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考冲刺复习阶段,高三地理如何在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形下,提高学习效率,争取较好的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呢?利用图形进行复习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在于:有形的图形既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还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作为地理的基本特色的图形,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当然载体。高考的读图能力要求达到三个层次:①手中有图,解问题,②手中无图,心中有图,解问题,③心中有“变图”,解问题。图形是各类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即使是图形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理中图形进行形象思维。地理图形的判读、分析、绘制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近年来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地理图形主要有:①经纬网图;②等值线图;③地理要素图;④原理示意图;⑤统计图形;⑥景观图。针对上述特点,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形进行复习,重视地理图形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图技能。
利用图形进行复习既可以重新梳理知识体系,也可以使书本的文字知识转变为表象性知识,更符合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学生的复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图形进行复习呢?
一、图文结合,图文并茂
图形一方面是知识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复习时,对前一种知识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必须要图文转换,在认知时结合图形进行,要求把问题和知识点尽量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增大地图中的信息量,并在图中找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以期做到“以图示意、以图导因、以图育能”的作用。比如:

以图示意,图中表明的信息是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公转的轨道是椭圆,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地球处于不同的位置直射的点不一样,就有了不同的节气,而且不管是什么位置地轴的指向都是一致的,在地球上还显示三条特殊的纬线,从北向南分别为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以图导因,正因为无论何时地轴的指向不变,而且地轴是倾斜的,以至于有了黄赤交角,才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产生四季。以图育能,从图中可以分析从B-→C-→D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从D-→A-→B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从A-→B-→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C-→D-→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此可分析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还可在图中画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培育了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关键。以图突破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教学和学生复习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图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地理中用图来表达事物规律和特点的有包括曲(折)线图、柱状图、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三角形图、关联图等。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不同的图形的分析技巧和方法。如,曲(折)线图要抓住某一地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的变化趋势不放,并分析其起伏不定的原因。如以下曲(折)线图:

从图中可以分析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也可以计算出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16.7%,还可以分析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用地压力增长等。
如柱状图,圆内扇形百分比图,三角形图要侧重各地理事物相互比较,对比差异,并分析成因及反映的问题。如下扇形图:(2003年全国文综)

从图中可以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等。
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是从横向和纵向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分析技巧。关联图一般是使用文字框和线条构成事物间的关系,分析的技巧应是把握示意图的主题,根据图示中箭头的指向和已知框中已给出的信息,找到其逻辑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景观图,这类图像由地理景观照片或素描图构成,分析技巧和方法是要抓住图像中的突出地理特征及意义,如200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三)第31题,“读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根据埃菲尔铁塔和外滩建筑群,判断出是“巴黎”和“上海”,其他内容就容易了,如果城市判断错误,则下面的内容就全错了。
三、以图串点。化繁为简
地理知识点多,有些知识既要记住,还要分析其成因,而且其成因与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这时可以用图串点,化繁为简。
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何产生,如何治理,它是怎样影响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有何危害等,知识点多,如果用图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知识间的关系就会简单明了。如下图:
四、学会用图。以图表意
心中有“变图”解问题是对考生读图能力的另一种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对不同类型的图心中有数,也就是对各种地理现象能建立起表象,这样应对各种变式的图,都能根据心中的图来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当然,要学生在复习时学会用图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与平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建立图形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很难独立自主地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因此,复习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学会利用不同图形来揭示地理中不同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如用结构图来说明机构、单位和组织中的关系;用流程图来说明事件发生和因果关系、日程、工作劳动、生产、个人生活、销售情况、计划安排等现象;用矩阵图来说明意见态度、评估、分布状况等现状;用地形区位图来说明区位的特点和环境、社会关系等;用关系图来表明个人、组织、事件、问题等之间的关系等。
利用图形进行复习只是地理复习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所用的地图或自制地图要有科学性。2.所用的地图不能照抄照搬,要适合学习的风格和认知特点。3.地图中的信息要简单明了,不要把几种图全部叠加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信息干扰。4.要把地图进行归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混淆图形及其意义。
利用图形进行复习既可以重新梳理知识体系,也可以使书本的文字知识转变为表象性知识,更符合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学生的复习方式,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图形进行复习呢?
一、图文结合,图文并茂
图形一方面是知识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复习时,对前一种知识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必须要图文转换,在认知时结合图形进行,要求把问题和知识点尽量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增大地图中的信息量,并在图中找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以期做到“以图示意、以图导因、以图育能”的作用。比如:

以图示意,图中表明的信息是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公转的轨道是椭圆,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地球处于不同的位置直射的点不一样,就有了不同的节气,而且不管是什么位置地轴的指向都是一致的,在地球上还显示三条特殊的纬线,从北向南分别为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以图导因,正因为无论何时地轴的指向不变,而且地轴是倾斜的,以至于有了黄赤交角,才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产生四季。以图育能,从图中可以分析从B-→C-→D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从D-→A-→B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从A-→B-→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C-→D-→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此可分析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还可在图中画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培育了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关键。以图突破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教学和学生复习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图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地理中用图来表达事物规律和特点的有包括曲(折)线图、柱状图、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三角形图、关联图等。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不同的图形的分析技巧和方法。如,曲(折)线图要抓住某一地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的变化趋势不放,并分析其起伏不定的原因。如以下曲(折)线图:

从图中可以分析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也可以计算出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16.7%,还可以分析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用地压力增长等。
如柱状图,圆内扇形百分比图,三角形图要侧重各地理事物相互比较,对比差异,并分析成因及反映的问题。如下扇形图:(2003年全国文综)

从图中可以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等。
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是从横向和纵向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分析技巧。关联图一般是使用文字框和线条构成事物间的关系,分析的技巧应是把握示意图的主题,根据图示中箭头的指向和已知框中已给出的信息,找到其逻辑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景观图,这类图像由地理景观照片或素描图构成,分析技巧和方法是要抓住图像中的突出地理特征及意义,如200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三)第31题,“读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根据埃菲尔铁塔和外滩建筑群,判断出是“巴黎”和“上海”,其他内容就容易了,如果城市判断错误,则下面的内容就全错了。
三、以图串点。化繁为简
地理知识点多,有些知识既要记住,还要分析其成因,而且其成因与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这时可以用图串点,化繁为简。
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何产生,如何治理,它是怎样影响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有何危害等,知识点多,如果用图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知识间的关系就会简单明了。如下图:
四、学会用图。以图表意
心中有“变图”解问题是对考生读图能力的另一种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对不同类型的图心中有数,也就是对各种地理现象能建立起表象,这样应对各种变式的图,都能根据心中的图来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当然,要学生在复习时学会用图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与平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建立图形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很难独立自主地构建自己的心理地图。因此,复习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学会利用不同图形来揭示地理中不同事物的现象和规律。如用结构图来说明机构、单位和组织中的关系;用流程图来说明事件发生和因果关系、日程、工作劳动、生产、个人生活、销售情况、计划安排等现象;用矩阵图来说明意见态度、评估、分布状况等现状;用地形区位图来说明区位的特点和环境、社会关系等;用关系图来表明个人、组织、事件、问题等之间的关系等。
利用图形进行复习只是地理复习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所用的地图或自制地图要有科学性。2.所用的地图不能照抄照搬,要适合学习的风格和认知特点。3.地图中的信息要简单明了,不要把几种图全部叠加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信息干扰。4.要把地图进行归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混淆图形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