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考化学复习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中考最后冲刺的阶段,有效的复习教学,应该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复习教学;有效性
中考复习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有效的复习教学,应该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发现多数教师在复习中只是在课前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课堂上把所有知识点或知识系统非常熟练、有条理地讲清并练到。这样的复习课学生往往会被动、麻木地对学过的知识机械化的重复和搞题海战术中,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初中化学学科是中考学科中最迟结束新课教学的学科之一,复习的时间有限,而课后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学科的时间就更加有限,所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整合课标知识,加强实验教学,创设复习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教学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在复习过程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分析考试热点,整合考纲,探究中考规律,把握复习方向,与学生一起分析整理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得分率较低,哪些最近没考到,这样才能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复习题目。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不应盲目采用套题,而应尽可能做到走出题海,不断深化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逐步由理解层次上升到熟练程度。讲评时力求“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的效果。
注重实验教学在中考复习课中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说过“化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地教学形式”。以实验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复习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例如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什么方法来制取精盐?粗盐提纯如果单单通过讲练的模式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在复习中出现知识疲劳,提不起精神的状况。改为由学生设计一个提纯方案并操作实验,这样就会是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的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不能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原先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实验在复习阶段更加注重对可溶性杂质分离,很多老师因为怕实验准备工作的繁琐,忽略这部分的实验操作而只是重复最简单过滤的操作。实验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加入Na2CO3,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CaCO3,除去杂质Ca2 ; 加入NaOH,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Mg(OH)2, 最后加入HCl溶液通过指示剂加至呈中性。通过整合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从复习的枯燥中解脱出来,也让学生更深刻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培养起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过量的概念。
二、疏理学生的问题,明确争分要点
从历年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在中考中不该的失分现象极为严重。争什么分?实际上就是争这些中考常考而又比较简单的分和一些不该丢失的分。在最后的阶段的复习,要帮学生疏理问题,明确争分要点。
1. 基础分
在最后的复习中,必须让每个学生熟练地掌握中考最基础的,最易得分的题目。近几年中考试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好高骛远,喜欢做较难的题目,结果在中考答题就造成大量的失分。例如①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
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气体的检验②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等等,这些几乎每年中考都出现的考点,我们可以反复练习,避免失分。
2.规范分
化学学科规范一般包括书写规范﹑表达规范﹑实验规范等。在中考阅卷中都发现涉及规范性内容考题的失分,令人十分惋惜。(2008年、广东)21题(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 Fe=3FeCl2和 。学生答题存在下列的问题: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不规范。如把“Cl”写成“cl”,“Cu”写成“cu”或“CV”或“CU”。(2)在铁参与的置换反应中把生成物写成了三价铁。如写出这样的化学方程式:2Fe 6HCl =2 FeCl3 3H2↑ ;2Fe 3CuCl2 =2 FeCl3 3Cu
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不配平,不注明沉淀符号,乱标注气体符号等,这些不该丢分都往往由于学生的不注意,平时做题的不规范造成的。所以中考前,反复进行强调让学生牢记这方面做题的规范。
3.审题分
历年来化学中考都强调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总结和提取有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审题过程则是体现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关键环节。其实,对于每一个化学问题,无论难易,审题都是正确解题的前提。(2008年、广东)20题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第三小题(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在阅卷中发现有些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到位甚至不审题就草草作答,结果总结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时,没有提炼出规律,仅回答:酸与碱可以反应等。总结出错误规律或表达不准确,例如:①酸 碱=酸 碱,酸加碱等于盐加水,酸碱反应必须两者都可溶;②他们都能生成同一种物质;③酸与碱反应一定要有沉淀或碱与盐反应要有沉淀才能发生等,尽管卷面上写得满满,但有效得分点极少。这些无谓的错误如果考生仔细审题都有可以避免失分。
三、关注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创设复习课的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近些年的中考命题都落实这一理念,每年社会热点都渗透到中考的题目当中,有些考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不单紧扣中考热门考点,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运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社会热点:严禁醉驾、上海世博、低碳经济、垃圾围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我们在复习中,尽可以把这些社会热点融入到复习课的教学之中,溶于到复习的练习中。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双河中学615700)
