院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而后来,学院接连迎来了英王亨利七世和亨利七世的儿子威尔士亲王等等权贵入学,威尔士亲王甚至后来亲自担任莫德琳的第2任院长。莫德琳学院也很为自己的深厚背景而自豪,学院主楼前厅走廊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彩色挂毯,上面就是讲的这段“土豪是怎样炼成的”历史。
  正因为与皇室不得不说的关系,历史书上的莫德琳学院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刷着存在感。“莫德琳的历史就是英国历史的一部分。”莫德琳院长大卫·克拉莱教授曾这样说。悠久的历史以传统仪式的方式传承下来。现在的莫德琳学院每到“五朔节”(5月的第1天),唱诗班会的学生便会登上学院塔楼的顶层,从清晨6点开始唱诗,宣告又一年春天的到来。而到了秋季,落木萧萧时,名贯牛津的划船队又会在晨光中,伴着流水潺潺而来。在这么古典优雅的学院毕业,没有人不用一生来怀念这里的美好。就连被称为“牛津最声名狼藉的圣徒、诗人和殉道者”的奥斯卡·王尔德,在莫德琳学院度过四年光阴之后,也这样回忆:“在这里的岁月是我最为灿烂的时光,透过银镜,我可以看到事物的影子。”
  分学院,主要看气质
  熟读《哈利·波特》的读者一定会对书里4个气质各异的学员如数家珍。就像哈利·波特就读的格兰芬多学院不是霍格沃茨的全部一样,基督教会学院也只是牛津众学院的冰山一角。实行学院联邦制的牛津大学实际上是38个独立学院的共同体,学校虽然对学院有一定的管控力,但实际上,在课程安排、学生录取等事务上享有高度自治和自由的,其实是学院。就连学生最后拿到的学位,也是由学院和学校共同颁发。各学院间有合作也有竞争,类似《哈利·波特》里的魁地奇比赛,牛津大学各学院间也有竞技活动,而学生训练的场所、住宿和膳食也基本上由学院自己募集经费。牛津是英国目前仅存的3所独立联邦制大学之一,另外两所是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
  既然学生的录取不由学校而由学院决定,那么除了分数,学院在选择生源时还看什么呢?答案是,看气质。正如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格兰芬多的勇敢、斯莱特林的野心、赫奇帕奇的忠诚、拉文克劳的智慧,牛津大学的每个学院也有不同气质,有的强调学术,有的看重实践,有的社交活跃,有的宅腐双全。每个学院的制度也不一样,比如对于放假时是否接待校外参观者这件事,有的学院欣然放行,有的学院却十动然拒。一般来说,学生们都会选择与自己气质“臭味相投”的学院,在这里找到自己一辈子的好基友。
  学院里的学生不一定都是相同专业,甚至不是相同学科,但他们都共同在学院社区里生活。就像哈利·波特三人行常常在格兰芬多的公共休息室冥思苦想打败大魔王的计划一样,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学生也会在他们的学院社区里住宿、用餐、社交。在这个兼容并包的多元社区,学生们不但玩在一起,也学在一起。在圣修学院(St. Hugh’s College)就读的博士生程奇峰就很喜欢自己的学院:“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有非常多的机会在一起互相聊天,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因为是不同专业的,这种聊天可以促进不同思维方式间的互相影响,对视野的开阔非常有益。”正因为这种多元社交模式,各学院内部都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会把学院名放在校名之前,足见对自己所属学院的自豪。
  责任编辑:陈思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退学研究生杨潇所工作的“美丽中国”,是“美丽世界”(Teach for All)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之一,“美丽世界”的开创者是“美丽美国”(Teach for America)的创始人温迪·科普(Wendy Kopp)女士。  本科论文中温迪提出创立“美丽美国”的想法,她认为真正的领导者是不断寻求给世界带来真正价值的人,她想到聘用这些领导者,让他们带着一身闯劲去贫困地区教
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  爱因斯坦曾说过: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对哲学专业了解不深的同学往往对这门学科有些误解,  认为哲学是艰深晦涩的。  其实哲学并不难,  它回答了世界最本质、最一般的问题。  选对了哲学书,  不仅可以帮助专业同学更好地了解哲学内涵,  非专业的同学也可以读得相对轻松些。  外国哲学:两本不同的《西方哲学史》和一本《哲学史教程》  第一本《西方哲学史
自打《太阳的后裔》俘获了一干妹子,朋友圈里一水儿的舔屏党,点开都是宋仲基大露巧克力腹肌,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不过oppa(欧巴)虽好,可惜永远在硬盘里。如果有一所大学能够送你一款宋仲基plus,你要不要?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绰号“X”,就是这样一所男多女少,充满了雄性荷尔蒙和高智商的学校。因为军事传统,这里的学生各个能征善战,战斗值爆表;又因为录取考试难,尤其是数学,能进这所学校的都是万里挑一的谢耳
如今,校园里的新鲜事层出不穷。这些新闻折射出什么?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颇有见地。  1.华东政法大学将试行刷卡考勤,需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各刷1次校园卡,没刷卡即为缺课  2.为了应对期末考试不被挂科,不少大学生在楼道里恶补复习备考  刷卡能留住学生?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开始试行“刷卡考勤”制度,本科生需要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在指定设备上各刷一次校园卡,没刷卡即认定为缺课。然而,该考
这是“史上最难体测”吗?  “我在高中就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一轮体育测试下来,我都通过了。因为平时没有做太多的身体柔韧度的练习,这次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不太好,我可能要在身体柔韧度这方面加强锻炼。”2014级自然科学试验班的李婷芬说。在她看来,大学的体测标准比中考还低,她觉得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就放松了身体锻炼的要求,才会不适应大学的体测标准,提高标准会促使大学生加强体质锻炼。正如她所说,平时对体育锻炼不
这几年,我带过十多名研究生,发是怎么看问题的,缺乏科研激情、科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研基础不扎实、不会写论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囿于自己的阅历,不能正“为什么要和别的课题组合作?”确理解导师看问题、处理事情的考量,从而对课题组的管理提出“幼稚”的看法。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我在遭到“呛声”后,没有采取“冷处理”或者回避的方法,而是费力地给学生讲解课题组组长
十年前,  我曾经短暂地在一个香港财经媒体做记者和编辑,  除了不多的采访任务之外,  另一个工作是每期做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综述,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话概述一下获奖者的理论与思想。  比如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的“时间连贯性”和“真实经济周期”,  奥曼、谢林的“无限重复博弈”之类的。  这可以敦促我学习一些皮毛的经济学知识,也算饶有趣味。  “自律性市场”从来没有被实行过  做了几期之后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在继续。多年前,高校管理领域专家程星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教授即大学的观点,这一观点随后被国内许多校长在多种场合里加以引用。程星后来在其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管理之道》一书中说,时至今日,自己的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人物可以代表大学。不过程老师当年的观点即便现在来看也仍然是振聋发聩的,本期我们先来看看教授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道的关系,下期再接着讨论。  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关
教育先行。  一直以来,出国留学大家往往是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大家的选择也可以更多些。这里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高校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和“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TOP400”上榜的高校名单,仅供参考。
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环游世界!”可是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途自由行。除却金钱、时间等现实条件,对陌生世界的恐惧感也是一大制约因素。2015年春节期间,我制定了一个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俄罗斯的暑期旅游计划。原因很简单。第一,漫长的暑假,我想出去看看;第二,俄罗斯签证方便,卢布贬值,消费水平低。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觉得我一定疯了。“人生地不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