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科的“吏隐”心态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晚明的风雨飘摇和思想激荡当中,大多文人都向往隐逸生活,乐于参禅学道,追求身心自由。但受到身世经历、个人性格等条件的影响,每人的思想倾向与处世态度各不相同。身为公安派副将的江盈科,选择了东方朔作为自己的精神楷模。查江氏诗文,东方朔的出现频率极高。东方朔是一位形象多面、层次丰富的名士。《汉书》称他为“滑稽之雄”,其人“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这些正与江盈科“吏隐”的处世态度相合,相隔数百年的两人由此奏出了一段奇妙的和弦。
  一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长洲县令、户部员外郎、大理寺正,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他在诗文中常常将吏隐与东方朔并提。如“就此堪栖隐,但容曼倩知”;“婆娑吏隐谁能解?千古惟输曼倩知”;“大隐不妨朝市里,还期曼倩在承明”等。这一联系并非毫无来由。虽然东方朔没有明确提出“吏隐”一词,实际上却已对这一概念有明确阐释:“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汉书》评东方朔“正谏似直,秽德似隐”,正是其兼“吏”“隐”于一身的写照。怀着同样心态的江盈科,笔下亦处处流露出同样的情绪。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曲”。东方朔一直怀着极高的政治抱负。《汉书》中记载了数件东方朔劝谏武帝事,如劝阻武帝修筑上林苑,反对馆陶公主之男宠董偃入宫。在这些事情上,东方朔并不是采用戏谑出格的方式来讽谏,而是单刀直入地表示反对,并且引经据典,以逻辑严密的论证来说服皇帝。作为官员的江盈科,同样时刻怀着一颗关注家国、悲悯苍生的心。江氏有数量可观的以国家大事为主题的论说文,均讨论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及治国方略,如赋税问题、立嗣问题、内外战乱问题等。在家庭出身与为官责任的双重作用下,江盈科亦十分关注百姓疾苦。府志中所载的江盈科传记往往突出他体恤民情的一面,如倾囊解救因失金而欲投水的人,征收赋税时常对百姓放宽要求等等,他的诗歌中也有大量哀民生之多艰的作品。遵守上司要求和关怀百姓同是官员的职责,但这二者之间常常发生冲突。晚明时赋税沉重,长洲富庶之地尤甚。如遵上级要求,则要苛责百姓,甚至断其生路;如要保护百姓,则不能按时足量完成税收任务。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江盈科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万历二十六年,江盈科报迁吏部主事,但很快改迁为大理寺正。大理寺正主管刑狱,压力更大,这使得江盈科坚定了由“吏”入“隐”的道路。
  东方朔最为知名的《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二文,均述士人处世之道,其中不乏对隐者的描述。东方朔因为诙谐善谑且执韩非、商鞅之语而不得重用,于是作《答客难》自我排解。谓因时势不同,士人的生存状态亦不同,在“太平盛世”中,士人当返修自身,“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耦少徒,固其宜也”。东方朔年轻应诏之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颇有恃才放旷之意。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非但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反而被视为俳优之流,无奈选择了陆沉。这种隐于庙堂的处世方式在后世一直绵绵不绝,成为许多士人共同的精神追求。江盈科向往与东方朔一样的“吏隐”,但他的经历与东方朔不同,求“隐”并非因为怀才不遇,而是因为力不从心。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自己令长洲乃是以绵薄之才当巨邑,因而疲于奔命以致形容枯槁,字里行间很难看出多少加官晋爵的强烈愿望。繁杂的公事牢牢束缚着江盈科的身心,使他无法舒展自己的天然性情。然而家族责任又令他无法逃离官场,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吏隐”一途。如果说东方朔选择“吏隐”是大志难申、委曲求全的消极选择,那么江盈科的“吏隐”某种程度上是自主的积极追求。他不仅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毫不掩饰地透露出对于能够掌控自身、脱离官场、优游山水之生活状态的艳羡,诗歌中也多次表露出对脱离尘俗的向往。如:“暂时抛吏牍,小隐向官衙。”“葛洪余道味,叶令薄官衙。便拟拾瑶草,宁能待鬓华?青牛从此跨,共尔出流沙。”“闲曹吏隐觉非凡,门不关封印不缄。懒病自来无药疗,贫根何处着锄芟?”既然此身非我所有,那么就转而寻求内心的平和自在,向释、道二家寻求解决:“从今登觉路,无喜亦无嗔。”“客中滋味薄,转觉道心甜。”“门绝俗流惟道侣,官无家累有余粮。”江盈科对佛、道思想有积极吸纳,并以之作为解决人生困境的有力武器。相较于对待佛家的谨慎,江盈科更为欣赏道家。他的诗文中毫不掩饰对于道家神仙生活的向往。而东方朔的形象随着正史与野史杂录中的不断演绎,倾向于道家与道教的一方面被逐渐突出,如将东方朔视为“岁星精”,乃神仙下界,且有他上天宫为汉武帝求取长生之药、窃取王母仙桃等传说流行。东方朔形象的道教化、神仙化正合江盈科之意,“仙”对他来说即是“隐”的最高境界。当然,江盈科所期望的成“仙”非道教之飞升,而是达到神仙之自适的状态。
