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得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原因,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班级里多名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探究,寻求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帮助并进行教育,从而使这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方案
一、班级单亲学生的现状
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冲击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当今社会离婚现象日趋严重,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该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因而也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碰到了新的难题。
2013年我从高三回到高二,并担任了高二某班的班主任。在经过一长段时间对班级进行摸底后,我忽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班级70名学生里竟然有6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带着对单亲学生多关心的心理,我时常关注这几位学生,而随着带班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深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与其他学生一些不同的心理状态。
学生小C:小学时父母就已经离异了,法院将其判给了母亲抚养。但母亲工作很忙,经常上班三班倒,很少有假期,平时除了给小C生活费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业。父亲早早地已经另外组织家庭,更是很少关注小C。有一次小C因打架被处分,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有多次,并且屡教不改,作为班主任,我把他的父母请来,当我提到该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校纪校规了,请他父母在家里对其好好教育,并能保证不再犯时,他父母则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该生智商比较高、脑子活,但是脾气坏、很孤僻,表现为看不惯周围同学、愤世嫉俗,而且平日花销较大,有以乱花钱来报复父母的心理。
学生小H:来自外省,小时候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该生很早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一个人打几份工来抚养他,因为生活所迫,让他读职校(因为职校学杂费比较少)。刚来学校,我就发现这个孩子很多与众不同的表现:适应能力差,也包括身体条件的不适应,他一来没多久就请病假了;胆子小,怕陌生的环境和人,对老师也怕;感情冷漠、思维呆板、性格倔强,与他聊天不看对方。而与之有明显对比的是,班里与小H一起来自外省的另一位学生则表现得性格活泼开朗、讨人喜欢。
学生小J: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因病身亡,自此与姐姐、母亲相依为命。而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超市里打工,平时缺少与小J沟通,又因为是小儿子,非常溺爱。该生自小便与几个无心向学的孩子混在一起。据姐姐说,他在初中时常常很晚回家,玩游戏、溜冰、瞎逛,无所事事,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时常打瞌睡。到了高中,习惯不改,在班级里时常闹点事,有时还要到其他学校找点事情。为此,他母亲来过几趟学校,但说不听,打心疼,毫无起色,而该生的逆反情绪却越加厉害。
二、单亲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类情况
(一)环境改变,对现在学校适应不良
我校的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各个专业全面到位;学生的上课作息时间安排合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丰富,并且严格教学-----这些是一个中学生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单亲学生明显对现在学校的规范不适应:刚开学,我就注意到那些学生上学时不时地要迟到、上课不是很守纪律、思想不集中;对各门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想做就做,随心所欲。而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时,这些学生总是来一句:"我以前就这样的!"以此来抵制老师的教育。这些单亲学生普遍表现出冷漠、抵制的情绪,甚至有学生与老师有明显的冲突。从初中进入高中,由原来的熟悉环境换到现在的陌生环境,环境的改变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明显有些不能适应。
(二)学习无趣,有学习障碍
班级里这六名单亲学生,除了一名学生学习在中上水平外,其余的都学习较为困难且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事不够积极主动,而且责任感不强。
学习障碍是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中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要么偏科、要么害怕学习,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关爱,或家长较少对其重视和关心,不够扎实的学习基础与家庭环境的改变共同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于是,单亲学生很容易因为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有障碍而造成自卑、逆反甚至厌学等等不良的反应。
(三)情感冷漠、情绪消极
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观察,单亲学生经常有不快乐或沮丧或自卑的情绪。期刊论文发表他们对大部分活动都缺乏兴趣,经常看到他们愁眉苦脸、悲观,而且对自己的事也漠不关心。他们的这种消极情绪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无法或很难与老师或同学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常会与同学发生口角,面对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动肝火,乱发脾气,更甚者,因为"看不顺眼"就与人大打出手。不是想着自己去适应环境,而是常想着让别人及环境来适应自己。上面提到的小H同学即是如此。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参照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去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以及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其越轨行为的比率就大大增加。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四、结束语
心灵是神秘莫测的,像一望无垠的大海,她时而沉静,时而汹涌,她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的情感、行为、学习、个性及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发现了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我根据所学所知分析了原因,研究了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就是用爱心来包容,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我调适、适应环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及进步,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我们应该本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目标,在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上不断地追求。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杂志社出版,2012.
[2]邓晓红:《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胡永萍,汪小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刘卫红:《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辅导材料》,2010.
