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反击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往常一样,卖场里放上了英特尔新一代酷睿3处理器的Logo,旧处理器按部就班地降价,几乎所有的电脑厂商都闻风而动,人们在电视上看到搭载新处理器的电脑广告,听到熟悉的英特尔“等灯等灯”,就伸一伸懒腰,把旧电脑一脚踢进垃圾箱,出门去买新电脑。
  这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你就可以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比原来快一倍的处理器。它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47年前提出。前述的一幕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从未改变。
  坦白说,它其实并非一个严格的科学定律,而是指一种在英特尔领导下的IT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有节奏的升级策略,既给芯片厂商带来研发所需的资金和时间,也给终端厂商带来必要的利润和稳定的渠道。
  像往常一样,现在对摩尔定律深恶痛绝的学者们又开始出来吐槽。比如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加来道雄最近说,因为量子力学效应带来的高温和电子泄露,摩尔定律将在10年后失效。但问题是,英特尔真的还可以继续领袖行业10年吗?
  技术上看,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当一幅画从平面变为立体时,它就承载了更多的可能,而当处理器的结构从2D变成3D时,显然也有同样的效果。英特尔的新处理器已经可以在功耗降低50%和性能提升37%之间无缝切换,但这只是开始。英特尔负责制程的部门总监马博几年前就说过,英特尔研究院拥有许多新颖的晶体管和互连技术手段,包括III-V族材料、多栅极晶体管、3D堆栈等等——对于半个世纪来积累了数万项专利的英特尔而言,新处理器不过只使用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市场上看,一度给英特尔带来很大威胁的ARM阵营,似乎也正在纳米级芯片制造技术上陷入困境。台积电等ARM阵营的主要制造商最近都先后表示,公司无法在20纳米级别的处理器上达到理想的量产规模。这意味着,ARM处理器无法在功耗不变甚至更少的前提下,达到更高的速度,这将令高度依赖移动计算的ARM拥趸——全球的数亿手机用户失望。
  但英特尔必须尽快进入移动领域。新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指标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仍只能在轻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领域对ARM发起冲击。尽管英特尔中国总裁杨叙日前说,22纳米的处理器或许会成为英特尔最后一批传统处理器,但按照此前英特尔的“Tick tock”战略(奇数年更新工艺,偶数年更新架构),更适合于手机的14纳米处理器,要在明年再能正式推出。
  在人们宁愿花5000元买手机,却只肯用3500元买手提电脑的今天,绑在英特尔战车上的诸多下游厂商是否还能坚持这么久,尚是个未知数。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正如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总结出的“反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和18个月前卖出同样多的同样产品,它的营业额就会减半。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利润率止步不前的多数电脑厂商,已经用不堪入目的手机产品证明了他们对ARM阵营毫无价值,但没人能预测,他们中到底有多少会在微软下半年推出支持ARM处理器的新版操作系统Win8时倒戈,而这对基于摩尔定律构建的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不过,改变多半并不会在一瞬间发生。ARM阵营在遭遇技术瓶颈的同时,仍缺乏一统天下的领导力。互联网新贵Facebook提出的“扎克伯格定律”,现在仍旧太过匪夷所思。按照这个传奇人物的说法,全球用户在线共享的信息,每过一年,就将增长一倍。但未来你会拥有比现在多几倍的在线好友,比现在多花几倍时间玩更多社交应用、听更多在线音乐、打更多网络电话、看更多在线电影吗?
