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轿顶山苗寨 深山里的基督教堂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眼见到这座苗寨,并没有很强烈的震撼。远远望去,只见泥砖房和水泥房并存,零零散散地伫立着,墙上带着不经意的裂痕,仿佛在诉说陈年故事。
  这座基督教堂,就矗立在寨子里最显眼的地方。走进大门,只见五六十位苗族信徒,坐在一排排长条凳子上,静静地祈祷或轻声诵经,神情庄严肃穆。
  闲暇的夕阳时分,杨牧师喜欢搬一把椅子,洗净双手,然后戴上眼镜,安静地坐在教堂门口,捧着《圣经》逐字逐句地朗诵。
  澳大利亚著名的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中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苗族作家南往耶也写道:“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被消灭的民族,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祖先的崇敬,自五千年前开始,爬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从中原迁徙到云贵高原以及世界各地,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寻找故乡,用血泪养育古歌和神话。他们没有怨恨,把悬崖峭壁当做家园,把梯田依山而建,他们始终虔诚地信仰万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我国苗族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这里接近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在这片大地上,乌蒙山系和苗岭山系的余脉曲折起伏,蜿蜒交错,崎岖而险峻。但就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其不便的山区,勤劳的苗族人民精心构筑了自己的家园,形成了一座座世外桃源般令人惊奇的苗寨……
  轿顶山深处的苗寨 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地方
  2014年春天,一支由媒体记者和摄影师组成的采访队伍,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方向的白石岩乡附近的一个苗寨。这个苗寨名不见经传,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地方,就连当地人都只知道那里叫做“轿顶山”,其偏僻程度令人吃惊——苗寨里的部分人说不清楚自己立足的具体位置,究竟属于贵州的哪个县哪个镇……
  从县城驾车出发,很快就进入曲折狭窄的山路。车窗外,阳光、梯田、延绵的山体和热情开放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纯净的乡村美景,然而车上的人们,心情却不那么美好——这些坡度、弯道多得不可思议的山路,让车和人都非常不适应。在一个大约有50多度的陡坡处,所有人只能下车步行,司机油门踩到底,小心翼翼地行驶,才能翻过山坳……
  道路一弯又一弯地转,采访队伍忍受了快两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公路也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山路上,开始出现身着苗族盛装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向前方。一问才知,前方不远处就是轿顶山教会了,他们正是前去做礼拜的。一位老人指着远山中间一个被油菜花包围的苗寨,说那就是他的家。老人面对这群外来者长枪短炮的“侵略”,始终嘴角带着笑容,眼角带着慈爱,十分和蔼,而且很健谈,我们就这样一路聊到了寨子里。
  轿顶山是当地人口中的称呼,它延绵在紫云县以及周边的几个县境内,但在地图上,并没有这座山的准确名字和位置。不过到了紫云县,问起轿顶山基督教会,苗族同胞大多都能准确地指着一个方向告诉你:“就在那边,沿着这条山路一直走……”
  第一眼见到这座苗寨,并没有很强烈的震撼,没有西江千户苗寨那样相连成片的磅礴大气。远远望去,只见泥砖房和水泥房并存,零零散散地伫立着,墙上带着不经意的裂痕,仿佛在诉说陈年故事——这种不规则的状态,反倒有一种更为原生态的淳朴味道。
  路过寨子中最大的一座房子,发现一群苗家妇女在里面忙碌。正对着门口的灶膛上,架着一口大锅,冒着腾腾热气,有人往灶里添加木柴,有人淘米,有人清洗腊肉,有人切菜……
  走进房子,抬头一看,但见房顶为木制结构,上面覆盖着类似油毡纸的东西,一缕缕阳光从缝隙中穿透下来。地上放着竹编的背篓和簸箕,墙边摆着年代久远的木制家具,轻轻一碰,就会“嘎吱嘎吱”地响,好似发出古老的音符……
  虽然条件简陋,但这些苗家妇女的脸上还是挂满了笑容,原来她们这是在为教友们准备午餐。看到远道而来的采访队伍,她们热情地邀请客人一起吃饭,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真诚和好客,把采访者一路颠簸的疲乏一扫而空。
  老教堂的最后一个礼拜日 沉浸在《圣经》里的时光
  一顿简单而又丰盛的午餐,给人带来难以忘怀的回味。餐桌上,热情的教友与客人很快熟悉起来,然后便邀请客人参加这场特别的礼拜活动——因为这里很快就要翻修重建,这将是这座老教堂的最后一次礼拜日了。
