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生教授从虚论治慢性肝病验案举隅

来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伟生教授为留日医学博士、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日本著名消化病专家山内浩、寺野彰教授.罗教授治学严谨,以人为本,精研医理,不断吸取古代医家思想及现代新知识,提出“肝病从虚论治”的学术思想,以补益气血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辨证论治,扶正化瘀,对治疗慢性肝病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工作,充分参考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经验和患者需求,对现有中成药说明书进行细化和优化,以期指导中西医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制定的专家共识制定总括为“十步法”标准流程的指导下,作者在参与健肝乐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将“文献预检索”运用在构建临床问题的步骤中,对健肝乐颗粒及同类中成药的文献发表情况、健肝乐颗粒相关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文献发表情况、同类中成药进入指南或专家共识情况、健肝乐颗粒相关疾病指南中推荐的用药方案进行文献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值联合HBV DNA水平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210例,根据肝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纤维化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FibroScan检测肝硬度(LSM)联合HBV DNA水平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LSM显著升高(P<0.05),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P<0.05).LSM联合HBV DNA对诊断无纤维化,轻度、中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纳米粒(EPI-NPs)单独使用及与生育三烯酚(Ts)联合使用的抗肝癌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制备EPI-NPs,用HPLC测定其体外释放浓度,通过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存活率.通过腹膜内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肝细胞癌(HCC)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8组(每组8只):游离EPI组、EPI-NPs组、EPI-NPs/低剂量Ts组、EPI-NPs/高剂量Ts组、正常对照组、HCC对照组、空白NPs对照组和橄榄油对照组.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估药物抗肿瘤活性.通过测定谷胱甘肽、硫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与疾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HBV-ACLF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60例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人群血清AFP、GP73的表达,并比较HBV-ACLF组不同病情程度及预后患者血清AFP、GP73表达水平差异.结果:HBV-ACLF组患者血清AFP、GP73分别为(179.02±14.51)ng/ml、(271.
失眠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无复原感睡眠其中1种或1种以上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受损的综合征[1].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严重受损[2],占肝病患者总数的66%[3,4],严重影响患者肝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肝病患者的失眠问题较正常人更为突出[5,6],影响肝脏修复,降低药物吸收,降低机体免疫力,且对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毒等功能有极大的影响,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降低肝病治疗效果,影响病情康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张赤志教授是湖北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治疗肝胆疾病临床工作50余年,是第一批全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AFLD)肝脏硬度测量(LSM)值、受控衰减参数(CAP)与人体成分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NAFLD患者进行FibroScan检测以及InBody人体成分测量,收集LSM、CAP值,以及人体成分测量值,分析LSM、CAP与人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与LSM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CAP值呈负相关(P<0.05),体脂肪与CAP值呈正相关(P<0.05),ALT、AST与LSM呈正相关(P<0.05).
慢性乙型肝炎(CHB )是由于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CHB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学者认为其发病进展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糖链变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失衡等有关[2,3].Mac-2结合蛋白糖基化异构体(M2BPGi)是由肝星状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其水平增加与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高风险有关,M2BPGi可作为评估疾病进展的指标[4].
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病死率居肿瘤相关死亡第3位[1].我国目前约有 466. 1万肝癌患者,每年死亡人数约36万.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为肝癌根治术以及肝移植术,但对于大部分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其治疗的金标准[1-3],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将TACE治疗推荐为无法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疗法,临床分期为Ⅰb-Ⅲb期均可行TACE治疗,国内外大量多中心研究证实TACE作为不能手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
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四圣心源》的核心思想,以中土四维、枢轴运动为主.中土为轴,四维为轮,中气斡旋,木火左升,金水右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从而一气周流,是一种气机的运动观与整体观.肝木下陷是一气周流气机运动的发病节点之一,其发生与土虚、水寒、金燥、胆火所致的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病理表现上有木陷气滞、木陷血瘀、木陷化火、木陷生风之别.故治疗上以升阳举陷为主要纲领,以顾护中土,调其四维,促进枢轴运转,使气机升降有序为主要治法.通过补脾土、温肾水、敛肺金、降胆火为主以升发肝气,使枢轴正常运转,从而一气周流,进而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大多数终末期肝病和肝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活动)期、低复制期、HBeAg阴性CHB期和HBsAg阴性期5个阶段[2].急性加重和严重急性加重是指慢性HBV感染患者在肝炎暴发期发生的严重肝损伤[3].如果肝脏损伤进一步恶化,最终发展为肝失代偿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血清降钙素原(PCT)是一种降钙素前体激素,在细菌感染时浓度升高,在病毒感染和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中保持低浓度[4].但在ACLF、急性肝功能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