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立天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收集了作者自六十年代以来发表的佛学论文十篇。
  《论丛》不是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佛学思想专史。但是,它透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佛教大师思想的研究,剖析佛教的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寻觅佛教思想和儒家、道家的思想关系,探求佛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教训,涉及这一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最基本内容,并且阐明隋唐时期佛教学派的形成和思想特点,论述中国佛教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论丛》收到了专史的部分效果。
  《论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例如,《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着重摄取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宗派的典型事件、典型资料,分析不同宗派形成的独特原因。同时,在浩繁典籍中,举出天台宗的“方便法门”、“一心三观”说,唯识宗的“阿赖耶识”说,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说以及禅宗的“性净自悟”说,通过这样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运用少量的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严密的论证,最后归结为三点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体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这种方法,既避免了史料罗列,也不致离开史料空谈理论、主观臆断。
  宗教理论学说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又被佛教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所掩盖。因此,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佛教理论学说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内在因果联系,从而利学地揭示理论的真正本质。《论丛》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成绩。例如,《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一文阐明了竺道生把般若学与涅学结合起来,从般若学转而倡导涅学,主张“人人皆有佛性”,“顿悟成佛”。从此开创了佛教一代风气。作者指出,竺道生在佛教理论上的转变,是历史和时代所使然。他的佛教理论正是以所谓人人皆能成佛,人在成佛方面的平等,来掩盖与维护东晋南北朝时代阶级的不平等,为当时门阀世族的世袭特权作辩护。如作者所指出的,这“是严重的社会阶级矛盾和突出的等级矛盾折射为一种宗教神学的理论表现。”(第155页)这种分析是中肯的。作者对佛教思想和人物,注意贯彻具体分析的方法。例如,书中对慧远的“因果报应论”、僧肇的“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等,既指出了它们对人类思维发展史的贡献,又说明了它们究竟是从哪一点,通过什么渠道,滑向唯心主义,导致荒谬结论的。书中也注意使用比较研究法,通过相关思想的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如在论述支遁的逍遥论的神秘主义人生观时,探讨了他这一思想与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哲学思想的联系和区别。此外,《论魏晋时代佛学与玄学的异同》和《中国哲学史中的佛学影响》两篇论文,更是侧重于对佛学与中国固有传统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探索,颇富有启发性。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15元)
其他文献
《人民日报》(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三日)发表刘再复《笔分五彩写风云》,评论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文章认为,本书“是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作品。”“蒋和森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不是抓住一点缘由去随意编造故事,而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踏实的道路:广泛地、深入地、细致地掌握史料,充分尊重历史,把自己的作品奠基在历史真实之上。”“正是这一点,使他的小说形成了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疫情期间,很多国家伸出援手,送来医疗物资,唯有蒙古国援助的物资别具一格——“把最好的羊交给中国朋友”。  8月末的蒙古国大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美,又到丰收好时节。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蒙古国曾给中国送来捐赠证书,上面用蒙文写着,要给中国捐赠3万只羊。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防疫要求,迟迟未能兑现。当时,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还有蒙古国朋友说:“冬后的羊不肥,等养肥点再赠送。”  如今,疫情形势有所缓和,羊
本刊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宗祥  近日,韩国国会审议通过了《兵役法》修订案,允许在文化艺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艺人延期服兵役。包括“韩流”男子演艺团体成员在内的一些适龄青年,有望依据这一修订案,将最迟服兵役年龄从28岁推迟至30岁。  对很多韩国艺人来说,这是天大的福音。一般来说,韩国成年男子最晚到28岁必须服兵役。对很多职业艺人来说,当兵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20多岁正是很多艺人的职业巅峰期,这时去服兵
在饱经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磨难和奋力抗争之后,农历牛年春节的到来带来了万象更新的希冀。传统的拜年活动在整个地球村显得更加情真意切,也更加意味深长。  拜年讲究的是一份情,一份礼,一份彰显天时、地利、人和的祝福。不能不说,中美两国国家元首就农历牛年春节相互拜年的分寸拿捏很是精准。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入主白宫后,与外国领导人通话虽为惯例,但通话顺序却有亲疏远近的微妙。他迟迟未与中国领导人通话曾引起广泛
又到英国的考试季,朋友圈里,留学生朋友们转发的“杨超越妹妹锦鲤图”刷了屏。据说转发她,不努力也可以考第三。虽然不一定有效,但谁不想成为躺赢王呢?考前拜一拜,在英国也是种传统。比如在全英最厉害的大学牛津大学,考生们也有考出好成绩的“秘招儿”——考试期间穿黑色的学院服,并要在胸前戴一朵康乃馨!第一场考试戴白色的康乃馨,中场考试戴粉红色的康乃馨,最后一场考试戴红色的康乃馨。這可不是空穴来风,在牛津大学的
县境百里不可知,社内五万人口,邮局一查,《读书》一份,独我订之,四岁也。酷爱么?不敢说。我没有精读《读书》中篇篇文章。然而,毕竟是每期也有那么几篇,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的心弦。如:“读者·作者·编者”、“笔谈”、“纽约通讯”等。其魅力何在?诚恳,无废话。  今年《读书》第三期,《好象得到了金钥匙》、《辩解的辩解》、《深刻的教训》、《倒使我不安了》等短文,情真意切,不能不为之感动而悦服。  想来,“文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读书》上两论错字,由此想到另一种刺眼的错字:汉字中间偶尔杂用的英文词句,常常印错。下面举两个例子。  “今天早晨进厂,挤上公共汽车,前面有一位军人,我对他说:‘good mornjng!’”(《人民文学》一九八一年八期111页,其中英文应为Good morning。)  “我们在这里谈笑的时候,戴着un记号帽子的美国兵便出现在窗上,睁大眼睛惊异地望着里面。”(《散文》一九八一年十
本刊驻韩国特派记者 陈尚文  近日,在朝韩非军事区内唯一的学校——韩国京畿道台城洞小学,5名学生迎来了毕业典礼。学校位于韩国台城洞自由村,是韩国最北部的村庄,离板门店只有1公里,离韩朝军事分界线仅有400米距离,普通韩国公民一般不能入内。村中共有230多名村民,但村内外到处都是军人、钢丝围栏、军队的检查站和反坦克路障,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将这里称为“地球上最可怕的地方”。  台城洞小学的窗户是用石砖
《读书》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杨武能《“中国的书和关于中国的书”》一文,其美中不足之处,作者也作了说明:“有的书名我无法还原为中文,只能列出(德文)原名,已译出的名称也可能不准确”。这种不强不知以为知的虚心态度,使人很受感动。因此我不自揣愚浅,愿尽菲薄之力,协助作者给这个书目做些拾遗补阙的工作:  1)Yeh-k’ots’ungschu,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野客丛书》,南宋王撰,三十卷,前有庆元
读《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同志的《冬天里的春天》,是部振奋人心、给人力量的小说。正如短篇小说《月食》这题目含有“虽然暗淡,但光明终究会到来”①的意思,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的题目显然也是一种寓意。  有人说,这个题目不算新鲜。当然,这样说是可以的。我们没有忘记,《春天里的秋天》和《秋天里的春天》曾是两部中篇小说的篇名;我们也没有忘记,雪莱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曾经鼓舞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