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间节令中的“花儿”会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别,青海各地形成了众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青海民间有的节日,有官方规定的节日,也有民间的、传统的节日,还有一些是有广泛群众参加的宗教节日。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就有可以随时随地参加“花儿”会。青海民间节令中的“花儿”会主要有:二月二“花儿”会、擂台赛“花儿”会、鸡蛋会“花儿”会、四月八“花儿”会、端午节“花儿”会、五月十三“花儿”会、六月六“花儿”会、七月会“花儿”会、立秋节“花儿”会、中秋节“花儿”会、九月九“花儿”会、射箭“花儿”会等。
  二月二“花儿”会。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青海民间的农历二月初二习俗中,家家炒吃大豆(蚕豆)、豌豆、小麦等等。据说,这一天人们往往会听到雷声,起初听到的人,立即把肚皮揉一揉,认为这样肚子不痛。炒吃麻麦的意思是,各类粮食冬休之后,开始入土发芽。民谣曰:“二月二,咬虫儿。”这一天将蚕豆〈大豆〉炒熟食之,预示消灭害虫,豆麦丰收。
  青海河湟等部分地区于这一日抬上社火中的龙灯到龙王庙朝山,谓之“龙抬头”,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闺中常作弹豆之戏:其法以二豆撒桌上,以小指在二豆间虚划一下,以示二豆间有距离,即以拇指弹之,两豆相碰则赢,弹空则负,以得豆多寡为乐。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此俗现在逐渐淡化。在互助威远镇等地出现了以“花儿”会的形式庆祝节日,如二月二物资交流“花儿”会等。
  擂台赛“花儿”会。互助县威远镇,每年农历二月二、四月八都要举办唱擂台赛“花儿”会。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威远镇一带叫“诺术斗”(土语意为森林地区),宋时改称“牧马营”,为军事要地,是兵戎活动频繁之区。打擂台之俗约始于宋代,流传至今。其内容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近代以来的擂台会主要是演秦腔戏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祭祀求神活动。除唱戏外还进行物资交流以及转轮子秋、跳安昭舞、赛马、摔跤、武术表演、唱“花儿”等文体娱乐活动。二月初二节叫擂台会,在节日里主要进行赛马、摔跤,比武等体育活动,还进行“花儿”演唱擂台赛等传统娱乐活动。
  鸡蛋会“花儿”会。这是每年农历三月三、三月十八、四月八,大通、互助一些地区举行的传统庙会。赶会的人都带许多熟鸡蛋,在会场上敲击作戏,被敲破者将蛋送给赢家取乐。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做“鸡蛋会”。庙会上给龙王、三霄娘娘等神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法师神舞,以避祸骧灾。赶庙会的人一则上香、供灯、敬香钱,以还神灵保佑之心愿;二则春耕之余娱乐欢庆一番。远近土、藏、汉各族群众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会终人散,则见会场上铺满白花花蛋壳,如同下了场冰雹,群众认为这样便能禳解雹灾。据传这“鸡蛋会”是明代嘉靖年间,因一次春天的雹灾而举行的,留下庙会打鸡蛋禳灾之俗,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在“鸡蛋会”上可随时听到“花儿”演唱。
  四月八“花儿”会。民间相传此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为浴佛节。也为纪念目连(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救母。目连的母亲,由于遭受冤屈,被关在牢狱中。目连每餐烧了饭菜送去,都被那个穷凶极恶的看守夺走吃尽。在万分焦急中,目连想出一招,到山上采摘来乌饭叶,把它捣碎取汁,将米饭在汁水中染黑,然后煮成乌饭送到牢中。看守见到这黑不溜秋的米饭,掩鼻而过。目连之母,依靠孝子送来清香而有营养的乌饭,一直坚持到出狱。青海的“四月八”就是以目连救母的事迹,教育后人,孝敬母亲。这一天,各地寺院、庙观还要晒经、晒佛。西宁城北门外旧有菩萨楼。这一天,巫神持一种单面羊皮鼓即“揭鼓”,口中念念有词,舞将起来,娱神“跳梆梆”。诸小学生则哄闹曰:“四月八,放了罢,不放也罢,书包夹上了浪(意即游玩)走吧!”在青海逐步转化为以“花儿”会的形式庆祝节日,如西宁凤凰山“花儿”会、互助白马寺“物资交流花儿会”等。“正是杏花四月天,/燕子儿飞在云端;/你但是实心我喜欢,/配成个美满的姻缘。”通过四月八“花儿”会,人们在春光明媚的景色中,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端午节“花儿”会。农历端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民俗谓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棕子节。
