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介孔有机硅的合成及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来源 :精细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期性介孔有机硅(PMOs)代表了一类桥联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是在结构导向剂的存在下,由倍半硅氧烷作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自组装制备得到的.桥联不同的有机基团可以改变材料的理化性质,得到具有孔径可调、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水热稳定性好、表面和内部容易修饰等优点的介孔载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基因的传递、肿瘤细胞的靶向及成像、药物的刺激性响应释放等许多方面.综述了PMOs的制备方法、类型、特点,总结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为提高码头作业无故障运行率,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连续卸船机使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相互映射,有利于实时监控连续卸船机的工作状态,智能地诊断出连续卸船机可能存在的运行问题.为此,在数字孪生的理论背景下,建立了连续卸船机数字孪生的总体框架.分析连续卸船机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连续卸船机虚拟力学模型.提出监测连续卸船机工作过程中动态变量的传感器安装方案.介绍了孪生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数字孪生虚实映射结合的实现方法与技术.
对比例车轴进行了微动疲劳试验,试验后对车轴轮座微动损伤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车轴和车轮的微动磨损轮廓.此后,在考虑微动磨损的情况下,仿真研究了疲劳载荷周次对铁路车轴微动疲劳的影响.研究发现:车轴微动损伤区宽度几乎不受疲劳载荷周次的影响,而轮座边缘微动损伤随载荷周次增加而增加.低载荷周次和高载荷周次时,车轴微动区氧化物分别以黑色和红褐色为主.车轴、车轮的磨损宽度和深度随载荷周次增加而增加,这使得车轴轮座真实应力增加,最终导致车轴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萌生微动裂纹.车轴微动疲劳强度随载荷周次增加而降低,采用107周
为解决对MBD装船设备模型实施质量管控的难题,紧密结合船舶研制特点,系统梳理了船舶设备质量检查流程和实施细则,并建立了可行的技术开发路线.基于CAA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船舶和设备入库、设备库状态和舱室设备布置质量检查功能,质检人员通过界面选取和鼠标操作即可自动生成检查结果.最后,结合装船设备具体工程实例,依托3D Experience平台对质检开发工具进行部署和应用实施,能大幅度降低质检工作量并保证检查质量.
针对某型跨座式单轨车辆,通过在车体和构架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对车辆空载和满载时的加速度数据进行采集,基于GB/T 5599-2019对车辆的运行稳定性、运行品质、平稳性指标和舒适度进行评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车辆在90 km/h速度范围内,转向架未发生失稳现象,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和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小于2.5 m/s2,横向和垂向平稳性指标均达到优级或良好等级,同时舒适度指标均达到舒适标准.中间车的平稳性较头车差,而头车的乘坐舒适度较中间车差,因此需要综合使用平稳性指标和舒适度指标对乘客乘坐舒适度进行综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可有效缓解地铁带来的环境振动问题,但目前针对钢弹簧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尚十分匮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钢弹簧损伤检测方法,利用轨道板垂向加速度构建数据集,通过1D-CNN对经简单预处理的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损伤情形下的数据和正常情形下的数据进行分类.为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基于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生成了数据集,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据分类准确性.
利用球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的改性生物炭具有成本低、产能高、绿色无溶剂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球磨改性增加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扩大其比表面积以及提高吸附容量,使球磨改性生物炭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性能,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球磨改性生物炭的制备与理化性质,总结了球磨改性生物炭在环境修复中对污染物质去除的最新进展,同时明确其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球磨改性生物炭在环境修复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从明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扩展材料应用范围以及厘清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等方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基于探针分子的指纹信息(分子振动、转动信息等),可应用于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子结构研究的分析技术.SERS借助具有优异的等离子体性能的贵金属纳米材料作为基底,可对单组分或复杂多组分的痕量农药残留物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柔性SERS基底具有孔隙率高、制备成本低、柔韧可折叠弯曲等特点,在复杂样品体系中提取、过滤、浓缩探针分子等应用中具有刚性SERS基底不可比拟的优势.柔性SERS基底主要是由基于生物基材料、聚合物和碳材料的3类材料来支撑和固定修饰表面提供光谱增强作用的贵金属纳米材料
镁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无枝晶)等优势,在储能电池领域脱颖而出.然而,镁金属负极在液态电解质中易钝化,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开发高效适用的固态电解质对实现高性能、实用化镁离子电池至关重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机械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且离子电导率高、成本低.但镁离子较高的电荷密度和较强的溶剂化作用限制了其在固态电解质中的解离与扩散.从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聚合物基镁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对解决镁金属负极钝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OS)的水解液对微米硅藻土和纳米Al2O3进行改性;然后,以环氧树脂E51(E51)为粘接剂制得了悬浮液;最后,采用喷涂法将上述悬浮液喷涂于基底表面,经加热固化后制得硅藻土/Al2O3基复合超疏水涂层.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V(HDTMOS):V(乙醇)=0.04:1;m(硅藻土):m(Al2O3)=1.5:0.8;m(E51):m(丙酮)=1.0: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超疏水涂层表面静态水接触角高达163.4°.SEM结果显示,复合超疏水涂层表面呈粗糙度均匀的
利用二维(2D)层状Ti3C2衍生出三维(3D)花球状Ti3C2/TiO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 DRS和PL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不同温度下合成的Ti3C2/TiO2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500℃下合成的Ti3C2/TiO2对酸性品红(AF)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光催化反应90 min,AF降解率达到97.57%.Ti3C2凭借其高导电性以及与TiO2界面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有效地提高了电荷分离率,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此外,光催化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