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心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态度心理理论,探讨将态度心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态度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应用
  [作者简介]赵建平(1976- ),女,山东济宁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年心理。(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6-02
  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思政教育的实现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然而,现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下。巨大的投入与微小的产出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实效性问题成了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相连。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了态度,并需通过态度体现出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而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其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态度这一心理现象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类心理的最深层次意识层面找到了最佳的切合点。将社会心理学有关态度研究的理论引入思政教育教学,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从态度的构成理论看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态度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同情和嘲讽等。行为倾向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学者认为这三种要素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如果三个要素相互不协调,则个体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对行为的影响超过了认知对行为的影响,情感因素起着支配作用。我们常听人说“我知道这个人不错,但我就是不喜欢他”,可见,情感对一个人态度的决定性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层面的教育,忽视情感教育的作用,认为将正确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就达到了教学任务。当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倾向不协调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对其最终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情感因素而非认知因素。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更要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情感,将知识灌输与积极情感的灌输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告诉学生应该爱国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一些实例、课堂讨论、演讲等方法,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爱国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教,而会变成学生切实的行动。
  二、从认知失调理论看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众多的态度形成理论中,认知失调理论是影响最大的一个,该理论由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费斯廷格认为,如果个体在两个相互关联的认知之间或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就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具有动机作用,个体会不由自主地减缓或消除这种失调,力求恢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通常消除这种失调状态的方法有三种:改变认知,使之与自己持有的其他认知保持一致;改变行为,使个体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决认知失调的状况。有时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感觉并不能真正改变个体的态度,即个体的认知,这时我们可以尝试从改变个体的行为入手。态度与行为之间不能长久地处于失调状态,而某种新行为的持续存在,最终必定引发内在态度的改变。由于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会引发行为方式的改变,当这种改变持续一段时间后,必定会带来个体内在态度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改变是持续而彻底的。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方法,即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来改变学生的态度或认知。如减少课堂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投身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感受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实现态度的改变,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改变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程的固有看法,增加对课程本身的认同度。
  三、从态度的劝说模型看思政教育教学各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家C.I.霍夫兰德在耶鲁大学作了大量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并发表题为“为推动研究所作的概括与含意”的文章,提出了态度改变“劝说情境的模式”。该模型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即外部刺激、目标靶、中介过程和结果。模型不仅指出了态度改变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变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霍夫兰德提出的观点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启示。
  1.教师。劝说模型中的外部刺激主要由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组成。说服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的专业程度、可靠性和受欢迎程度(即个人魅力)。如果信息的来源更具权威性,更容易引发态度的改变;如果说服者是专家,信息公正、客观,更容易引发态度的改变。模型中的说服者和教学的教师角色有相似之处,如何让教师的讲授更具说服力,就要求思政教育课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熟练的授课技巧,更要内外兼修,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应具有让学生信得过的品德和师德,这些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教师要通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提高个人魅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越喜爱你,也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2.教学内容。外部刺激中说服信息本身对说服力也有重要影响。首先是传递的信息与被传递者已有的立场有差距。一般来说,差距越大,个体改变态度的压力就越大。其次是单面信息和双面信息。信息的单面传播好还是双面传播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是新颖与重复,人们一般对陈旧的观念充耳不闻,所以新颖在沟通中是有效的策略。适当的重复会增加信息的说服力。就教学而言,教师观点与学生的观点差距越大,就越难改变学生的态度。很多思政教育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考虑中国发展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一味按照书本的要求向学生进行灌输教育,这不仅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传播的正确观点无法真正内化到学生心里的根本原因在于讲授的观点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看法存在差距,有时甚至是相悖的,再加上教学方法不科学,就更难让学生真正接受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将正确的观点与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授课,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更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观点的差距,要适度,尽可能从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入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另外,只向学生灌输正面的信息好还是正面、反面的信息都提供给学生,也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讲授的观点是学生一致认可的观点,可采用单面传播;如果观点与学生的一贯生活经验不符,应采用双面传播,在进行双面信息对比分析时还要注意先提供给学生正面信息,再提供给学生反面信息。最后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学生对思政教育感到厌烦的原因即课程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不断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将枯燥的理论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不可能在第一次听到一种新观点时就被说服,适当的重复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和喜爱程度,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观点可适当多讲、细讲,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对于劝说模型中的目标靶即接受者,除了原有的态度与信念和人格因素影响着态度的改变外,个体在面临改变态度的压力时,其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也会使其拒绝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一谈思政课,不论教师讲得好、讲得坏,学生心理上首先就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不管教师讲授的内容多么正确,讲授的内容对他们如何有用,也很难内化到学生的价值观中。所以,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如讲到教学内容的适当重复会更有说服力时,就要把握一个限度,如果一味的、简单的、过多的重复,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避免使用命令或训导类词汇;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一切被否定、被控制、被利用等意识,都会调动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产生抵抗心理,降低教学效果。
  四、从群体的作用看社会整体环境对思政教育教学的影响
  在态度的改变研究中,也强调群体的重要作用。人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群体的规范和共同的认识,会影响成员对事物的态度,群体对成员的态度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做过一个试验,当时由于美国食品短缺,政府号召家庭主妇用动物内脏做菜,而美国人一般不喜欢食用动物内脏。针对这种情况,勒温选择一些家庭主妇做被试,并将被试分为六个小组,其中三组接受讲解与劝说,说明吃内脏的好处,即美味、营养价值高、为国家作贡献等,还赠送每人一份烹调动物内脏的食谱。另外三组被简单告知要求,群体规定今后大家要食用动物内脏做菜,解决食品短缺问题。一周之后,进行检查,看哪种方式对改变家庭主妇的态度影响大。结果表明,接受讲解与劝说的家庭主妇中只有3%的人改变了态度,而接受群体规定的家庭主妇则有32%的人改变了态度。人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个体从各种渠道得到信息,并进行整合,最终形成自己对特定事物的稳定的态度。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观点与学生在社会中所得到的信息严重脱节。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教育课,发挥课程教育的作用,更应该注意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出发,从学校的文化建设出发,从班级的整体氛围出发,当学生从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方向都是一致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要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必先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从服从到认同再到内化,直到最终提炼成为个体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的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课堂教育,应以人的心理为切入点,注重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将心理学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思政教育教学中去,认真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新思路,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佟丽君.社会心理学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1.险种创新是市场创新的核心.首先要加强对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建立经常的收集整理各种统计资料的制度,这是险种创新的前提条件.其次,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采取差别
广东发展银行是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注册设立的规范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创建于1988年9月,总行设在广州.截止2002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机构网点遍布广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区域.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接轨长三角,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举措.临海作为浙江中
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5月14日至16日,交通运输行业重大主题宣传及新媒体运营培训班暨《中国公路》杂志社第三十期特约记者培训班在贵州贵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名公路
[摘要]文章剖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并以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为依据,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建立途径: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加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度和力度;利用心理拓展训练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构建基于大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体系 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裴涛(1978- ),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
自80年代初开始引进外资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外资利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可以说,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