  这座基督教堂,就矗立在寨子里最显眼的地方,外部用砖瓦砌成,内部为木制结构。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墙上挂着的相框,里面镶着红十字,还有用红纸黑字写着“以马内利”(基督教认为这是耶稣的另外一个名字)。五六十位身着盛装的苗族信徒,坐在一排排长条凳子上,静静地祈祷或轻声诵经,神情庄严肃穆。一些妇女还带着孩子,这些孩子可能早已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不哭也不闹,睁得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一位满脸幸福的年轻女子走上讲台,在手风琴和电子琴的伴奏下,她指挥并带领大家唱起了赞美诗。信徒们跟着她的手势,和着节拍一起唱歌,脸上都洋溢着圣洁、祥和的光彩。接着,一位中年女子走上讲坛,她神情忧伤,边唱边忏悔,讲坛下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和她一起唱着,一起落泪。
  在好几位信徒祈祷和忏悔之后,身着民族服装的牧师面容神圣地走上了讲坛。他往上推了推眼镜,开始带着大家唱诵《圣经》,每诵完一段,他都会停下来给大家讲解,仔细解释每一句话背后的深刻意义。
  中间休息时,有几个孩子在外面紧紧围着两位手风琴演奏者,神情认真地听他们唱诵赞美诗。这种音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们在音乐和精神上的影响不容小觑。还有一群孩子围在牧师身边,牧师好像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一样亲切自然,眼里满是疼爱,画面温馨动人。
  一位耄耋老人靠着窗口下的石墙,带着眼镜,手里捧着书本,认认真真地唱诵,对信仰的执着和善良的本性,不经意间流淌在了在她脸上纵横的皱纹里。她也成了大家聚焦的对象……
  这一天,是这座老教堂重修前的最后一个礼拜日,信徒们的心里充满了留恋,摄影师们也毫不吝啬相机电池,记录下了一幕幕温馨的画面……
  百年前深入苗疆的传教士 在夕阳下坚守信仰的牧师
  这座教堂里的牧师姓杨,他50多岁,在这里做过多少场礼拜,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得了。在这个偏远的苗寨,他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寨子里“最有学问的人”。每当村民们感到困惑和迷惘,或在生活中发生喜悦或难过的事,都会找到杨牧师,无论是一次感恩的仪式,还是一场虔诚的祈福,他都一丝不苟地帮助村民,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闲暇的黄昏时分,杨牧师喜欢搬一把椅子,洗净双手,然后戴上眼镜,安静地坐在教堂门口,捧着《圣经》逐字逐句地朗诵。这个时候,忙完农活归来的男人和收拾好家务的女人,也喜欢安静地坐在杨牧师身边,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圣经》里那些饱含哲理的语句。对于四处嬉戏玩闹的孩子,大人们曾经反复告诫:一定不能去杨牧师身边打闹,每次经过教堂门口,要放轻脚步,压低声音……
  采访中,杨牧师说起了关于轿顶山苗寨如何开始信仰基督教的故事。1905年,一位名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只身来到云南和贵州交界地区,在一个叫做“石门坎”的苗族群落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身着苗族服装,学说苗语,住苗家,和苗家人吃同样的饭菜,由于深入走进了苗家人的生活,所以他在苗乡的传教取得了较好的回应。不仅如此,他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还帮助苗家人开办学校、医院、织布厂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些苗族村寨的文明进程。据说在他的努力下,石门坎这个曾经最贫困的地方一度成为附近苗族地区的“文化中心”。但在1915 年7月,一场可怕的疾病传到了石门坎,柏格理一直守护着病人,不幸也被感染,他坚持把有限的药品留给村民,自己却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即使过去了100多年,轿顶山的苗族依然信奉基督教,延续着周日做礼拜的习惯。那些关于“和平、友爱、善良、正义”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这大山深处的苗族信徒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身居偏僻之处的苗家人的生活,也逐步渗入了现代化元素。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唱诵着自己的赞美诗。
其他文献
六盘山汇集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的精华,容纳了中山峡谷、泉溪瀑布、森林植物、野生动物等多种资源,山光水色雄奇俊秀,意境独特。  老龙潭不仅以湍流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雄险的风韵、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相传这里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  火石寨是一块“常年燃烧着的土地”。远视,绝美的丹霞如同蜿蜒远去的团团烈焰;近观,重重叠叠的山峦通体发红,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