  这时青海正值牡丹、芍药先后开放之际,家家在大海碗中,献上几枝牡丹,花瓶中插上芍药(插前将花茎端用火烧焦),并倒酒于大海碗中曰:“酒醉的牡丹,火烧的芍药”。大概这种方法可以延长花时的缘故,因此献花之家,国色天香,蓬荜生辉。青海不产菖蒲,则以杨柳插门代之,庭院中吊上几只纸葫芦以“辟邪”,曰“瘟葫芦”。端午节家家要吃棕子、枣糕,饮“雄黄酒”,给小孩用“雄黄酒”点额、耳鼻,以防“五毒”——各种害虫。屋内香炉中点燃艾叶、侧柏叶,水缸中投入苍术、贯众等中药,以消毒防疫。还要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其形多样:桃子、佛手、萝卜、八角、石榴、茶壶以及狮、虎、鹿、兔等小动物最为常见,亦有将“五毒”的香包(癞毒蛙、蜘蛛、蛇、蝎、蜈蚣)缝在小孩子的鞋上。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近代医学认为佩香囊有增加人体吞噬细胞之功。端午节夕阳西下之前,西宁等地的妇女们登上城头,沿着城墙漫步观赏城内外美好风光,雅兴盎然。在青海逐步转化为以“花儿”会的形式庆祝节日,如乐都水峡“花儿”会、化隆昂思多“花儿”会等。
  五月十三“花儿”会。民俗以此日纪念关羽——关圣帝君而举行庙会。每年农历五月,人们会很在意农历十三这天下雨,不管下多少。因为当地俚语:“五月十三磨刀雨,六月初六龙晒衣。”每年这天如果一滴雨未下,那么六月初六这天肯定下雨或阴天。这些气象民俗俚语是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譬如:“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是说如果正月十五下雪,那么八月十五看不到明月当空的景象,不是下雨就是阴天。这些俚语在当地不下百八十条,而我唯独在意五月十三的“磨刀雨”。天气不管如何干旱,一般来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这天不下雨的年头是十年九不遇的。这天,家乡父老会说:“关老爷要下磨刀雨呢!”话说关羽奉命镇守荆州,久无战事,大刀生锈。东吴设宴,关羽交待周仓备马扛刀,周仓答道:“将军久未打仗,大刀已经生锈了,不能使用呀!”“快快磨刀去呀!”“近遭百日大旱,天河无水,怎能磨刀?”原来关羽使用的大刀,名叫“青龙偃月刀”。它是青龙变化的宝刀,每次磨刀时,必须天降大雨,青龙喝够了天河水,才能显出威力,锋利无比。然而,关羽陆口赴会,不带大刀怎么能行?他着急地说:“难道不能找龙王爷借点水吗?”周仓说:“天河水龙王爷咋能借给凡人呢?”关羽气得脸更红了,他对天大吼一声:“你不借我磨刀雨,我不准你龙晒衣!”谁知关羽这一声大吼,惊动了东海龙王。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晒衣的日子。东海龙王听说关羽单刀赴会,是为了荆州百姓免遭战祸,只好借他一场磨刀雨。当夜,荆州地方下了一场透雨,其他地方也连带下了雨,承了磨刀雨的福,不仅解除了旱情,又避免了一场战争,老百姓欢欣鼓舞,说关羽办了一件大好事。据说,龙王爷答应给关羽借雨后,一直忘了收回成命,所以每年在这个时候都要照例下一场磨刀雨。这场雨如果下在五月十三前后,那末,六月初六一定是个好天气,是老龙王晒衣的日子。这已成为老百姓观察天气、安排农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青海西宁人们争往城南二里许的南禅寺关帝庙进香,山麓戏楼演戏。戏兴方浓,云合雨来,谓之“关老爷的磨刀雨”。许多人一任小雨淋身,不甚走避,图个吉利。其实从节令说这时已是“夏至”前后,下点过雨,是意料中之事了。在青海逐步转化为以“花儿”会的形式庆祝节日,如民和东沟“花儿”会、平安三合物资交流会等。
  六月六“花儿”会。“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掌权后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从此,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既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又觉得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了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西宁城中人,久居闹市,恰在这时,东面的威远堡(互助县),西面的丹噶尔(湟源县),南面的湟中塔尔寺、南朔山,北面的北川桥头(大通县)、老爷山(元朔山)、五峰寺(互助)等,都举行盛大的庙会、观景、佛事、朝山会、“花儿”会等活动,塔尔寺在这天还有晒佛爷、跳神等活动。人们到这些地方或看风景,或逛庙会,或做买卖,各得其所。故民谣曰:“喝烧酒,走威远(互助盛产青裸名酒),吃羊肉,走丹噶(湟源为农畜产品交换地),睡热炕,走北川(大通有煤矿)漫少年(唱“花儿”),走东川(东部农业区)。”在青海逐步转化为以“花儿会”的形式庆祝节日,如大通老爷山朝山会、西宁凤凰山“花儿”会、平安夏宗寺“花儿”会、乐都水峡“花儿”会、湟源扎臧寺“花儿”会、互助佑宁寺“花儿”会、湟中南朔山“花儿”会、化隆茶甫药水泉“花儿”会、循化道帏“花儿”会等。
