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及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人曾把学风形象地说成:“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因此,可以说学风建设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集合整体,那么学校中的各个院部就是这个集合的组成细胞,而每个细胞生命力的强弱,都关乎整体战斗力水平的高低。我们每个院部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每个师生的个人素质,也映照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因此,深入搞好院部学风建设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学风、校风建设,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院部学风建设影响因素
目前,在高校院部的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如:某些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旷课及逃学上网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有部分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老师教课水平低,缺乏吸引力;部分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干扰点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方面上;学生普遍心态不好,感到竞争压力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这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思考:
1.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其次,由于改革滞后,教学内容陈旧、专业口径过窄、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了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教师们繁重的工作任务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学和行政事务过于繁重,因而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就少,只能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而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时间很少;对于专任教师们则承受着巨大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更是无暇对学生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学生们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
3.应试性基础教育的滞后反应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推诿、逃避、自暴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抑郁、自闭、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都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
高校院部学风建设对策分析
1.思想层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还关系到教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因此,只有全校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组织层面
应健全组织、加强队伍、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各院部应成立由院党总支副书记、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应成立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此外,学校应酌情地减少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们交流。还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3.制度层面
应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抓好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晚自习率、学生作业上交率、考试不及格率;还要抓好四个人数,即: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人数,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对此可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获得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具针对性。
4.管理层面
应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因此,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改革层面
要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完善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做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还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
总之,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而高校院部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院部学风建设,加快院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集合整体,那么学校中的各个院部就是这个集合的组成细胞,而每个细胞生命力的强弱,都关乎整体战斗力水平的高低。我们每个院部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每个师生的个人素质,也映照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因此,深入搞好院部学风建设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学风、校风建设,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院部学风建设影响因素
目前,在高校院部的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如:某些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旷课及逃学上网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有部分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老师教课水平低,缺乏吸引力;部分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干扰点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方面上;学生普遍心态不好,感到竞争压力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这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思考:
1.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其次,由于改革滞后,教学内容陈旧、专业口径过窄、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了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教师们繁重的工作任务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学和行政事务过于繁重,因而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就少,只能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而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时间很少;对于专任教师们则承受着巨大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更是无暇对学生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学生们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
3.应试性基础教育的滞后反应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推诿、逃避、自暴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抑郁、自闭、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都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
高校院部学风建设对策分析
1.思想层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还关系到教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因此,只有全校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组织层面
应健全组织、加强队伍、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各院部应成立由院党总支副书记、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应成立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此外,学校应酌情地减少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们交流。还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3.制度层面
应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抓好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晚自习率、学生作业上交率、考试不及格率;还要抓好四个人数,即: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人数,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对此可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获得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具针对性。
4.管理层面
应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因此,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改革层面
要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完善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做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还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
总之,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而高校院部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院部学风建设,加快院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