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铁道机车专业为例

来源 :山海经: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铁道机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为例,分析了在铁道机车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研究了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路径,为铁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湖南地区单中心四肢骨干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菌种分布,为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病例系统近5年(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诊断为四肢骨干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和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闭合或者开放)、病灶部位;菌种分布包括微生物培养结果,病灶处微生物种类等,并对收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结果湖南地区共计有142例四肢骨干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男女比为3.58∶1。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创伤后首次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7岁(
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非接触式成像技术,不但可以保存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而且可以完整地复现物体的空间三维图像.该技术在高精度、高分辨率复原物体轮廓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基于不同结构光的3种成像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面结构光的成像方法及其关键技术,最后对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实训室是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而设置的专供教师使用的实训室。通过分析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实训室的内涵,从学生、教师、高校三个维度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此类实训室应遵循安全性、开放性、经济实用性、可扩展性、资源共享性等原则,提议将其划分为基础入门区、提升区、体验区、实践区和科研区五个功能区域,最后从实训室的开放时间与形式、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实训室的实施细则,为该类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依据。
随着锂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对锂矿的勘查和开发也逐渐加重。笔者所在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四川甲基卡锂矿区从事锂矿勘查,并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由于石渠扎乌龙锂矿区地质、成矿条件与甲基卡相仿,重磁成果显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团队将甲基卡综合物探找矿经验运用到石渠扎乌龙锂矿区,针对No.14号脉先后开展了地质、物探综合调查。初步探明了No.14号脉东西延伸及主体深部分布特征,利用电法剖面成果对其潜在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估算结果显示No.14号脉具有成为超大型锂矿床的潜力。
运筹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高校部分专业的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对学生数学基础要求很高。不同层次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区别很大,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校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重点逐渐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也极其不灵活。要想改变运筹学教学现状,必须基于这些问题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改革,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并测试其可行性与优势。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于2021年39卷第2期刊登的《改进直觉模糊TOPSIS和三支决策的威胁评估》一文,作者吴文海、郭晓峰、周思羽、高丽,页码392⁃399,存在引用标注不明确,内容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本刊决定对该稿件进行撤稿处理,特此声明。
学校教育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是教育事业不断探求的方向,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提出几点粗浅的策略建议。
评课稿通常相当于一篇议论文,需要表明鲜明论点、展示充分论据进行严谨论证,这三个方面是整篇文章的骨架,需要贯穿全文。本文从评课稿的逻辑性、客观性及组织构架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写好评课稿。最终,评课人、授课人通过评课这个过程,相互点拨,共同提高。
针对飞翼布局气动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设计问题,开展了基于伴随方法的气动优化设计研究。构建合理的统一目标函数,并根据伴随方法基本原理推导了相应的伴随方程边界条件及梯度求解方程,采用N-S方程和伴随气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2种不同展弦比飞翼布局的跨声速减阻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气动、几何约束的前提下,飞翼布局跨声速激波阻力被很大程度削弱,证明了所发展的方法在飞翼布局多目标多约束气动设计上具有较高的优化效率和良好的优化效果。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越发紧密。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影响之大之深已经遍及各行各业,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受其推波助澜。而汉语的使用人数居全球首位,为增进科技前沿信息的在华传播和影响,英语科技文本的汉译已是大势所趋。科技翻译在特定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信息理解和语言转换,从而促进知识普及与思想传播。为此,英语科技文本的汉译只有做到真实准确、通顺地道,才能更好实现科技交流和共同进步。本文基于英汉语言的对比,主要探讨通过层次、语态、词类和单位转换等翻译转换方式,将英语科技文本转换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