  六月六贵德“拉伊会”及“花儿”会。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贵德县西河滩,地处黄河南岸,东接河阴,西至下排,南面村落密聚,园田如画,地势狭长,绵延成带。滩内垂柳含烟,绿杨叠翠,泉水潺潺,回荡左右,百鸟集林,鸣声上下。所谓“贵德由来风光好,佳景荟萃西河滩”。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二的“拉伊会”,就在这著名的风景区内举行。这个驰名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拉伊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的母胎上发展起来的。自明清时代起,贵德早就盛行着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动。这项活动以城隍庙和毕家寺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刘屯、河东、河阴、河西等广大地区的群众,他们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行大规模的诵经降香活动。到二十世纪40年代初,贵德来了一位名叫吴世瑾的县长,他利用祈神机会,倡导群众开展文娱活动,便在西河滩兴建娱乐场所。经过一番规划,建起了一座大舞台,开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飞机亭(亭形似飞机),开辟了许多娱乐场地。竣工之后,招来群众浏览,许多歌手唱家到这里聚会赛歌,以藏族情歌“拉伊”为主,西河滩会逐渐形成“拉伊会”,也在小范围出现了“花儿”会。
  “拉伊会”举行之日,周围百数十里内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的“拉伊会”在午后逐渐聚集起来,傍晚进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摊摊相隔十来步,一摊摊地聚合起来,拉开场地,摆开战场。游人多的一年,小摊子多达30个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于十五六个。摊子的多少,以上年和当年庄稼丰收与否为转移。每个小摊子中,男女相偕,虽两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赛歌开始,一男一女,双方站起,怀中取出酒瓶,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扬扬唱起“拉伊”来。唱毕,向对方献给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对唱一支“拉伊”。这一对唱毕,另一对接唱。他们比内容、比抒情、比声嗓、比唱腔、比机敏、比即兴编唱之才。一旦歌家脱颖而出,迅速改变对唱形式,众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赛,许多新崛起的唱家,战胜一摊,再去战一摊,夺取会场上“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夺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谓“女唱家压会场,千万人喜洋洋”。她们大都是不识字的文学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如诸葛亮舌战群儒,锋芒凌厉,咄咄逼人。每到傍晚时分,各摊子的唱家逐渐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赛歌群。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鼓掌声、口哨声、黄河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西河滩上空,组成一组全民欢乐的交响乐章。
  如今的“拉伊会”,已发展成为长达三四天的大型物资交流会,又成为各种综合文艺的一次大汇演。看吧!各种商贩把西河滩划分为有规则的临时市场,各种物资,陈设在活动的柜台中。饭馆鳞次栉比,排列成街,面食肉肴,大献烹调技艺,为游客充分提供了就食之便。省、州、县歌舞团的歌舞中,也有“花儿”演唱,但用藏语演唱有关格萨尔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游人密集,形成洪流,大有“车击毂、人摩肩”的辐辏景象。现在的“拉伊会”,既有音乐伴奏,又有录音机的重播,歌手精神大振,优美的歌声此起彼伏,使整个西河滩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七月会“花儿”会。民和三川地区土族在庄稼丰收年成的农历七月始,举行本民族传统节日“纳顿”。“纳顿”是土语,意为娱乐。从农历七月十二起,“纳顿”从庄稼成熟最早的下川宋家村开始,间隔一天或数天,由下川经中川的祁杨家等地,渐渐北移,一直延续到上川的赵木川、官亭鲍家一带,历时两个多月,最后以农历九月十五的朱家“纳顿”收尾。
