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对亲密关系中施受虐倾向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早年抚养经历对亲密伴侣关系中施受虐倾向的影响。方法:使用冲突策略量表2CTS2及补充问题作为测量工具,在网络上收集893名女性样本,完成定量研究。 结果:早年子女过早与父母分离或父母婚姻不稳定都可能与子女成年后在关系中更大的施受虐倾向有关。
  【关键词】 亲密关系 暴力 施受虐 早年抚养
  WHO定义亲密伴侣暴力(IPV)为“亲密伴侣或前伴侣之间的身体、性或心理伤害,包括身体侵犯、强迫性行为、心理虐待和控制行为等”,躯体的虐待、性的虐待、心理的虐待、漠视、剥削、控制等都是其典型表现形式[1]。IPV危害诸多,不仅对家庭幸福、对当事人身心健康的损害[2;3],也给子女成长带来诸多问题[4],并与犯罪紧密相连[5]。
  有研究指出,早年的抚养经历与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有很大的相关性[6],在临床实践中,早年与父母有过早分离史的儿童以及早年父母婚姻非常不稳定的儿童,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似乎更容易陷入充满暴力虐待的施受虐关系中,本研究针对这一临床观察做出了实证性的验证。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在網络上收集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893份,平均年龄为31.5±8.5岁。
  1.2 工具和方法
  测量关系中的施受虐采用Straus修订的冲突策略量表2(CTS2)评估关系中的施受虐[7],参照了香港学者Chan的翻译[8]进行了翻译。一致性信度方面,施虐维度为0.76,受虐维度为0.63。
  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研究了下列两个早年抚养经历对成年后亲密关系中施受虐行为的影响:
  (1)受访者是否在2岁前曾离开母亲超过72小时、或在6岁前离开父母超过1周,下文简称“早年分离”;
  (2)在受访者15岁之前,父母是否离异或濒临离异,下文简称“父母离异”。
  经过对893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早年分离对于成年后亲密关系中的施虐行为有显著影响,父母的离异无论对亲密关系中的施虐行为还是受虐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对受虐行为影响更大。
  由于CTS2测量的是行为,因此在该测量中,施受虐的测量并不对等:施虐行为由来访者发起,只和其本人人格有关,受虐行为由伴侣发起,与双方人格都有关。这一差异有可能使研究中对受虐的影响被拉低。
  3 讨论
  数据表明,早年亲子分离与父母婚姻不稳定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亲密关系中的施受虐倾向。这可能因为该成长经历另孩子的安全感较低[9],从而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多种对关系造成损害的行为,包括:
  (1)因焦虑而控制伴侣或刻意制造困难“考验”对方的情感,表现为施虐;
  (2)因恐惧对方离开而讨好伴侣或是因回避冲突而无底线退让、忍耐,表现为受虐。
  本研究结论可与创伤代际传递的研究成果互相印证:父母的人格特质与倾向一方面会影响其自身的亲密关系(表现为婚姻不稳),一方面会影响他们与子女的亲密关系(表现为过早地将孩子托付他人抚养),而这些人格特质又会与父母自身在关系中的施受虐倾向有关,并通过与孩子的互动给孩子内化特定的行为模板与内隐记忆,有研究表明,一些不良抚的养方式甚至会对孩子的脑神经发育造成影响[10];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成年,在孩子的亲密关系中这些行为模板、内隐记忆与创伤性的体验得以激活,一个施受虐模式的代际传递得以完成。一些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模型中的部分环节[11],而整个模型的检验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本研究对心理咨询治疗的临床实践启示是:面对关系中呈现施受虐倾向的来访者,心理治疗师/咨询师需注意其早年与过早分离史及父母婚姻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修通这类早年抚养经历造成的负面情感与不合理认知理念的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可能产生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社会意义在于:提示孩子与父母过早的分离可能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确认父母的婚姻不稳定将显著地对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造成影响,这对于社会工作者帮扶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普通民众选择孩子的抚养形式、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Hoffman J S.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J].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 Health, 2002, 13(8)(1): 93-93.
  [2] Mechanic M B, Weaver T L, Resick P A.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timate partner abuse: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four different forms of abuse[J].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008, 14(6): 634-654.
  [3] Carlson B E, Mcnutt L A, Choi D Y, et al. Intimate Partner Abuse and Mental Health[J].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002, 8: 720-745.
  [4] !!! INVALID CITATION !!!
  [5] Chan K L. Predicting the Risk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The Chinese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Victims[J].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2012, 27(2): 157-164.
  [6] Mcclelland D, Pilon D. Sources of adult motives in patterns of parent behavior in early childhoo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83, 44(3): 564-574.
  [7] Straus M A, Hamby S L, Boneymccoy S, et al. The Revised Conflict Tactics Scales (CTS2)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Data[J].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996, 17(3): 283-316.
  [8] Chan K L. Correlates of wife assault in Hong Kong Chinese families[J]. Violence & Victims, 2004, 19(2): 189-201.
  [9] 安莉娟, 丛中. 安全感研究述评[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3, 12(6): 698-699.
  [10] 施琪嘉. 心理创伤记忆的脑机制及其治疗原理[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 (04): 242-245.
  [11] Lohman B J, Neppl T K, Senia J M, et al.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and Family Influences on Intimate Partner Psychological Violence During Emerging Adulthood and Adulthood[J]. 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 2013, 42(4): 500-51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20例住院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80例住院患者做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风险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时期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病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腹泻干预的疗效,增加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护理的发展。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腹泻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泻 小儿 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腹胀因素分析及护理对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的影响。方法:随机2013年9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接收的98例住院剖腹产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剖腹产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腹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手术术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增加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行急诊创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体温、压疮、发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低
【摘 要】 目的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美学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诊疗依从度。方法 自2013年2月起在本院开展护理美学服务工作,期间随机抽取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于护士的仪表、行为、语言、环境、关爱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美学学习前后门诊的服务质量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患者的诊疗依从度和满意度都得到提高。结论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美学服务能够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
【摘 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实施孕期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单纯健康宣教)、试验组(孕期规范管理)各40例,观察比较妊娠结局。结果:妊高症、产后出血、生殖系感染、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试验组为2.5%、2.5%、5.0%、0、5.0%,对照组为17.5%、15.0%、22.5%、12.5%、20.0%。P0.05)
【摘 要】 目的:对自省式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艾滋病危害宣传中艾滋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艾滋病患者的传播途径进行明确,对艾滋病患者关于艾滋病宣传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占98.78%,其中主要是嫖娼后感染。艾滋病患者认为一般的宣传对预防艾滋病作用不大,大部分患者能够正面接受艾滋病宣传。结论:反歧视宣传对于艾滋病的危害存在误导,自省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主动预
【摘 要】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积极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择所在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管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对其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0%,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为13.0%;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量化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社区内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量化饮食及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干预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予以量化饮食及运动指导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