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学校管理只有以人为本,坚持思想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达到管理预期。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四个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基层学校管理中显得特别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呼唤人性的回归,实现人本管理,是当今教育管理倡导与发展趋向。做好人本管理的,要坚持“四个结合”。
一、思想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动上的领导”。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决定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应该是校长之魂,管理之魂。思想管理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走向发展、走向未来的旗帜。进行思想管理分为双线进行,即思想道德与教育理念。对师生进行首要的思想方面的引导,就是从“心中有人”的角度出发,尊重人格,讲究人权,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体现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一方面,让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灵魂深处心情舒畅地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让学生感到自已是学校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从而求知若渴,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全面发展。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信念,进而把思想意识的管理归结转化为忘我工作和学习的原动力实现自我超越。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教师的课堂气氛之所以不活跃,学生参与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根源就在于其教育理念陈旧老化上。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武装头脑。因为社会在变化,教育在改革,学生在进步,教育理念必须与其同步发展,满足其需要。否则无异于刻舟求剑。
二、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相结合
衡量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各职能部门及老师能否恪尽职守创造性工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调控作用。在学校管理上,要实行划线、包块、分段总体管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领导、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工作分解细化,做到人人头上有目标,千斤重担众人挑。在宏观控制的同时,还必须与微观指导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为各职能部门和老师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方法、技能、思想,甚至困难、阻力等方面的问题,就像老师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学生不会做的现象一样,必须要给予具体指导。因此,校长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加强细微的服务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校长要经常到职能部门做查询督导,与教师交流合作,与学生对话谈心。这样师生才会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奋斗,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三、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加强过程管理,就是对学校计划方案安排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具体实施落实的过程中强化督导、强化管理,将问题、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过程管理,把各项工作做得扎实,做得细致,做得有效,就等于我们走近成功;加强了过程工作落实,可以避免出现教师在考试评价中,猜题押宝,行私舞弊,弄虚作假现象;再者,抓好了过程管理,也就能更好的回避单一片面不太公平的只看结果的唯一评价办法,从而体现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的公正评定,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评价一名教师业绩,或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要将平时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的双项考核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终结评价,两者不可偏废,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四、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满足需要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应当重视激励的功能。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在物质待遇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激励。针对这一观点,我校制定了“3323”工程。其中,提到了三套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即“名师工程”和“十佳教师”推选。以重金奖励教学上冒尖,成绩上顶尖的教师,使那些教学上精益求精,态度积极端正的教师,在待遇上优厚起来,地位上高起来。二是评价机制,科学评估,综合评价,互相监督。三是用人机制,上至推荐校级领导,下至班主任的任用,都要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不论亲疏,不论背景,只论能力和品德,使那些能力过硬,品德出众,大胆工作,敢于负责的人用在重要岗位上。从而在全校群体中形成一种人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奋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另外,仅有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古语说得好:“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教育家指出:无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没有惩罚就不能给人以警示,就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工智慧就成为一句空话。故而,在激励的同时,我们针对校情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对领导实行问责追究制度,对教师、对学生都配以相应的违约违规奖罚管理办法。实现办事都必须有章可循,对问题事故处理,都有规章制度可依,有据可查。使人人心服口服,逐渐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有益于学校稳定,有益于师生共同进步,有益于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四个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基层学校管理中显得特别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呼唤人性的回归,实现人本管理,是当今教育管理倡导与发展趋向。做好人本管理的,要坚持“四个结合”。
一、思想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动上的领导”。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决定教育行为的办学理念应该是校长之魂,管理之魂。思想管理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走向发展、走向未来的旗帜。进行思想管理分为双线进行,即思想道德与教育理念。对师生进行首要的思想方面的引导,就是从“心中有人”的角度出发,尊重人格,讲究人权,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体现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一方面,让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灵魂深处心情舒畅地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让学生感到自已是学校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从而求知若渴,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全面发展。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信念,进而把思想意识的管理归结转化为忘我工作和学习的原动力实现自我超越。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教师的课堂气氛之所以不活跃,学生参与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根源就在于其教育理念陈旧老化上。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武装头脑。因为社会在变化,教育在改革,学生在进步,教育理念必须与其同步发展,满足其需要。否则无异于刻舟求剑。
二、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相结合
衡量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各职能部门及老师能否恪尽职守创造性工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调控作用。在学校管理上,要实行划线、包块、分段总体管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领导、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工作分解细化,做到人人头上有目标,千斤重担众人挑。在宏观控制的同时,还必须与微观指导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为各职能部门和老师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方法、技能、思想,甚至困难、阻力等方面的问题,就像老师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学生不会做的现象一样,必须要给予具体指导。因此,校长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加强细微的服务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校长要经常到职能部门做查询督导,与教师交流合作,与学生对话谈心。这样师生才会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奋斗,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三、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加强过程管理,就是对学校计划方案安排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具体实施落实的过程中强化督导、强化管理,将问题、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过程管理,把各项工作做得扎实,做得细致,做得有效,就等于我们走近成功;加强了过程工作落实,可以避免出现教师在考试评价中,猜题押宝,行私舞弊,弄虚作假现象;再者,抓好了过程管理,也就能更好的回避单一片面不太公平的只看结果的唯一评价办法,从而体现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的公正评定,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评价一名教师业绩,或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要将平时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的双项考核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终结评价,两者不可偏废,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四、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满足需要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应当重视激励的功能。人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在物质待遇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激励。针对这一观点,我校制定了“3323”工程。其中,提到了三套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即“名师工程”和“十佳教师”推选。以重金奖励教学上冒尖,成绩上顶尖的教师,使那些教学上精益求精,态度积极端正的教师,在待遇上优厚起来,地位上高起来。二是评价机制,科学评估,综合评价,互相监督。三是用人机制,上至推荐校级领导,下至班主任的任用,都要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不论亲疏,不论背景,只论能力和品德,使那些能力过硬,品德出众,大胆工作,敢于负责的人用在重要岗位上。从而在全校群体中形成一种人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奋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另外,仅有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古语说得好:“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教育家指出:无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没有惩罚就不能给人以警示,就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工智慧就成为一句空话。故而,在激励的同时,我们针对校情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对领导实行问责追究制度,对教师、对学生都配以相应的违约违规奖罚管理办法。实现办事都必须有章可循,对问题事故处理,都有规章制度可依,有据可查。使人人心服口服,逐渐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有益于学校稳定,有益于师生共同进步,有益于学校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