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政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现代交通的要求,优质路面不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平整度又要兼顾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和永久性等的要求。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从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51-0105-01
0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城区、城际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从目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情况看,施工的问题很多,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够规范,个别随意性大。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正向规模化、标准化的趋势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具有其特殊性,施工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合料离析现象的控制。②面层平整度的控制。③碾压温度的控制。本文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阐述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以达到确保施工质量。
2工程概况
某城市市政道路长约3.9km,道路宽度为60m,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100km/h。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主线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20cm级配二灰碎石底基层,30cm水泥稳定土基层,8cmAC-16B型中粒式抗滑表面层。
3本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1)本工程施工前的技术资料准备。沥青混和料的配合比采用三阶段设计方法: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只有合格的沥青混合料才能铺筑合格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离不开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因此,项目部成立了工作小组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该目标配合比设计由城市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提供,经过试拌及试铺确定的工程施工方案,验证了沥青混和料的生产配合比,为沥青路面正式铺筑提供了技术依据。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①集料进场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②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二级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装置的沥青砼拌和站拌和站设试验室,对沥青砼的原材料的沥青混合料及时进行检测。③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符合规范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大于1%。④沥青混合料出厂时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⑤拌和站使用时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及时清洗防止边坡塌方。
3)沥青混和料的运输。沥青混和料由自卸车装运,防止粘车,运料前车厢涂机油混合水溶液。运输车到工地后由专人指挥倒料,并检测温度,合格后进入铺筑。
4)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段采用的是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为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每天开始摊铺前,对熨平板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不低于70℃。人工修整时,不允许站在热混合料上操作。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禁止施工人员踩踏。
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①碾压遵循的原则少量喷水,保持高温,梯形重迭,分段碾压,由路外侧向中央分隔带方面碾压每个碾道与相邻碾道重迭1/2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未压完或刚压完的路面上急刹车、急弯、调头、转向,严禁在未压完的沥青层上停机,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需停驶、前进或后返时,应先停振,再换挡。②碾压程序。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主要为了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用两台RZ1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振压各一遍完成。振压用高频率低振幅,速度为3km/H,紧跟摊铺机,尽量少喷水,坚持高温碾压,一般初压温度在130-140度左右。
复压主要解决压实问题。开始复压温度在100度左右,通过复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压实度。复压由三台RZ1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两台XP261胶轮压路机完成。RZ12振动压路机采用高频率、低振幅振压2遍,速度为5km/h,再由两台XP261胶轮压路机各压4遍。
终压主要是消除压实中产生的轮迹,使表面平整度达到或超过要求值,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度。上、中、下面层均采用1台12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为4km/h。少数不平整处增加1遍振压,以无明显轮迹为标准,并达到要求的平整度。
6)本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①本路段由于采用梯队作业摊铺,因此纵缝全部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留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在最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②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m以上,并采用平接缝方式。平接缝施工采用如下方法: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合料铲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趁尚未冷透垂直铲除端部厚度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合厚度要求时,予以铲除。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处摊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4做好施工后的路面评价
1)车辙深度检测:车辙深度在0.8cm以下的对行车不会造成不舒适,在0.8-1.0cm之间的为形成阶段,1.0-2.0cm的为病害发展阶段,2.0cm以上的为破坏阶段。
2)抗滑性能检测:摩擦系数<55,构造深度<45时,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3)路面强度:弯沉检测,超出设计允许值10% 的要引起重视,超过20%-30% 的路面就有破坏征象。
4)路面病害面积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调查。当大于20%时,路面美观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将严重下降。
5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要加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邵明建.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51-0105-01
0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城区、城际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从目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情况看,施工的问题很多,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够规范,个别随意性大。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正向规模化、标准化的趋势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具有其特殊性,施工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合料离析现象的控制。②面层平整度的控制。③碾压温度的控制。本文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阐述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以达到确保施工质量。
2工程概况
某城市市政道路长约3.9km,道路宽度为60m,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100km/h。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主线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20cm级配二灰碎石底基层,30cm水泥稳定土基层,8cmAC-16B型中粒式抗滑表面层。
3本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1)本工程施工前的技术资料准备。沥青混和料的配合比采用三阶段设计方法: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只有合格的沥青混合料才能铺筑合格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离不开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因此,项目部成立了工作小组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该目标配合比设计由城市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提供,经过试拌及试铺确定的工程施工方案,验证了沥青混和料的生产配合比,为沥青路面正式铺筑提供了技术依据。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①集料进场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②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二级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装置的沥青砼拌和站拌和站设试验室,对沥青砼的原材料的沥青混合料及时进行检测。③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符合规范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大于1%。④沥青混合料出厂时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⑤拌和站使用时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及时清洗防止边坡塌方。
3)沥青混和料的运输。沥青混和料由自卸车装运,防止粘车,运料前车厢涂机油混合水溶液。运输车到工地后由专人指挥倒料,并检测温度,合格后进入铺筑。
4)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段采用的是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为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每天开始摊铺前,对熨平板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不低于70℃。人工修整时,不允许站在热混合料上操作。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禁止施工人员踩踏。
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①碾压遵循的原则少量喷水,保持高温,梯形重迭,分段碾压,由路外侧向中央分隔带方面碾压每个碾道与相邻碾道重迭1/2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未压完或刚压完的路面上急刹车、急弯、调头、转向,严禁在未压完的沥青层上停机,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需停驶、前进或后返时,应先停振,再换挡。②碾压程序。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主要为了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用两台RZ1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振压各一遍完成。振压用高频率低振幅,速度为3km/H,紧跟摊铺机,尽量少喷水,坚持高温碾压,一般初压温度在130-140度左右。
复压主要解决压实问题。开始复压温度在100度左右,通过复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压实度。复压由三台RZ1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两台XP261胶轮压路机完成。RZ12振动压路机采用高频率、低振幅振压2遍,速度为5km/h,再由两台XP261胶轮压路机各压4遍。
终压主要是消除压实中产生的轮迹,使表面平整度达到或超过要求值,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度。上、中、下面层均采用1台12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2遍,速度为4km/h。少数不平整处增加1遍振压,以无明显轮迹为标准,并达到要求的平整度。
6)本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的处理。①本路段由于采用梯队作业摊铺,因此纵缝全部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留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在最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②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m以上,并采用平接缝方式。平接缝施工采用如下方法: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合料铲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趁尚未冷透垂直铲除端部厚度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合厚度要求时,予以铲除。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处摊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4做好施工后的路面评价
1)车辙深度检测:车辙深度在0.8cm以下的对行车不会造成不舒适,在0.8-1.0cm之间的为形成阶段,1.0-2.0cm的为病害发展阶段,2.0cm以上的为破坏阶段。
2)抗滑性能检测:摩擦系数<55,构造深度<45时,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3)路面强度:弯沉检测,超出设计允许值10% 的要引起重视,超过20%-30% 的路面就有破坏征象。
4)路面病害面积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调查。当大于20%时,路面美观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将严重下降。
5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要加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邵明建.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