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惠勒想要成为一道光

来源 :小说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夫·惠勒的“帝泉系列”三部曲——简体中文版的《王后的毒药师》《小偷的女儿》《国王的背叛者》——终于诞生了。作为第一部的译者之一,掂量着手中的样书,就像寡产的老母鸡窝着自己久违的新蛋,心中感慨良多。
  杰夫·惠勒是美国炙手可热的超级畅销书作家、美国《华尔街日报》年度畅销作家,同时也是《深奥魔法:健康奇幻和科幻电子杂志》的创始人。如此成就可不是天上不慎坠落的馅饼眷顾了他。杰夫·惠勒十几岁时就已步入文坛,最早的作品包括一部名为《末日决战》(Armageddon)的军事惊悚作品和一部中世纪场景的浪漫冒险小说。经过几十年写作与自助出版的摸爬滚打,杰夫·惠勒终于得以在2014年提前从英特尔公司退休,开始了作为全职作家的人生新征程。在这前后的短短几年,厚积薄发的他脱颖而出,一部部作品不断为读者带来惊喜——“米尔伍德大地契约系列”(The Covenant of Muirwood Trilogy)、“米尔伍德大地传奇系列”(The Legends of Muirwood Trilogy)、《米洛文密语三部曲》(Whispers from Mirrowen Trilogy)、《荒野之地》(Landmoor)、《白银家族》(Silverkin),乃至首译为简体中文的“帝泉系列”。
  优秀的作家必然也是位贪婪的读者,杰夫·惠勒更是此类贪食者中的饕餮。他是“中世纪情结”的晚癌患者,中世纪的传说与历史是他永不干枯的创作源泉——“帝泉系列”来源于玫瑰战争,“米洛文密语系列”中的《生命之源》则来自于黑死病的传说……他曾在《王后的毒药师》的后记中提及,“我读过那个时代(十五世纪英格兰的玫瑰战争——“帝泉系列”的历史蓝本)的人们所写的历史,虽算不上最多但也可以称得上很多很多”。寥寥数句,从中感受到的是成竹在胸的底气。一小段出现在《深奥魔法:健康奇幻和科幻电子杂志》官网上的“家丑”——“有一次在加利福尼亚州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坐在外面看书(他曾晒伤过)。他脱下衬衫,看书许久,结果晒伤故疾变成了二度烧伤”——让人深深体会到“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虽与杰夫·惠勒素未谋面,我却给他起了个亲切的绰号——“姐夫”,其原因之一就是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应该是个善良的人,一位有良知的作家,这是他在我心中用作品刻画出的印象。他让你做一个真正的梦——作品里的事情其实是个童话,与大灰狼能和小红帽交谈一样的童话,这个梦给你带来人生中曾经或当下或终将经历的酸甜苦辣,却能让你在静下心来的时候思考真实的人生(而不是真实的梦)。
  读一读王后的毒药师与小欧文初遇时的一段对话吧——“欧文,话里有力量。力量很大啊。当你告诉你母亲说你爱她,她就会觉得温暖又开心。如果你对她说你恨她,”她的声音变得忧郁而冷酷,她腾出一只手拍了拍他胸口:“那这儿就会受伤。”(《王后的毒药师》P101)
  从这字里行间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感受,而我却看到了杰夫·惠勒的苦心。就像作品中很多的情节他都会与自己的儿女讨论一样,他的作品不怕给自己的儿女看,就是想给他们看,就是想给天下的孩子们、青少年们看。他想用精心编排的“童话”扫除“少年某某的烦恼”,想用某个情节、某段对话、某次感动……让青少年读者顿悟般走上正确的成长之路。
  充满正能量的真善美可以说是杰夫·惠勒有意识地融入到他的作品中的。
  让我们感受一下男孩鼓起勇气、破茧而出的成长:
  欧文舔了舔嘴唇试图开口,不过舌头却麻木得不听使唤。惊忧交加的洪流来势汹汹地冲毁了他内心的堤坝,瞬间灌满了他的整个心胸。安凯瑞特要死了吗?不!她刚才还说要等他回去,她只是累了,就是这样。欧文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我做了一个梦,”欧文终于开口了,目光直视国王的灰眼珠儿。(《王后的毒药师》P352)
  让我们感受一下友谊和懵懂的爱情:
  欧文刚从马鞍上下来,伊薇就已经跑到近前,一下子就紧紧地抱住了他。她抱得是那么用力那么用情,让欧文觉得或许这几周以来,他会第一次哭出来吧。
  “欧文!欧文·基斯卡登!我的欧文!”(《王后的毒药师》P370)
  唠唠叨叨这么多,其实都是从作品中看到的杰夫·惠勒,现实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还是让《小说界》亲自去“拷问”他吧。
  注:本文作者吴冠宇和陈刚,是杰夫·惠勒作品“帝泉系列”中第一卷《王后的毒药师》的译者。
