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低段数学绘本情境教学的实践及策略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图画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把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情境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阅读价值进行分析,设计了配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教材的数学绘本教学拓展性课程内容,提出了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策略.
其他文献
“加法运算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集中学习运算律的初始内容.探究发现的课堂本该饶有兴味,但教学现场普遍感觉有些沉闷.脱离学生前概念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从学生前概念的分析和利用入手,通过优先呈现简便计算、引入算式拼接、借助计算器辅助、巧设算导转换等策略,对教材呈现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度的创新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解读结构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以教材单元编排为基本脉络,以教材比较为基本方法.通过知识结构化、认知结构化以及策略结构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完成结构化的教材的解读后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通透、通达.
知识,是教师进步与学生成长所依托的精神食粮,将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高效吸取是每个教师的使命.诚然,知识并不是孤立的,碎片化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知识的完整性已成为新时期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章节起始课作为每章节内容教学的开始,担负着承接新旧知识及统领章节内容的重任,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探讨其有效的教学途径一直是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热议的话题.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是面向学生思维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的学习,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以及可迁移性是深度学习异于其他学习理论的基本标志.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的其实就是思考如何将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学设计是衔接教师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环节,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关键要将深度学习对思维的重视、学习的理解体现出来.
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当下基础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并且用深度学习的标准去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有这样两点发现:其一,当下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其二,当下的高中学生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既然追求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就要有一把科学的尺度,来判断教学过程能否让学生处于深度学习的状态.
文章详细记录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学”出发,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充分地“让教于学”,让智慧之花在课堂绽放.
以“单元”为组织单位,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序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结构、具体学情和逻辑关联等方面展开单元整体教学分析.通过丰富单元整体教学路径,强化单元整体教学关联,引导单元整体教学应用,让单元整体教学具有统整性、关联性和适切性.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考试既是考查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是衡量教师阶段性教学成效的主要标尺.既然考试是全方位检验师生教与学效果的载体,那么试卷讲评则能反馈出师生个体在教学中的缺憾.文章认为通过创新讲评方式,可起到巩固、提升与查漏补缺的作用,从以下三方面展开阐述:回归概念,优化方法;反思失误,查漏补缺;赏析精彩,分享成功.
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健康教育,数学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自然不能例外.在数学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多经历一些过程,多了解一些数学文化,进而通过切身感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从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康的心理,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