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分型,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6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肺炎型肺炎的影像学分析,评价诊断价值。结果:影像学分型:61例患者中,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实变并肿块14例,混合阴影5例。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病变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特征,病变形态由单纯磨玻璃影逐渐的进展至混合阴影。结论:肺炎型肺癌具备多种多样的影像学形态,但动态影像学表现中,特征性比较明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影像学分型;诊断价值
肺炎型肺癌并非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疾病,但国内关于该疾病的报道比较少,而且在影像学上,肺炎型肺癌与肺炎比较相似,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院以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分型,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37~72岁,平均(48.9±2.8)岁;细支气管肺泡癌41例,腺癌20例;肿瘤家族史:有7例,无54例;症状表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咳嗽33例,咳少许白色泡沫痰21例,不规则发热5例,无症状经体检时发现1例;伴有消瘦、纳差、恶液质10例;体格检查结果:可闻及湿罗音34例,可闻及Velcro啰音9例;实验室检查结果:ESR 66~85mm/h,CEA阳性7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炎型肺癌诊断标准;(2)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手确诊。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影像学分型。61例患者接受X线胸片、CT检查、HRCT检查,检查医师为放射科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X线胸片检查仪器为Direct View CR 950系统,CT扫描时仪器为S8000型常规CT及Lightspeed 4.0型多层螺旋CT,平扫时,从胸廓入口开始,达到肺底后停止,HRCT扫描时,层厚1.25mm,层距10mm。
2结果
2.1影像学分型
经统计分析可知,在61例患者中,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分布1例),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局限性分布10例,弥漫性分布0例),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2例),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局限性分布17例,弥漫性分布4例),实变并肿块14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0例),混合阴影5例(局限性布4例,弥漫性分布1例)。
2.2影像学分型的特点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阴影局限性分布时呈现为片状,弥漫性分布时边缘清晰度非常差,病变存在轻度的密度增高,在阴影内部,并未遮盖血管和支气管;
(2)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在阴影内部可见,密度高于阴影;
(3)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为实质阴影,分布沿着肺叶、肺段表现,密度高于磨玻璃密度影,血管和支气管受到遮盖,形态规则性比较差;
(4)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空泡及蜂窝状阴影在实变阴影内部清晰可见;
(5)实变并肿块14例:软组织纸肿块生长实变阴影内部,在肿块边缘,伴有纤维条索;
(6)混合阴影5例:并存上述4种及以上的阴影。
2.3病变的动态变化
61例患者中,有系列影像学资料49例,为首次CT检查资料及后续定期复诊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系列影像学资料可知,局限性病变范围呈现不同程度扩大的35例,进展显著的分型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实变阴影。28患者的病变形态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影逐渐的进展至混合阴影。
3讨论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炎比较接近,依据病变范围,肺炎型肺癌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而按照影像学特征进行划分时,肺炎型肺癌的分型包含六种,分别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实变并肿块,混合阴影[1]。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采用此种影像学分型方法具备比较高的适用性,而且与人们的观察及认识习惯相符合。
细支气管肺泡癌及腺癌为肺炎型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2]。肺炎型肺癌细胞在生长时,方式包含3种,一是充实性生长,二是附壁性生长,三是充实性生长,且伴有严重的间质性损害与浸润肺部。经对照该疾病的病理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知,癌症细胞的生长方式、癌症细胞分泌黏液充填肺泡腔的情况、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均与“肺炎”样改变相关。肺泡腔部分被癌细胞分泌黏液填充,而且改变了肺泡结构后,形成了磨玻璃密度影,初级小叶以及腺泡范围内的肺泡被癌症细胞分泌黏膜充分填充后,形成小叶中心结节以及腺泡结节,癌症细胞生长于间质内部时,会形成间质结节,肺泡腔被部分或完全填充,并且出现蔓延和散播时,会形成肺叶、肺段实变阴影[3]。
抗炎、抗结核治疗为临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但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病变范围,而且多数患者的病变形态逐渐的发展为复杂性、典型性,并可能或发生转移[4]。这说明,患者影像学分型为磨玻璃影时,如存在进展,应考虑患者为肺炎型肺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采用X线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肺炎型肺癌时,应严格的注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如患者影像学显示空泡影、蜂窝影存在于实变阴影内部,而且磨玻璃影存在于病灶周围时,可诊断为肺炎型肺癌,如患者实变阴影、混合阴影、空泡影等并存时,应提示诊断,患者确诊后治疗时,复查最佳时间为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诊断医师应严格的区分肺炎影像学特征及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准确掌握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及时的接受相应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术后1、3、6个月时给予患者复诊检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贤军.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158-159.
[2]亓立勇,亓翠玲,王雁冰.肺炎型肺癌與局灶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价值及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06):415-418.