  我如何创造我的新世界
  最近,我刚刚结束了在中国近一个月的旅行。我首先到了北京,然后从上海回到美国。在这次旅行中,我的家人也与我同行,我们品尝了许多不同种类但很好吃的食物,享受了学习一种新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很感激上海文艺出版社将我的六本书翻译成中文引进中国,这次能与我的中文图书编辑团队见面我也感到非常开心。
  在读者喜欢上即便像“哈利·波特系列”或《指环王》这样的奇幻文学作品前,他们对新作品的选择也必定是十分谨慎和挑剔的。我一直钟情并且感受其启发的“英雄”是特里·布鲁克斯(Terry Brooks)。他的“沙娜拉傳奇”系列作品的销量总是超过他的其他作品。我非常愿意跟随他进入他的“魔幻王国系列”以及他的“文字与虚空都市幻想系列”。但跟许多其他读者一样,我觉得只有“沙娜拉系列”最对我的胃口。我对这个系列总是充满了期待。
  在我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想被限制在一个单一的世界里。我的想象力总会“漫游”到新的地方,去寻找新的体验。但是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当所有人都已经爱上“旧世界”的时候,你该如何吸引读者让他们尝试进入一个新世界?就像人人都已经习惯了老口味,我又该如何制作一道新菜呢?
  在我看来,食材的奇妙之处在于种类繁多。决定把压碎的奥利奥饼干放进香草冰淇淋里的人,绝对是一个天才,他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冰淇淋品种。作者也会受到各种素材的启发,然后把不同的创意融化在一起,创作出有趣的新作品。当然有些作品是这样的,有些则不是。但我们仍在探索,尽力把更多素材挖掘出来。我总是喜欢强迫自己去尝试做一些非传统的事情。   那么,我怎样才能轻松地让读者享用一顿新式大餐呢?
  首先,我需要让自己对新的世界和未知的可能性感到兴奋。在我写的所有系列作品中,我都是这样做的。我会一直沉浸在各种想法中,这些想法可能会在我的脑海里酝酿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在我的“米尔伍德系列”中,我设计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年方十二、在修道院里生活的孤儿。为了讲好这个女主人公的故事,我读了很多经典小说,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小公主》和许多简·奥斯汀的作品。我想创造出一个有经典感觉的作品:一个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的故事,一部母亲和女儿可以共读的作品。为此,我不得不建立一个我又能“看见”,又能“闻到”,甚至可以“摸到”的感觉非常真实的场景。最后,我把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Glastonbury Abbey)当作这个场景的原型。我查找了很多中世纪时期的文献,对这个地方做了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看了很多很多照片。我甚至联系了修道院的管理员,拿到了修道院内部厨房的照片,因为我构思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在修道院的厨房长大的。此外,我还了解到在修道院里有一些藏在地下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研究和信息都非常有助于激发我在创作时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
  创作“帝泉系列”时也是这样。这一次,我沉浸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观看了不同版本的《理查三世》,以及BBC拍摄的《空王冠》系列。服装、城堡、剑术、对话都在我的脑海里游走,激发了我许多的想象。
  我对有创意的事情一直都充满兴趣。比如,我在我的书中加入了河流和瀑布,创造出一种以喷泉为象征的魔法。我会强迫自己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角度去考虑我的作品,我也会强迫自己从一个名叫欧文的八岁男孩的角度去构思。可我又怎么能从一个小男孩角度来思考问题呢?我最小的儿子就是我观察的素材。一旦我感觉到我所构思的这个世界和书中的人物已经非常真实,那么我就试着把它写出来,让读者来看看是不是真实。