关键词:新课程;复习教学;有效性
中考复习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有效的复习教学,应该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发现多数教师在复习中只是在课前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课堂上把所有知识点或知识系统非常熟练、有条理地讲清并练到。这样的复习课学生往往会被动、麻木地对学过的知识机械化的重复和搞题海战术中,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不到好的复习效果。初中化学学科是中考学科中最迟结束新课教学的学科之一,复习的时间有限,而课后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学科的时间就更加有限,所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整合课标知识,加强实验教学,创设复习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教学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在复习过程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分析考试热点,整合考纲,探究中考规律,把握复习方向,与学生一起分析整理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得分率较低,哪些最近没考到,这样才能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复习题目。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不应盲目采用套题,而应尽可能做到走出题海,不断深化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逐步由理解层次上升到熟练程度。讲评时力求“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的效果。
注重实验教学在中考复习课中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说过“化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地教学形式”。以实验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复习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例如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什么方法来制取精盐?粗盐提纯如果单单通过讲练的模式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在复习中出现知识疲劳,提不起精神的状况。改为由学生设计一个提纯方案并操作实验,这样就会是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的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不能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原先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实验在复习阶段更加注重对可溶性杂质分离,很多老师因为怕实验准备工作的繁琐,忽略这部分的实验操作而只是重复最简单过滤的操作。实验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加入Na2CO3,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CaCO3,除去杂质Ca2 ; 加入NaOH,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Mg(OH)2, 最后加入HCl溶液通过指示剂加至呈中性。通过整合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从复习的枯燥中解脱出来,也让学生更深刻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培养起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过量的概念。
二、疏理学生的问题,明确争分要点
从历年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在中考中不该的失分现象极为严重。争什么分?实际上就是争这些中考常考而又比较简单的分和一些不该丢失的分。在最后的阶段的复习,要帮学生疏理问题,明确争分要点。
1. 基础分
在最后的复习中,必须让每个学生熟练地掌握中考最基础的,最易得分的题目。近几年中考试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好高骛远,喜欢做较难的题目,结果在中考答题就造成大量的失分。例如①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
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气体的检验②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等等,这些几乎每年中考都出现的考点,我们可以反复练习,避免失分。
2.规范分
化学学科规范一般包括书写规范﹑表达规范﹑实验规范等。在中考阅卷中都发现涉及规范性内容考题的失分,令人十分惋惜。(2008年、广东)21题(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 Fe=3FeCl2和 。学生答题存在下列的问题: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不规范。如把“Cl”写成“cl”,“Cu”写成“cu”或“CV”或“CU”。(2)在铁参与的置换反应中把生成物写成了三价铁。如写出这样的化学方程式:2Fe 6HCl =2 FeCl3 3H2↑ ;2Fe 3CuCl2 =2 FeCl3 3Cu
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不配平,不注明沉淀符号,乱标注气体符号等,这些不该丢分都往往由于学生的不注意,平时做题的不规范造成的。所以中考前,反复进行强调让学生牢记这方面做题的规范。
3.审题分
历年来化学中考都强调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总结和提取有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审题过程则是体现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关键环节。其实,对于每一个化学问题,无论难易,审题都是正确解题的前提。(2008年、广东)20题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第三小题(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在阅卷中发现有些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到位甚至不审题就草草作答,结果总结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时,没有提炼出规律,仅回答:酸与碱可以反应等。总结出错误规律或表达不准确,例如:①酸 碱=酸 碱,酸加碱等于盐加水,酸碱反应必须两者都可溶;②他们都能生成同一种物质;③酸与碱反应一定要有沉淀或碱与盐反应要有沉淀才能发生等,尽管卷面上写得满满,但有效得分点极少。这些无谓的错误如果考生仔细审题都有可以避免失分。
三、关注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创设复习课的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近些年的中考命题都落实这一理念,每年社会热点都渗透到中考的题目当中,有些考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不单紧扣中考热门考点,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运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社会热点:严禁醉驾、上海世博、低碳经济、垃圾围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我们在复习中,尽可以把这些社会热点融入到复习课的教学之中,溶于到复习的练习中。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双河中学6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