[3]袁德清.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06):115-118.
[4]郝丽莉.肺炎型肺癌80例影像学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9):14-15.
[5]沈劲松.肺炎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3):131-132.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影像学分型;诊断价值
肺炎型肺癌并非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疾病,但国内关于该疾病的报道比较少,而且在影像学上,肺炎型肺癌与肺炎比较相似,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院以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分型,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37~72岁,平均(48.9±2.8)岁;细支气管肺泡癌41例,腺癌20例;肿瘤家族史:有7例,无54例;症状表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咳嗽33例,咳少许白色泡沫痰21例,不规则发热5例,无症状经体检时发现1例;伴有消瘦、纳差、恶液质10例;体格检查结果:可闻及湿罗音34例,可闻及Velcro啰音9例;实验室检查结果:ESR 66~85mm/h,CEA阳性7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炎型肺癌诊断标准;(2)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手确诊。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影像学分型。61例患者接受X线胸片、CT检查、HRCT检查,检查医师为放射科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X线胸片检查仪器为Direct View CR 950系统,CT扫描时仪器为S8000型常规CT及Lightspeed 4.0型多层螺旋CT,平扫时,从胸廓入口开始,达到肺底后停止,HRCT扫描时,层厚1.25mm,层距10mm。
2结果
2.1影像学分型
经统计分析可知,在61例患者中,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分布1例),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局限性分布10例,弥漫性分布0例),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2例),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局限性分布17例,弥漫性分布4例),实变并肿块14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0例),混合阴影5例(局限性布4例,弥漫性分布1例)。
2.2影像学分型的特点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阴影局限性分布时呈现为片状,弥漫性分布时边缘清晰度非常差,病变存在轻度的密度增高,在阴影内部,并未遮盖血管和支气管;
(2)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在阴影内部可见,密度高于阴影;
(3)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为实质阴影,分布沿着肺叶、肺段表现,密度高于磨玻璃密度影,血管和支气管受到遮盖,形态规则性比较差;
(4)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空泡及蜂窝状阴影在实变阴影内部清晰可见;
(5)实变并肿块14例:软组织纸肿块生长实变阴影内部,在肿块边缘,伴有纤维条索;
(6)混合阴影5例:并存上述4种及以上的阴影。
2.3病变的动态变化
61例患者中,有系列影像学资料49例,为首次CT检查资料及后续定期复诊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系列影像学资料可知,局限性病变范围呈现不同程度扩大的35例,进展显著的分型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实变阴影。28患者的病变形态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影逐渐的进展至混合阴影。
3讨论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炎比较接近,依据病变范围,肺炎型肺癌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而按照影像学特征进行划分时,肺炎型肺癌的分型包含六种,分别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实变并肿块,混合阴影[1]。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采用此种影像学分型方法具备比较高的适用性,而且与人们的观察及认识习惯相符合。
细支气管肺泡癌及腺癌为肺炎型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2]。肺炎型肺癌细胞在生长时,方式包含3种,一是充实性生长,二是附壁性生长,三是充实性生长,且伴有严重的间质性损害与浸润肺部。经对照该疾病的病理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知,癌症细胞的生长方式、癌症细胞分泌黏液充填肺泡腔的情况、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均与“肺炎”样改变相关。肺泡腔部分被癌细胞分泌黏液填充,而且改变了肺泡结构后,形成了磨玻璃密度影,初级小叶以及腺泡范围内的肺泡被癌症细胞分泌黏膜充分填充后,形成小叶中心结节以及腺泡结节,癌症细胞生长于间质内部时,会形成间质结节,肺泡腔被部分或完全填充,并且出现蔓延和散播时,会形成肺叶、肺段实变阴影[3]。
抗炎、抗结核治疗为临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但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病变范围,而且多数患者的病变形态逐渐的发展为复杂性、典型性,并可能或发生转移[4]。这说明,患者影像学分型为磨玻璃影时,如存在进展,应考虑患者为肺炎型肺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采用X线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肺炎型肺癌时,应严格的注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如患者影像学显示空泡影、蜂窝影存在于实变阴影内部,而且磨玻璃影存在于病灶周围时,可诊断为肺炎型肺癌,如患者实变阴影、混合阴影、空泡影等并存时,应提示诊断,患者确诊后治疗时,复查最佳时间为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诊断医师应严格的区分肺炎影像学特征及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准确掌握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及时的接受相应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术后1、3、6个月时给予患者复诊检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贤军.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158-159.
[2]亓立勇,亓翠玲,王雁冰.肺炎型肺癌與局灶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价值及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06):415-418.
[3]袁德清.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06):115-118.
[4]郝丽莉.肺炎型肺癌80例影像学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9):14-15.
[5]沈劲松.肺炎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