  其次,我会使用一些引语。这也是我帮助读者认识我所建立的“新世界”的一种策略。这种方式不是我发明的,但我的策略有点不同。我收集这些智慧名言已经有十多年了,其中既有塞内加、奥维德、孙子、普鲁塔克,也有本杰明·富兰克林、威廉·莎士比亚。这些语言揭示了生命、爱情和人性的秘密。
  我使用这些名人名言,然后以我的想法改写他们,表达出对这个世界,对它的习俗、宗教、传统,抑或地理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我在“米尔伍德系列”中使用了非常经典的名言,而在《王后的毒药师》中,我把马基雅维利的一些名言假借一个名叫多米尼克·曼奇尼的间谍在写日记时说出。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帮助我用简短、合适的语言和角度来解释一些事情,而不是用那种简单粗暴的形式一股脑将这些信息告诉读者。我也曾以微妙的方式用特定的元素将一个世界与另一世界联系起来。例如,我创造了一个可怕的怪物叫Liath,这个怪物出现之前,空气会变冷、雾气会弥漫起来,在你还没有看到它们时,你就能听到它们。它们非常可怕。一旦我把不同的世界连接起来,我就让那些在不同世界里拥有的感觉相似起来,然后引发共同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每个读者都会喜欢我的这种尝试,但这也没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世界对他来说都可能是真实的和独特的。因为如果我确信我能让读者们这样认为,那么读者们才会有好的阅读体验。
  我希望各位能尝试一下“进入这些新的世界”,看看这些一直让我感到魔幻的方式和素材是否也同样让你们感到神奇。
  Q_《小说界》杂志
  A_杰夫·惠勒
  我认为J.K.罗琳是近100年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Q:关于您的“帝泉系列”,您是否介意和已经在全世界(当然包括中国)风靡的“哈利·波特系列”进行某些角度的比较?您认为“帝泉系列”较之“哈利·波特系列”,更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A:我们的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的地方在于:“哈利·波特系列”基本架构在现有的真实世界的基础上,是一个隐秘的世界,尽管其中也有很多魔幻的元素,但主要还是以现有的真实世界为基础的。我则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面的语言、传统和习俗等都是我为他们创造的。但是我认为这两套书也有相同之处: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也是由一个主角来探寻未知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是一个来自我们世界的人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来探知另一个未知世界。“帝泉系列”中,我也喜欢用这样的年轻人作为主角,通过他来探寻我创造的未知的魔法世界。我们这两套书所提到的魔幻和魔法实际上和早期的美国奇幻文学中构造的奇幻世界是不同的。我在“哈利·波特系列”非常出名之前就开始读这套书了,而且我认为J.K.罗琳是近100年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Q:作为一个作家,您是否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成为经典流传?
  A:这是每一个作家的愿景,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跨越时间,一直流传下去。在我早先的写作生涯里,我读過很多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成功地通过了时间的考验,有些书甚至是一百多年前的。我尝试去搞明白,为什么这些书能经久流传。尽管时代不同了,科学和技术都在发展,但是我相信,对于人类而言,总有一些经验和体验是保持不变的,我就把这些主题和内容放进我的书里。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因此一直被流传下去。其实在正式开始创作“米尔伍德系列”之前,我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跟那些经典作品一样通过时间的考验。
  Q:您在创作“帝泉系列”时,是否意识到作品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是否因为作品所必然起到的社会教化作用而牺牲了某些新奇的情节?