  “纳顿”是纯粹以庙会的形式发起组织的。各村有村庙,“纳顿”的具体组织和负责主持事务的总家、排头,都由村民、选举产生,或轮流担任。在村庙这一组织下,规定了若干村规民约,谁违犯就罚香表、钱粮等。在“纳顿”前一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每户都要来一个成年人,带一瓶酒,一个大蒸饼,这些食品都交庙倌保存。在“纳顿”的一天,村庙正前方100米左右处扎一顶帐篷,设香案,上供二郎神和其他地方神,会场对面立长杆,上挂纸“钱粮”、幢幡。当本村的大型集体舞蹈“会手”跳起来时,邻村也组织“会手”舞前来庆贺。“会手”舞一般由七八十人至上百人组成,按照老、中、青、少年男子顺序列队,穿长衫,舞彩旗或扇子,击鼓敲锣,左右侧身,摇摆身段,纵情表演。间呼“大好”。当舞蹈表演结束时,齐齐跪在场中,由老人唱“喜神”曲,赞美神祗的服饰穿戴、坐骑器具等,答谢神灵降临尘世,与民同乐,赐福于民的厚恩.接着表演面具舞《庄稼其》(意即庄稼人),情节是父亲请老者说服儿子立志种田,并教会耕作技艺。表演者动作滑稽,神态活泼,富有乡土生活气息。表演的另外几出面具舞叫《三将》、《五将》,角色是三国时的关羽、刘备、张飞等,他们穿战袍战裙,各执武器与吕布、曹操厮杀。最后表演《杀虎将》,这是一出古朴粗犷的舞剧,舞蹈动作主要是角抵和相搏,虎、牛、杀虎将、猴子等众角色模仿兽类动作。先是虎与牛相搏,几经回合,虎摔倒牛,表示吃了牛。杀虎将戴类似牛头面具,双手各挥长剑,杀入场来,与虎交战,最后用剑挑下虎面具,表示降伏猛虎。这期间还有猴子(猴子扮演者)窜跳不止,据传是猴子引诱猛虎下山吃牛的。杀虎将等上场时,皆用长梯抬入场中,传说这是一位山神,请他下山是为了降伏老虎,现与引灌等生产条件相关联。表演完上述舞蹈,法喇踩着剧烈舞步,手执月刀,将垂挂在长杆上的纸“钱粮”砍下送到圣火中焚烧,“纳顿”宣告结束。
  中秋节“花儿”会。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民间家家做月饼,其法以细麦面先揉成皮和瓤两部分,瓤又分泊瓤、红曲瓤、香豆瓤,形成黄红绿三色,再用外皮将三色瓤包好,外皮上再粘放上各种彩面捏的花儿,并嵌上杏仁等,每个约一斤面粉。放入蒸笼中蒸之即成,蒸好后用以馈赠亲友。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月饼象征团圆,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在青海已有以“花儿”演唱或歌舞、戏剧等表演的形式庆祝此节日,如平安县“物资交流会”、互助县“物资交流会”等。
  射箭“花儿”会。射箭是民间体育竞赛活动之一。青海的射箭比赛,多流行于玉树、果洛地区和乐都、平安、湟中、化隆等县的山村。射箭比赛的场面气氛极为热闹、活跃,人们情绪高涨,无论老小,皆处于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双方的角逐亦十分激烈。跳跃是射箭比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射手命中箭靶时,在场的全村人都要边喊边跳跑到对面,围绕已射中的箭靶欢呼跳跃一二圈,以表达射中此箭的欢乐喜悦之心情,尤其是射中第五箭和十箭时的欢呼声更大,跳跃更猛,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互相手挽手很有节奏感地跳动,颇似舞蹈动作;有的则无章法,几乎可谓乱蹦乱跳,小孩更是如此。
  射箭一般采用邀请赛和对抗赛方式,由主方派出箭手向客方发出邀请,并约定比赛日期。此后,主方负责准备赛场和饮食,双方连夜选拔箭手,选出开靶者(第一个射手)和盖靶者(最后射手)。比赛开始时,箭手均着民族盛装,先确定比赛对手,然后按确定次序入座,先宾后主,依次开弓比赛,最后决定胜负。射箭比赛结束后,主要要招待客方,即每个人将自己的对手领到家中就餐。酒饭也有互相比赛的意味,吃完饭后,晚上聚在村活动室等处,乙方的妇女与甲方的射手们进行唱情歌或“花儿”比赛。第二天继比赛一天后,将对方友好地送走。第三天乙方到甲方村进行过程上述一样的射箭比赛,决定最后的胜利。整个射箭过程中,大部分人既是射手,又是观众,因此比赛跟每个人的荣誉密切相关,所以皆处在高度的兴奋之中,跳跃呼喊不觉劳累。在西宁、海东地区的“射箭比赛会”上,可普遍听到三五成群的“花儿”演唱。
  “花儿”是歌,也是诗,是民歌海洋里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国民歌的精华。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无数“花儿”歌手通过“花儿”会等形式口头的传唱,使这一民族艺术日益丰富。在中国“花儿”会的范畴中,根据“花儿”会的发源地,我们可把“花儿”会分为西北三大会场:第一会场是河湟“花儿”会,发源于河湟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市、大通、互助、贵德、乐都、平安、民和、循化、贵德、同仁、湟源、湟中、化隆县及甘肃红古区等一带。第二会场是河州、洮岷“花儿”会,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现在遍及临洮、临夏、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东乡、皋兰、永登、天祝、平凉、张家川、肃南、临潭、岷县、单尼等一带。第三会场是宁夏银川、同心、西吉、固原、海源、隆德;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等南疆地区,都是“花儿“盛行的地方,这三大会场都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在青海各县乡(镇)村42个“花儿”会中,老爷山“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丹麻“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等较有代表性。
  