  有鉴于此,英特尔选择了不仅不放弃摩尔定律,相反还进一步加强。比如,英特尔今年的“Tock年”实际上应该形容为“Tock ”,它比以往在架构上的改进更大,这会给它的追随者们带来一些心理安慰,毕竟摩尔1965年最初提出这个定律时,其实说的本来是每年翻一番,而非现在广为人知的18个月。
其他文献
冯内古特的幽默从来不会事先跟你打个招呼,他不会让你做好心理准备再迎接他那些下流笑话。比如在《自杀流行病患者》的开篇,他一上来就写道:“当数量极大的新寡妇向众人炫耀她们的黑纱时,官方极力否认本国正遭受一场瘟疫。”数量极大、新寡妇、炫耀、黑纱,这些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的逻辑在两句简单的语句里形成了莫大的讽刺力,可能在冯内古特看来没有什么比荒诞事件本身更荒诞的了,他用荒诞的手法挖掘和筑建出一栋栋非人类场景的
5月初,香港环保署公布了一份与广东省环保厅联合调查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11年监测结果报告》。2006年至2011年,珠三角区域整体空气质量逐步改善,6年间监控网络录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13%及14%,但臭氧浓度则上升了21%,成为唯一上升的大气污染物指标。  一个月前,在广州的中科院“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位不愿署名的研究员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  我向很多人都推荐过余华。  在当代作家群像里,余华曾经是写得最好的作家,没有之一。他正好是莫言的反面,他的很多作品以文学的荒诞指陈残酷的现实,以明晰的语言抵御毫无节制的泛滥,以简洁多变的风格给先锋文学定型,以不动声色的叙事给当代文学划定了新的疆域,从而树立了一个新的写作典范。我向很多初涉写作的人推荐余华的小说和随笔,这是因为从他写作生涯中,我们能发现一个好的作家是如何形塑多变的
4月1日,正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成立80周年之际,台湾“国史馆”将戴笠数字档案等情报尽数公开,其中包含西安事变时,戴笠的书信和资料。  “过往,两岸学界对民国史有三大争执,一是辛亥革命,二是三大政策,最后就是抗战领导权。前两者慢慢讨论,大概有个方向,最后一点也在讨论中。” 台湾“国史馆”馆长吕芳上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提供更多材料给学者研究,唯有开放足够多的资料,才能让
Bitponics在线桌面种植园  Bitponics的设计者在一家农场做过植物的培育工作,深感支持监测和远程控制的种植装置很有发展前景。这套设备是专门为那些经常要出差的养花人设计的,相当于一个远程控制的终端。在出远门之前,你可以通过数码设备为自己的植物设定合理的计划,或者直接从Bitponics“在线园丁”版块里下载一个来用。  设定好这些,把植物请进里面,就不用担心它们能不能撑到自己回家了。其
回看3·11日本大地震  主持:闾丘露薇  去年这个时候,人在日本,因为一场地震引发的海啸,海啸导致的核泄漏。  过去这一年,总是遇到朋友咨询,去日本旅行是不是安全,会不会遇到辐射影响,我总是抱着鼓励的态度,就好像我自己,到现在还是日本农产品的忠实顾客,而日本还是自己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当然,我明白朋友们的担心。一些原本只是在香港暂居工作的日本人,把家人都接到了香港。他们在日本使用的手机,这些
前有东野圭吾大神保驾,后有丰川悦司、铃木保奈美大卡司护航,泛着白金般高冷光芒的日本电影《白金数据》横空出世。高科技的反思主题再指人类的终极困境:无所不至的定位监视框令人想到《疑犯追踪》,DNA搜查系统可匹敌《少数派报告》中的“先知”,数据布下的天罗地网令世人仿佛罩入《穹顶之下》,极端的达尔文主义更是有着《黑镜》意味的批判与讽刺。  影片花了近一半时间,搭了这么一个高端大气国际化的“花架子”。DNA
林志颖年纪一大把了,还是一副娃娃脸,让人很好奇他是如何护肤的。林最近在微博上推销自己的胶原蛋白口服液。但方舟子对林志颖的“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提出质疑,令“口服胶原蛋白补充剂”再成焦点。实际上,近年来专业人士对胶原蛋白产品的质疑不断,但意外的是,众多胶原蛋白保健品仍长盛不衰。  据中国保健协会今年年中发布的数据,他们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中国胶原蛋白市场每年都会以20%的速度增长。而现实的感知也印证
生于“乱世”的“免费午餐”(Free Lunch for Children)项目无疑是今年公益慈善界的最亮明星。项目自2011年4月2日启动,截至12月24日,已收到捐款26603090.34元,帮助162所学校的22689个贫困孩子摆脱饥饿,并直接促使中央在10月份作出每年安排160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决策。  在郭美美、“卢美美”等事件引发国内公益基金会相继集体沦陷的背景下,
十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教育父母》,批评一群父母为了孩子中考而阻止救助一位急危老人,导致其撒手人寰的事。今年一则“高考天问”的视频在网络疯转: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一些父母所做的事:毒死一池青蛙、父母给监考老师下跪、母亲隐瞒父亲死讯等。这些事在我看来,没有一件是令人感动的,就像“高考天问”的主持人所说“我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没有人情,没有亲情的癫狂与痴迷”。可是竟然有不少中国人认为这些父母做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