  A:我同意这个问题的观点。我觉得作家的作品必然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如果我无法赞同某本书中的观点或价值取向,我就会停止阅读。很多年前我就暗下决心,以后只写那些可以和我的孩子们、邻居们一起分享的作品,回避那些比较暴力和黑暗的元素,也不会让我的角色去传递一些错误的价值观。   我见过许多作家在他们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以后,会把这种黑暗的元素慢慢地放到他们的作品中去,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对这一点感到非常的失望和失落。我觉得成系列的书籍一旦加入了这些元素,就破坏了这些作品原本建立的阅读体验,所以我会主动选择不将这些内容放进去。我的责任就是向读者呈现一些正面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书中就没有困境和悲剧,我的书也并不都是以大团圆为结尾。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我想给读者们一种阅读的真实感,同时我会避免写那些会对读者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书其实是有很大力量的,它会对读者的思想和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很严肃很认真地对待我身为作家的责任。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成为一道光,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黑暗的部分,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成為一种光明的力量,给我的读者带去好的影响。
  当你的写作量达到一百万字的时候,你就走上作为作家的正轨了
  Q:中国有许多玄幻作家,据统计达百万之巨,但他们的命运有着天壤之别,只有极少数人的作品大卖,衍生游戏、网剧、电视剧、电影此起彼伏,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年收入过亿……
  A:其实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很多美国作家会去创造他们自己的故事,但是其中真正能够成功的非常少,很多美国作家也不能通过写作养活自己,这个情况会一直存在。总是只有一部分作家位于塔顶,他们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读者,销量很好,但也总是有另外一部分人在底部挣扎。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作家是需要大量练习的。我们可能会轻易相信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他一点都没有练习直接开始写作,然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在我看来基本是不现实的。通常作家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获取成功。我曾从另一位作家那里得到过这样的建议,他认为作家都必须要进行写作方面的练习,当你的写作量达到一百万字的时候,你就走上作为作家的正轨了。但是我相信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没有写到这个量就已经放弃了写作。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作家给我的这个建议是在2006年,那天我回家数了数自己写的字数,发现我当时的写作量在98万字左右,已经非常接近他所说的数字了。紧接着我写的下一部作品就是“米尔伍德系列”的第一本书。有很多作家为没有能够立刻获得成功而感到失落,但是就我而言,我自己也不是立马就走红的。
  Q:您对于有写作梦的年轻人,有何建议?
  A: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并且这份工作能够有比较优厚的薪酬,与此同时把写作作为自己的一个爱好。我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练习写作的习惯,并且尽可能多地进行写作。除了写以外,成为一名好作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多阅读。对我而言,我会阅读很多作品,过去的、现在的、各种类型的、著名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我会学习为什么这些书会那么成功、那么畅销。通过这样的研习过程,我就像是在向这个行业的大师学习,了解他们成功的经验。我尽力去学习他们的文字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而不是去模仿他们曾经做过的东西。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是探寻他们成功的秘密。他们都把这些东西嵌在文字里,等待我去发掘。我相信要成为好的作家,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写作,更需要多多阅读。
  Q:对于青少年读者,您对他们的阅读有哪些建议?
  A: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很难回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来自美国,在美国其实没有人会告诉青少年,哪些书是可以读的,哪些书是不能读的。青少年很难约束,你越是告诉他们哪些东西不能读,他们就会越想读这些东西。对于我个人来说,涉及以下三个元素的内容是不鼓励青少年阅读的:第一个是暴力血腥,第二个是性,第三个就是不好的语言,也就是脏话。但是在美国文学中,经常可以见到这三个元素。我在自己的作品里竭力避免以上这些元素。我经常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些家长告诉我,他们觉得我的作品很好的一点是,他们不仅可以自己看,还可以和孩子分享。
