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砂对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结构向着更大跨度、超高层方向的发展,如何在保持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密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其自重和收缩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中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采用不同等级陶砂制备了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并对比了陶砂预处理工艺对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砂会显著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同时也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掺入800级陶砂的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大于90 M Pa.此外,预湿处理陶砂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陶砂等级越高,预湿处理工艺对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越小.说明采用预湿陶砂制备满足施工要求的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是可行的,在改善轻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同时,又节约施工成本.
其他文献
依托实测路表温度与气象数据,基于路面温度场热平衡方程,分析影响路表温度的主要因素;选取历史路表温度与气象参数作为特征,通过LightGBM(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对中短时间尺度内的路表温度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水泥、沥青2种路面短期(1 h)预估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2,1.12℃,中短期(3h)分别为1.31,1.86℃;允许误差在3℃内时,准确率在90% 以上;水泥路面预估精度高于沥青路面,高温状况下预估精度稍低.采用LightGBM模型对路面温度预估的效果较好.
针对目前微表处存在的高温性能及与集料黏附性不足等缺陷,优选高黏乳化沥青作为胶结料并制备高黏微表处,采用黏聚力、湿轮磨耗、负荷轮黏砂、拉拔、直接剪切、劈裂、低温抗折等试验评价混合料的破乳时间、成型强度、耐磨、抗车辙、黏结强度、低温抗裂等路用性能,并与SBS微表处、SBR微表处进行比较.实际应用表明,高黏微表处表现出优异的抗滑、抗水损害性能及降噪性能,达到对道路预防性养护的目的.
为解决5000 m超大跨径海峡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问题,文中提出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体系的超大跨径悬索桥.平行钢丝缆索承担竖向荷载,双曲抛物面形碳纤维空间缆索提高悬索桥的抗扭刚度,启用临时抗风缆索抵御百年一遇超级强台风.研究表明,5000 m级双曲抛物面空间混合缆索悬索桥的颤振临界校验风速为71.78 m/s,启用临时辅助抗风缆后,颤振临界风速数值可以达到104.5 m/s,可从根本上解决5000 m级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问题.
以龙井河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 Civil建立其有限元模型,从结构体系、边中跨比及均布荷载布置等3个方面对矮塔斜拉桥拉索不平衡力的变化幅度和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体系、边中跨比,以及均布荷载布置对拉索不平衡力均有很大影响,设计可通过调整上述参数以减小拉索不平衡力,并为斜拉索抗滑键的优化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已建成有2座试验平台开展边坡落石柔性防护系统足尺冲击试验研究,并制定了落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方法.为分析防护系统易修复性等级,做了2组足尺试验模型落石冲击对比试验,对2组试验模型的易维修性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减压环的布置方式与连接方式是柔性防护系统受冲击后易维修性的关键因素.
目的:探讨预缝合技术在垂直切口乳房上提固定术的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接受单纯垂直切口矫正乳房下垂术患者47例,年龄18~51岁,平均38.2岁,术中用预缝合技术进行多余皮肤去除量设计及切除。47例患者均为乳房中、重度下垂。结果: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12~14 d拆除伤口缝线。术后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房紧实呈前凸形态,下极轮廓侧观弧线自然;患者对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后无患者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皮肤坏死、伤口愈合不良、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等早期并发症。
斜腿刚构桥的应用受建设地质条件影响较大.为提高该类桥型的适用性,在一般地质条件下结合斜腿刚构桥工程实例,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比较斜腿底部不同结构体系、基础偏心距,以及基础布置方案对下部结构内力与桩顶位移控制的影响,并提出台后土体加固措施,经验证,下部结构及基础受力改善效果良好.
为探索酸害治理方法,解决疏浚上岸的PASS酸化引发的环境及工程问题,采用不同氧化方法分析PASS的氧化机理及规律,开展不同钙镁含量中和材料的选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化学、生物、电化学4种氧化方式中,生物氧化的速率与成本适中,可作为大面积氧化的首选方法;贝壳粉、方解石、熟石灰、珊瑚砂、F盐对氧化后的酸性物质均有较好的中和效果,但熟石灰可造成土地盐碱化,应慎重使用,珊瑚砂在港湾地区分布广泛,是理想的中和物料,但吹填过程中应控制其粒径,并且避免PASS局部汇集,超出珊瑚砂的中和能力.
整体长联刚构体系具有整体刚度好、行车舒适、后期养护少等诸多优点.墩梁结合部是该类桥梁的关键传力构造和复杂受力部位.文中以杭绍甬高速公路杭州至绍兴段7×30 m整体长联T梁高架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梁元-实体元混合建模方法,研究墩顶结合部在不利工况组合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梁元-实体元混合模型克服了“二次分析”模型中边界条件选取的难题,可以精确地用于墩梁结合部的复杂应力分析;通过梁元-实体元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桥梁纵向压应力由T梁截面向现浇段截面的传递和扩散规律;墩梁固结区域梁体上翼缘拉应力较大,后浇
文中利用应力加速原理,对短期拉伸蠕变数据进行平移,得到较长时间下的蠕变曲线,用广义开尔文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黏弹性本构模型.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橡胶材料多为受压,故对圆柱体试样进行压缩蠕变和压缩松弛试验,从蠕变试验和松弛试验曲线互为逆像,这表明蠕变和松弛表现出相似的力学特性.利用拉伸试验建立的黏弹性本构模型对圆柱体的蠕变和松弛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非常接近,反映该本构模型可用于压缩蠕变和松弛的计算,可以为长时间作用下蠕变位移和应力松弛提供有限元解,节约试验的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