  二
  东方朔的诙谐幽默和狂放不羁,乃是他实现避世金马门的具体手段。幽默诙谐既可讽谏君主,又可自我排遣;狂放不羁既能彰显个性,亦能躲灾避祸。江盈科身处“吏”带来的矛盾漩涡中,向“外家”寻求解脱,自然而然在处世方式上表现出与东方朔相类似处,最为突出的便是其幽默诙谐的性格和对“神仙”式生活的向往。《汉书》云:“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故详录焉。”可见东方朔在民间的形象定位。东方朔的诙谐幽默是性格使然,也是避祸保身的一种方式。江盈科没有处在伴君如伴虎的位置上,他的诙谐显然并不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挣脱“吏”带来的拘束,释放自己的性情。公安派成员乃至与其相交的文人中,机智幽默的并不仅江氏一人,唯江氏对笑话谜语这类“小道”特别偏爱。
  东方朔机智背后重要的支撑是他广泛而渊博的知识积累。江盈科虽不及东方朔那样无所不知,却也兴趣广泛。试看江氏作品,不但有各类诗文集,还有医学方面的文章(《疽方引》、《幼科大成引》),内容广博的杂录(《刘子威杂俎序》),征引广泛的解经之作(《经言枝指序》),星象形家之作(《相地经序》)以及笑话集(《耳谭引》、《笑林引》)等。江氏自谓素喜读书,“然少困樵牧,壮苦簿领”,自恨不能阅尽天下书,故此喜爱内容丰富、视野广大的作品,尤其是“耳目不经、奇伟绝特之事,间或揣理必无、涉世偶有者”。至于新奇、有趣、可一浇胸中块垒的笑话奇谈,既能宣泄情感,又可有补于世,亦不可偏废。江盈科对各类知识的渴求和追求新奇不避俚俗的态度正是其集“吏”“隐”于一身的表现。在各类“外家之语”当中,江盈科最偏爱的当属笑话、趣闻一类。江氏文集中这类作品集中创作、整理于万历二十八年,即江盈科任大理寺正期间,也正是他从长洲令的繁杂事务中脱身担任闲散职务的时候。“隐”的条件达成,江盈科便不再满足于阅读他人的作品,开始亲力亲为整理创作自己所喜爱的驳杂而有趣的作品。“谐史编成谋发刻,劈头自注冷官衔”。“自怜性格成书癖,人道诙谐是笑痴。随分长林栖卧羽,更无心绪拣高枝”。在被转官的消沉情况下选择编辑笑话,更多是自我排遣与安慰,向诙谐当中求脱俗隐逸的情怀。
  万历二十六年的改官是江盈科仕途上的一次挫折。经此打击,他的官场进取之心几乎彻底淡漠了,所谓“无心更与时贤竞,散发聊便卧上皇”。所幸大理寺正这样的闲职为他提供了实现“吏隐”理想的某些客观条件,如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让他可以舒展身心,畅遂生机。在失落的情绪和充裕的闲暇双重作用下,江盈科选择将“闲懒”作为吏隐的最佳状态。“闲”带来的“懒”在他看来已是超越佛、道的人生之最高境界:“诗从练后添生意,心入闲中似死灰。种种世魔降欲尽,不需面壁见如来。”“晴窗自理悟真篇,但觉参同事杳然……但是花开流水处,行吟坐啸即神仙。”“面壁”乃是达摩苦修典故,《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均为道教内丹修炼典籍。这些煞费苦心的修行之法在他看来都不如内心沉静、无拘无碍的生活状态来得更好。看淡官场起伏,自在地行吟坐啸便是神仙。江氏诗文中的“闲”与“懒”往往与“吏隐”相伴出现。如“官闲尘事少,吏隐胜情孤”。“倦后从欹枕,闲来任索居。齁声惊壁虎,谭沫溅书鱼。老遣需来报,穷留骨未除。自怜如曼倩,谐谑送居诸”。“卸带腰相贺,加冠首欲逃。垢常停洗沐,痒亦忍爬搔。坐久嫌溲急,睡来愁梦劳。自知成懒癖,中散正吾曹”。闲懒是身体自由放松的状态,亦是能够自由支配自身的状态。与公事缠身、疲于奔命的生活相反,这才是方外的生活方式,是他理想的神仙境界。
  东方朔是个层次丰富的人物。他既符合儒家忠臣直谏的要求,又行事张狂似方外之士;诙谐调笑近于弄臣,道教传说则将他列为真仙。这样一个性格多面、身份复杂的人物,正是江盈科身世经历与性格之间多重矛盾的写照。东方朔之避世金马门是“吏隐”的最佳诠释:一方面积极参与国政,直言切谏;一方面个性张扬而又狂狷似隐。江盈科本人性好诙谐,向往神仙式的无拘无束,又与东方朔的狂诞不羁和幽默滑稽契合。宦海浮沉身不由己,欲求“乐”而难离庙堂,唯有吏隐一途是最佳解决之道。“闲思曼倩安身处,混沌中间是乐场”二句,恰是江盈科处世心态的最佳注脚。
其他文献
“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这是嫦娥奔月前求巫占卦所得。“归妹”本是《易经》卦名,在巫师嘴里一“翩翩”,一位乘风归去的女性出现了,轻舞飞扬。在中国人心目中,这位女性的美是一种标准,一种想象中的最高标准,于是有“月娥”、“月里嫦娥”一类词语,成为中国人对女性美的最高赞词。月里嫦娥的脸,也就成了中国女性最美的脸。  面如满月,嫦娥的脸就是月亮的脸,这是直观;月亮圆缺朔
