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体系在坚果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洲坚果,又名昆士兰栗、澳洲胡桃、夏威夷果、昆士兰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树生坚果,属山龙眼科,坚果属植物,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1910年,澳洲坚果引入台湾地区,1979年开始大量种植,目前澳洲坚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澳洲坚果果仁含油高达65%-8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8%,是果仁中富含棕榈油酸的唯一一种木本坚果类果树,其含量为14%-19%),还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B族维生素和抗糙皮的烟酸,食用澳洲坚果有助于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体系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食品安全预防性管理体系,是指对食品安全危害予以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系统化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护(QA)体系的核心,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危害食安全的因素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本文以澳洲坚果为研究对象,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坚果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确定了原料接收、烘烤、内包装三個关键控制点(CCPs),建立了HACCP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坚果的生产质量。
  一、澳洲坚果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接收→分级清理→开口→烘烤→自然冷却→称重→内包装→外包装→成品入库。
  二、生产工艺流程各环节危害分析
  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及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的基础上,分析澳洲坚果生产过程中每一生产环节的物理、化学、生物性危害因素,并通过判断树法则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其危害分析表如表1所示。
  三、确定关键控制点及
  制定临界值、监控程序和纠正措施
  澳洲坚果的工艺过程存在烘烤1个关键控制点、2个操作性前提方案,我们要据此制定澳洲坚果HACCP计划。HACCP计划表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措施表见表2、3。
  四、结果与讨论
  本文根据澳洲坚果产品描述和生产工序危害分析,确立烘烤为关键控制点,对生物危害进行控制。确立原料接收、内包装为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措施,对物理性、生物性危害进行控制,参考国家标准及生产操作规范确立关键限值CL,通过建立关键限值监控、验证、纠正措施体系,建立澳洲坚果HACCP体系,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HACCP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的质量检测和监督不足等问题,实现了过程化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澳洲坚果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运行HACCP体系,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产品质量。
其他文献
“油烹法”之炒、炸、爆的菜品制作,是中职学校的中式热菜制作课程的任务之一,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本文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平台学习、烹饪技能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有效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烹饪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养成勤奋踏实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热爱行业的自豪感。  一、中式热菜制作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逐渐深入人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成为目前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从“非遗文化校园”、非遗讲座、各类展销会、非遗纪录片、非遗大师工作室到各类非遗体验类活动,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以一种更具普及性、日常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的面貌回归大众生活,并且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可和
食品类专业是集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于一身的学科,食品类实训课程在该专业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作用。而当下,食品类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错位,体现出当前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食品类专业及其教学现状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进步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饮食文化、烹饪技艺,比如苏帮菜、杭帮菜、粤菜等烹饪技艺皆为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现代烹饪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多是口口相传、手把手地师徒式教学,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非遗传承模式,而注重技能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苏帮菜非物质文
微课教学是现如今中职烹饪专业当中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形式,具有生动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本文介绍了中职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在中职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情境教学法的意义,探讨了微课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提高中职烹饪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职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原则  1.以辅助学生学习为基础。中职烹饪专业的教职工要明白,不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迫在眉睫。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使命,是全面深化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所在,也是加强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强化高等院校建设,其关键在于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而高素质的新型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联系实
在居民日常烹饪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煎炒、炭烧、油炸等高温烹饪方法,这种烹饪方法虽然能杀死食物内含有的细菌以及寄生虫等,但却会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尤其是油炸等高温烹饪方法,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人们日益关注饮食健康的大背景下,探讨高温烹饪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温烹饪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保障举措,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食品行业作为民生的基础,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这对食品相关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也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加思政,更不能为了思政缩减课程的学习,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占第三位,铝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岩石和矿石中。当前,铝被认定为食品污染物,铝会对人体造成毒性反应,铝在进入人体之后很难被排出去,导致其会在人体中的各个部位累积,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的铝元素应控制在5mg以下。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中铝元素的检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食品中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感观识别可以有效发现部分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但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无法通过感官来识别,需要专业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和设备通过检验得到结果。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之魂,是食品安全标准实现之本,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已成为控制食源性疾病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由于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检验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食品监管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