关键词:单亲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方案
一、班级单亲学生的现状
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冲击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当今社会离婚现象日趋严重,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该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因而也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碰到了新的难题。
2013年我从高三回到高二,并担任了高二某班的班主任。在经过一长段时间对班级进行摸底后,我忽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班级70名学生里竟然有6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带着对单亲学生多关心的心理,我时常关注这几位学生,而随着带班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深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与其他学生一些不同的心理状态。
学生小C:小学时父母就已经离异了,法院将其判给了母亲抚养。但母亲工作很忙,经常上班三班倒,很少有假期,平时除了给小C生活费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业。父亲早早地已经另外组织家庭,更是很少关注小C。有一次小C因打架被处分,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有多次,并且屡教不改,作为班主任,我把他的父母请来,当我提到该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校纪校规了,请他父母在家里对其好好教育,并能保证不再犯时,他父母则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该生智商比较高、脑子活,但是脾气坏、很孤僻,表现为看不惯周围同学、愤世嫉俗,而且平日花销较大,有以乱花钱来报复父母的心理。
学生小H:来自外省,小时候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该生很早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一个人打几份工来抚养他,因为生活所迫,让他读职校(因为职校学杂费比较少)。刚来学校,我就发现这个孩子很多与众不同的表现:适应能力差,也包括身体条件的不适应,他一来没多久就请病假了;胆子小,怕陌生的环境和人,对老师也怕;感情冷漠、思维呆板、性格倔强,与他聊天不看对方。而与之有明显对比的是,班里与小H一起来自外省的另一位学生则表现得性格活泼开朗、讨人喜欢。
学生小J: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因病身亡,自此与姐姐、母亲相依为命。而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超市里打工,平时缺少与小J沟通,又因为是小儿子,非常溺爱。该生自小便与几个无心向学的孩子混在一起。据姐姐说,他在初中时常常很晚回家,玩游戏、溜冰、瞎逛,无所事事,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时常打瞌睡。到了高中,习惯不改,在班级里时常闹点事,有时还要到其他学校找点事情。为此,他母亲来过几趟学校,但说不听,打心疼,毫无起色,而该生的逆反情绪却越加厉害。
二、单亲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类情况
(一)环境改变,对现在学校适应不良
我校的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各个专业全面到位;学生的上课作息时间安排合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丰富,并且严格教学-----这些是一个中学生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单亲学生明显对现在学校的规范不适应:刚开学,我就注意到那些学生上学时不时地要迟到、上课不是很守纪律、思想不集中;对各门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想做就做,随心所欲。而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时,这些学生总是来一句:"我以前就这样的!"以此来抵制老师的教育。这些单亲学生普遍表现出冷漠、抵制的情绪,甚至有学生与老师有明显的冲突。从初中进入高中,由原来的熟悉环境换到现在的陌生环境,环境的改变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明显有些不能适应。
(二)学习无趣,有学习障碍
班级里这六名单亲学生,除了一名学生学习在中上水平外,其余的都学习较为困难且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事不够积极主动,而且责任感不强。
学习障碍是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中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要么偏科、要么害怕学习,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关爱,或家长较少对其重视和关心,不够扎实的学习基础与家庭环境的改变共同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于是,单亲学生很容易因为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有障碍而造成自卑、逆反甚至厌学等等不良的反应。
(三)情感冷漠、情绪消极
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观察,单亲学生经常有不快乐或沮丧或自卑的情绪。期刊论文发表他们对大部分活动都缺乏兴趣,经常看到他们愁眉苦脸、悲观,而且对自己的事也漠不关心。他们的这种消极情绪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无法或很难与老师或同学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常会与同学发生口角,面对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动肝火,乱发脾气,更甚者,因为"看不顺眼"就与人大打出手。不是想着自己去适应环境,而是常想着让别人及环境来适应自己。上面提到的小H同学即是如此。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参照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去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以及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其越轨行为的比率就大大增加。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四、结束语
心灵是神秘莫测的,像一望无垠的大海,她时而沉静,时而汹涌,她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的情感、行为、学习、个性及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发现了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我根据所学所知分析了原因,研究了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就是用爱心来包容,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我调适、适应环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及进步,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我们应该本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目标,在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上不断地追求。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杂志社出版,2012.
[2]邓晓红:《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胡永萍,汪小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刘卫红:《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辅导材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