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金针菇“水菇”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食用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厂化金针菇频发的“水菇”现象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是培养料水分管理不当引发菌索缺氧,菌种选择不良和制冷系统配置不当,导致除湿效果较差.通过对“水菇”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因“水菇”问题引起的金针菇品质下降.
其他文献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耳的应用技术.
基于草菇和双孢蘑菇对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用草菇菌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了常规培养料与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比例配方和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制备方法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合的配方(玉米芯45%、杏鲍菇菌渣30%、牛粪20%、石灰5%)栽培草菇,具有稳定性好、养分充足等优点,可在保证草菇产量的情况下,实现草菇菌渣栽培的双孢蘑菇高产优质和草菇-双孢蘑菇周年轮作.各配方中以培养料中添加35%草菇菌渣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时,双孢蘑菇菌丝长势好,产量达到对照组的98.4%,生物学效率达到6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桑黄进行扩大培养,通过吸光度测量的方式测定桑黄活性成分,即多糖、黄酮和三萜类的定时定量测定,总结出桑黄菌丝体在扩大培养过程中菌丝体质量、胞内和胞外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桑黄的各种成分进行精准把控.
毛竹含有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生长速度快,是替代木屑栽培香菇很好的材料.采用竹屑替代50%木屑对香菇品种L808、浙香6号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竹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比在木屑培养料中快;第一潮、第二潮竹屑栽培的香菇产量低于木屑栽培,第三潮、第四潮竹屑栽培的香菇产量高于木屑栽培,总产量竹屑栽培高于木屑栽培;香菇子实体粗脂肪、蛋白质含量竹屑栽培的比木屑栽培的高,粗纤维含量木屑栽培的比竹屑栽培的高;锌含量、麦角甾醇的含量竹屑栽培的比木屑栽培的高.
对紫陀螺菌的资源分布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及定点测定的方法,确定紫陀螺菌子实体为单生或群生,多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陵峡南岸、海拔为400 m~800 m的山脊及山腰中.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对紫陀螺菌子实体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最终从紫陀螺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紫陀螺菌发酵液中得到1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
采用ITS鉴定法和形态学方法对野生美味扇菇1509菌株进行鉴定,优化其菌丝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1509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Mg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150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果糖20.0 g·L-1、蛋白胨2.0 g·L-1、MgSO40.75 g·L-1、CaCl20.5 g·L-1、KH2PO41 g·L-1、VB110 mg·L-1、琼脂20 g·L-1.经人工驯化、栽培出菇获得美味扇菇子实体,测定子实体的粗多糖、粗蛋白质、钙、铁、VC、VE以及17种氨基酸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随着饲料企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了饲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生产要素,意味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了饲料企业新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工作.在饲料企业创新其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将其贯穿于饲料企业的整个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保障了饲料企业员工的权益及企业管理绩效.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深入,新时代我国饲料企业的地位逐渐凸显,促进了饲料企业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然而,在实
期刊
以研究收集的17株秀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及RAPD、ISSR、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株供试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627菌株、野生对照菌株秀2与其余15株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而其余15株供试菌株间亲缘关系均较近.在亲缘关系较近的供试菌株中,P605和P625,P916和P624、57-0、GD三代,可能分属同一菌株.
为促进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的资源利用,以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有机肥为对照,采用直接还田施用的方法,研究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废料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鲜食糯玉米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工厂化废料含有的养分可以满足鲜食糯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可以代替常规有机肥使用,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