什么是身份?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中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指的就是身份。身份是用来区别“我”和其他主体的标识。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每一个“我”均不一样,因此,不同身份也有差异。如何从身份识别出真实的那个“我”,验明真身,则成为用身份建立对“我”信任的首要一步。熟人社會,以现实的“我”为基础,靠“刷脸”,某种意义上,脸就是身份。陌生人社会,则须依靠一定
一、引子:深圳之约与成都再会  2013年10月,台湾逢甲大学的副董事长高承恕教授应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环境学院邀请,到深圳大学城给学生们讲课。授课之余,刚好有一个上午的空挡。正好也在“深研院”授课的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先生是高教授二十多年的朋友,他问我有没有时间开车陪高教授去深圳东部华侨城转一转?他对我说,高教授的父亲曾在台湾侨务系统任职,你父亲离休前也在侨务系统工作,是否愿意认识一
凤凰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责任编辑马清江,封面设计速泰熙,封面国画刘二刚,开本850×1168毫米,字数13.7万,印数3500册,216页,定价13.50元。  【钟题】 历尽风波亦偶然,  偶然成此册戋戋。  偶然题赠萧工锻,  举首长空月正圆。  癸巳中秋钟叔河。  该书与朱正、范用、流沙河、绿原、舒芜等人著作一道同列《开卷文丛》第一辑,由蔡玉洗任主编、董宁文任执行主编。 
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闰集,主要是为宗教人士和女性设立的专集。其中香奁集部分为闺秀、妓女立传。仅窥其大概,便可见钱谦益在文化观念上的丰富内涵和开放态度。本文主要根据对《列朝诗集》闰集的分析,结合他晚年的经历和创作,研究钱谦益的女性观。  晚明东南经济的繁荣和市镇文化的发展使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显著的提高。以纺织业和商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东南地区,许多女性的收入占家庭财政的主要部分,她们是真正掌管家庭事
一  秘色瓷乃越窑名品,一般认为“秘色”二字最早见于晚唐诗人陆龟蒙所作《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比陆龟蒙年代稍晚的唐五代诗人徐夤,也写过一首题为《贡馀秘色茶盏》的诗来歌咏秘色瓷,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陆龟蒙和徐夤之后,
一  1057年,年轻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同榜应试共中进士,一时轰动京师。也是这一年,母亲病逝。新科进士苏轼在家守孝服丧。守孝期满,于1060年2月举家迁往京都开封。次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父亲苏洵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弟弟苏辙陪父亲在京城,被朝廷初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们父子三人都以文学而著称于世,“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苏轼、苏辙兄弟一生情谊深切,《宋史》称他们兄弟
微笑舞台   林依晨(Ariel)  生日:1982年10月29日  血型:A型  身高:160cm  星座:天蝎  兴趣:看书(故事性或生态百科)和报刊杂志、看电影(视)、游泳、旅行、唱歌、听音乐、整理房间、演戏  专长:游泳、朗读、英文、韩文    黄河从哪里发源  地理课上,老师提问道:“黄河从哪里发源?王斌,你回答!”  王斌:“天上。”  “为什么?”  “书上不是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记住“胡仄佳”这个有点特异的名字,确实源自2005年秋天她的那篇获美国《世界日报》散文首奖的《梦迴黔山》。一篇立起来的文字真的能够立马雕塑出一位作家的立体形貌来。那些妍丽招摇得能亮瞎眼的黔地老刺绣老银饰,那些喝醉酒就躺卧在公路边醉言醉语的“壮苗男”,那些吊脚楼边、老屯河畔鸡鸣狗叫的乡场热闹……,随着作者俏丽跳脱的笔触,一幅幅如歌如画的走来;你好像真切听到了飘拂到耳边的苗语、侗语、彝语、布依话那些八
靖康元年岁暮,女真铁骑再度南下。这一次,金人未再满足于北宋的割地称臣,而是将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外戚宰执尽数俘虏,带着一并俘虏的工匠伎优等十余万民众与劫掠的大量金银财帛、冠服礼器、文物图籍北归,曾经繁荣富庶的北宋王朝轰然倒塌。第二年春,张邦昌听从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寻访徽宗诸子中唯一未被金人俘虏的第九子康王赵构,送上传国玉玺,赵构遂在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史称高宗,这一年他二十岁。  这位年轻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