其他文献
1980年代,纽约上东区,有个十六岁的高中生在杂货店里买啤酒,准备随后去参加朋友的派对。一个警察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没有废话,直接要求他把双手放在背后,再把这茫然的男孩带到警车旁,拷上了手铐,理由是:几个街区外有位白人女士被抢劫了,而这个男孩是警察发现的第一个黑人少年。幸好白人女士摇摇头:不是他。男孩这才被警察放走。事实上,男孩并不是很惊讶,因为父亲早就告诫过:我们一出门就是显眼的目标。在那个年代,
我在寻找收集故事的方法,打碎恶魔的躯壳占有它的所有就是最好的方式。用力穿透它的内心,毫不留情地撕裂所有有温度的纽带,统统化为己有,用新的、自己的故事蛊惑那些犹豫不定的小鬼,给它们新的糖果和美味,给予自己新的外衣,重新组织恶魔的语言,占据它们的意识与梦想,我想享受当恶魔的那种喜悦,享受它所带来的那种近在咫尺的舒适与毫无快感的平常。  所有的小鬼都在野心勃勃、充满自信地暴露出自己引以为荣却又不值一提的
普通玉米含油率一般在3%左右,主要用作粮食与饲料;含油率8%~12%的玉米,主要用来制取淀粉,分离出的副产品——胚芽用于榨油,即玉米胚芽油;当玉米含油率达到20%~30%时,称为中含油油用玉米,它的籽粒可以直接榨油,若大面积种植、加工,可以大幅降低我国食用油脂的对外依存度。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17号)的我国首个油用玉米品种——华健1号,含油量高达23.3%。下面将该品种的
经历了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到了公元6世纪末,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一个统一兴盛的时代。在隋末战乱中夺取政权的李唐王朝,从太宗、高宗、武则天一直持续着保持国力的增长,到玄宗开元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中亚的主人”(《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正如英国学者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言:“唐代中国是一个极度世界主义的社会”(《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三联书店1985年版),“极度世界主义”让
2026  他们告诉我,冬眠是一个平静的过程。你躺进全封闭的冬眠舱,周围急速灌进液氮,温度在十秒钟内下降到零下二百度,你的一切生理机能在瞬间停止活动。你不需要被麻醉——冰冻比麻醉要迅速得多。事先注射的活性分子液会让你的身体保持柔软,阻止冰晶的形成,保护你的细胞膜不被毁坏。你的身体会完好无损地凝固在时间深处,直到未来苏醒的那一天。  事实上根本不是。液氮一进来,我就感到身上冰冷刺骨,酸麻难当,像一千
学术论文时常引经据典,语气正经庄重,态度严肃认真,其中更有许多“潜规则”,初学入门往往摸不着头绪。一般教授也不明说,似乎随人体会,冷暖自知。文无定法,文成而法成;写作论文,必然的规范虽无,但总有一些原理原则,可以即器以求道,便于乘筏以登岸。  一、 文獻征引,讲究策略  首先,学术论文的特色之一,在讨论是非优劣、源流高下。为求论说坚强,论据厚实可信,令人心悦诚服,所以必须大量、多方、丰富的征引文献
五月初,上海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诗歌音乐会,名为“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句子出自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名作《春的临终》: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先睡觉吧,小鸟们/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我把悲伤喜欢过了/可以睡觉了哟孩子们  正是时候,春天过去,立夏已至。此时此地,程璧演绎着它,先念白,再是演唱。原本听闻谷川俊太郎会亲自参加活动,他已88岁高龄,在演出前几日,发现乘坐飞机
【摘要】马骡胸腹部蜂窝组织炎是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在马骡胸腹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的急性、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以腹部皮下急性炎性肿胀、剧烈疼痛、机能障碍并伴有全身症状为特征。主要以炎热季节最为多见,农忙季节因不小心所致的外伤发炎也会引起蜂窝组织发炎。在农村,马骡的一点外伤人们并不把它放在心上,导致感染引发蜂窝组织炎最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败血症导致死亡。笔者在基层工作期间,遇到及治疗过的马骡蜂
论文写作,是一项触手纷纶的学术工程。从积学储宝,到辨章学术;从深造有得,到著述立说,不但旷日废时,而且千头万绪。平素,讲究治学工夫;临笔,提炼核心论旨,则如顺水推舟,容易胜任愉快。草拟大纲,好比航道规划,路径指引,未下笔之前,只是学术研究的大方向。必须反复论证,持续推敲。一旦发现偏差出入,就当毅然决然修正与调整。阐说如下:  一、 治学工夫与核心论旨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庸》提示为
唐人好诗,亦尝斗胜,曾流传“旗亭画壁”的故事,观唐人为赋,也很好胜,其中“二李”颇为典型。一位是李白,作为浪漫诗人却对自己写赋要求极高,有“焚赋”的传说。事载段成式《酉阳杂录·语资》:“白前后三拟词选(《李太白集》王琦注引作《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今《别赋》不存,仅有模拟江淹的《恨赋》传世。而在《大猎赋序》中,李白一方面强调赋体“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一方面又嘲笑汉代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