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欧关系的现实及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是解析美欧关系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从美国多届政府的对欧政策中指出美国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本态度;其次解析伊拉克战争前后出现的美欧之争;最后揭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其他文献
2005年1月3日是中哈建交13周年纪念日。13年里,两国的双边合作关系得到不断完善和巩固,其中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两国的合作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001年9月8日,《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签订五十周年纪念仪式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举行。气氛之热烈喜庆,均在料想之中。这次盛会由北加利福里亚州日本研究会赞助。由一家名叫“美日21世纪工程”的私人主办方组织操办,出席纪念仪式者包括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现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以及日美双方大使。
期刊
文革期间我给总理翻译的机会比较多,一直做到1971年。
对于至少是在盎格鲁-萨克逊世界长期保持畅销的关于工业社会社会结构与阶级冲突的一本书的作者来说,由于全球化不得不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在这里,是否正在出现新的阶级结构?旧的传统理论确实还具有它的魅力:现在存在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和集团,他们的兴趣就在于不要使现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也还存在这样一种新生力量,他们把现存关系看作是一种障碍,存在这样一种社会集团,他们的兴趣就在于对现状进行变革。全球化是否已经创造出一个全球阶级,他们代表新的力量,从而希望对旧的关系进行变革?2000年所写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公布答案,事后
儒家思想应该是拥抱世界,走出世界,贡献世界的。①东西方的世界,在文化的基础上虽然有些不同,但是彼此迈向现代化的文明,在方向上却是一致的。新“新儒家”虽然不主张“全盘西化”,但却认为大胆的迈向西化是有需要的。另外,五四运动所主张的打倒“孔家店”也是极端的看法,新“新儒家”当然也不赞同,可是对于那些儒家的腐朽,因为误解了儒家思想的本质,新“新儒家”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很高兴再次同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国际问题。首先,祝各位老师节日愉快,并对新人学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学院的大楼已经建成,我衷心祝愿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越办越好。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4年10月9日-1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研讨。讨论的主题是:“9·11”事件之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走势。具体讨论的问题是:①大国关系的变化和调整;②中国外交的新格局;③地区主义与地区一体化;④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少有的“可持续文明”,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致力于建立“人面文明”,不追求强力,而集中力量开发“人和”。正是有了“人和”,中国才享有“天时”、“地利”,变成独享世界第三、第六两条大河的“国界内全球化”,运用特有的汉字与“国”的权威观念,把中国变成提倡“礼义”、个人从属于集体利益的多民族大家庭。在当今“去国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中,中国应该抓住三大关键:(1)走扎根于中国文明的中国式道路;(2)注重“摆平”,不搞“崛起”;(3)注意多样化、灵活应变、“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