  (作者单位:西宁市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我虽然只是沧海中的一粒沙,但我是天下无双的。我只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
期刊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96例昏迷患者,进行仔细诊断并合理抢救,分析其昏迷原因及处理效果。结果导致昏迷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全面发展就需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政工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推进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目前需要解决
“花儿”的诞生rn黄河与湟水相约,在甘肃达川热情一抱,相拥东去.这一抱,就孕育出一片历史悠远、文化灿烂、风情万种的独特地域--河湟谷地.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交融汇聚,像一
摘 要 当今,我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都在被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风暴进行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迎来全新的挑战,资助工作同样面临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挖掘有效数据,提升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也成为现如今资助工作的所面临的新课题。同时,随着国家资助工作投入的力量愈发强大,如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任然是在资助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面。而大学的扩招,带来的贫困学生人数的增多
摘要:张潮是清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刻书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述,其中以《虞初新志》最为重要,除此之外他在文学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其笔记随感小品集——《幽梦影》来探求这位文学家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张潮;《幽梦影》;思想品格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1-02  一、张潮与《幽梦影》  张潮,字山
[案例]纪某2010年9月从技术学校毕业后被某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分配到装配岗位。2012年3月,该单位以纪某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纪某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调整工作岗位,但遭到拒绝。2012年9月,纪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撤销该用人单位解除其劳动合同的决定。  经调查核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该单位对不胜任工作的劳动者,在没有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事业也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精神生活,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舞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工作时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法宝,是中华民族之魂.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起着强化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