在走西口的汉子当中,少数人异军突起,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商帮团体——晋商,而更多人则在杳无人烟的荒漠中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有些人春去秋回,有些人黑发去白发回,还有很多人一去不回。而在他们出发的起点,还有一群痴情守望的妇女,在孤寂和贫困中坚守,日夜盼望着亲人回归,她们的忠烈和节孝凝结成的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埋葬了无数女子的青春年华……  走西口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讨生活的”,另一类是“做买
“柬埔寨将动用武装直升飞机打击非法伐木者”、“155名中国伐木工在缅甸被判刑”、“ 瑞典企业在巴西非法伐木遭巨额罚款”……近年来,关于打击非法伐木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也揭示出这样一个人类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滥砍滥伐依旧猖獗的今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我们共享的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  2016年2月2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向柬武装部队下达命令:可动用武装直升飞机向非法伐木者发射火箭
黑寡妇蜘蛛也叫“红斑寇蛛”,是世界上最声名狼藉的毒蜘蛛,因为在交配过程中,雌蛛会将雄蛛慢慢吃掉,由此得到“黑寡妇”的恶名。  生活中,人们常用“黑寡妇”一词来形容那些克死丈夫的女人,而在蜘蛛界,也有着一种被称为“黑寡妇”的凶猛家伙。  黑寡妇蜘蛛的学名是“红斑寇蛛”,属于狼蛛科寇蛛属。黑寡妇蜘蛛的身体一般为黑色,雄性体型较大,身长一般在2~8厘米之间,在蜘蛛界可谓“身材高大”;雌性的腹部则有红色的
枸杞,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药材和食材——红色的小果实,略带甜味,这是大家普遍的共识。但实际上,枸杞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几乎可以颠覆人们的常识,比如在有着“聚宝盆”美誉的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就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而稀有的枸杞——柴达木黑枸杞。  经现代科学技术检测,柴达木黑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其营养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均远远高于普通红枸杞。真正让黑枸杞身价百倍的成分,是花青素,这是一种
对于本刊编辑部同仁来说,不久前深入四川小凉山的那次采访,堪称我们在多次采风经历中最难忘的风情之旅。  在此之前,我们所理解的小凉山,似乎只是一片充满野性的土地,然而出乎意外的是,就在小凉山腹地,还有一片幅员面积2300余平方公里、素有“金山银水”美誉的富饶之地,那就是彝族、苗族等众多民族同胞的“莫伙拉达”——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  从乐山城区出发,驱车一路南行,进入马边地界后,景色就变得愈
平塘克度镇有一个深数百米、直径500多米的圆形洼地,名叫“大窝凼”,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就坐落于此。  小城除了平民老宅,还有不少大户人家的房子,每条街上都有一两处青砖大瓦房,雕梁画柱,几进几出,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十分气派。  “九曲十八湾”是甲茶河水真正的精华,其水势平缓,河道弯曲,河水温驯、碧绿,似大片的翡翠,看上去就如同一幅幅水墨画。  平塘,一个生僻的地名,若
盗猎者不甘心空手而归,竟然堂而皇之地放火烧山,树林和草坪在大火中熊熊燃烧,遍地都回荡着动物的哀嚎声。  余家华像往常一样耐心地劝阻盗猎者,却被对方恶语相向,余氏兄弟据理力争,不料,5名盗猎者突然齐刷刷地举起猎枪对准兄弟俩。  一行人在雪地里艰难跋涉巡山,积雪没过膝盖,气温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一天,他们步行了15公里路,全队人因为缺氧和劳累都在大口地喘着粗气……  余家华,一个66岁的羌族老乡,和
“长乐故事会”不同于一般的“讲故事”。一般讲故事都是人在用嘴巴说,用耳朵听;而长乐的故事会却是用身体演,用眼睛看。从初一到元宵节,整整半个月,长乐人不分昼夜地以巨大的热情进行着一种古老又新奇的“行为艺术”。  可以说,长乐故事会就是比知识、比智慧、比机智、比趣味、比技艺、比热闹、比出彩……总之,“比”,渗透在长乐故事会肌体里,也渗透在长乐人骨髓里。  当汨罗江流经湖南平江地区,一路向西,在智峰山脚
对于朝鲜和韩国而言,延坪岛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异质的区域。无论是岛上对往昔东方大唐王朝的崇拜,还是那些从中国流传而来的奇特祭祀方式,都让这座古岛愈发神秘。比如在韩国普遍流行的“端午祭”中,延坪岛人就赋予了它特殊的形式——独特的“降神”仪式里,甚至还有极为少见的踩铡刀表演……  然而,在世界历史上,延坪岛最深刻的两个记忆都与伤痕有关:前者发生在1950年,也就是著名的“仁川登陆”;后者是“三八线”的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