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大专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适度使用教学艺术,不仅有利于教学综合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及其潜能的挖掘。教师应在教学艺术的改革中形成自己风格鲜明及让学生能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且不断提高及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同步发展。
关键词:大专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探析
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现代体育与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舞蹈及音乐的结合越为紧密,且一大批有艺术要求的体育形式、项目也随之涌现,这给体育增添了无限魅力及吸引力,使得体育有了较高审美价值。不仅如此,人们在认识体育运动上早已摆脱锻炼身体与增强体质的片面理解,进入到艺术享受层面的理解。
体育艺术不仅是体育与艺术简单的审美功能组合,还是其一切审美元素体现出来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体育活动艺术,其包括着运动环境美、运动形式美、人体形态美等因素,是人类科学、物质、文化、思想及道德等总体的发展水平。将艺术教育与体育教学,及在其他的人文学科补充下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创造及欣赏,还有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还有效提高其人文素养。
一、体育教学艺术的科学内涵
体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里,教师与重视开发课内外的体育信息时,积极地提倡多种类且适合学生自主锻炼与未来社会所需运动内容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内心世界、精神生活的丰富,使其运动天赋、体育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体育教学艺术是由体育艺术、教学艺术融合而来的,是教师的学识与智慧结合,及对教学方法、方式创造性运用的升华,本质是体育教学独创性、规律性的结合。唯有独创性的体育教学方富才会有浓厚的艺术魅力、感染力、吸引力,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演变成一令人心情愉悦的过程。故,体育教学艺术又是教师们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对体育教学艺术不断追求与精心独创的结果。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人文价值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不仅包括了发展身体素质,还包括提高运动技术的水平,同时还应包括丰富体育文化素质与发展体育人文精神等。这一目标的实现,须将健身价值、人文价值的体育追求相结合起来,将对体育的关注从单纯竟技性体育层面中解脱出来,把艺术融入到体育教学里,以全新的角度、方式去施教,激发学生体育热情,进而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
首先,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欣赏体育艺术的过程是追求、享受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大学生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及陶冶个性。对其施以体育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其挫折承受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还有利于其审美意识的培养,促进其于体育运动里逐渐迈向完善,全面发展其德智体。
其次,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绪。体育活动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还是一项心理活动,此中,大学生要用其审美观点理解、体会其间展现的躯体美及运动美,达到"身"、"心"间相互作用,追求与享受美。体育艺术教育须借助对审美学习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再者,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左脑主要司管抽象思维,即语言、理解、判断等;而右脑主要支配形象思维,即绘画、感知、音乐等,故又称"艺术脑"。 体育艺术教育有利于把严密逻辑生动形象化,将沉闷思路解脱逻辑束缚,获得新的创造力,平衡发展左、右脑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敏捷、集中,有助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体育艺术教育同时重视左脑逻辑思维、右脑形象思维发展与训练,成为大学生培养创造思维极佳途径。
三、大专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应运技巧
(一)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选择与安排
实验证明,人大脑皮层的不同的区域神经细胞关系着兴奋交替、信息输入有关。同时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体育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等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一节生动且活泼的体育课可促进大脑皮层的酶活性增强,及各认识活动增强。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则在中间部分达到高峰。
所以,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应注意,课堂准备部分着重激活学生心理机能,增强其学习兴趣,把其注意力转移到体育教学主要任务与内容上,打下良好的学习基本部分心理及生理基础。其次,在教学基本部分中,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和注意力皆在相对高的水平上,这时教学很可能会事半功倍,应在完成学习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训练的难度。最后,课程结束部分中,学生体力减弱,意志力、注意力降低,应安排负荷不大的运动,应安排体操、舞蹈等轻松舒展的运动来做整理,使其于轻松愉快气氛中结束体育课。如此可轻松摆脱地摆脱小学时代的体育课错误感知、体育课厌恶情绪。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应加强学生能力及个性的培养
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而影响学生个性成型条件是"遗传是前提,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是起主导作用"。这说明了个性在正确教育、良好环境,对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正成型的学生而言,其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应注重能力培养,即观察力、应变力、想象力、竞争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在个性中,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其发展是个循而渐进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注重倾向性,又要重视专业要求。其次,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时,还要注重其需要及兴趣。需要是个性的源泉,兴趣则可以引导人寻找出途径与方法满足需要。故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满足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需要,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得学生热爱体育科学,保持与社会同步、协调。
(三)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应注重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准确简练、文明幽默且富含逻辑性的语言,不仅可运用至讲解动作技术上,还可用到思想、精神文明的教育上,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帮助学生的教学情感的陶冶,激发起好学情绪。
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还影响学生终生的体育情结。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出优美的教学语言艺术,并不断提高及完善其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积极、进去的语言激励学生。如何巧妙运用教学艺术组织教学及完成教学目标,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大专体育教育艺术策略的意义
体育艺术是现代体育文化的大势所趋,其对现代体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借以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可以培养出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以全面发展其身心这不仅是体育教学艺术的教学目标,更是一个重要高等教育目标,同时亦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应重视、研究及关心的问题。现代的教育论认为,学校潜在的意义在于限定在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于各种环境中独立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大专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大专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采取高效有力的措施,培养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及基本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阶段性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转向,是我国大专体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符合体育教学的时代需要。上文可知,现代教育理论中学校意义在于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于各种环境里独立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大专的体育教学方向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基本技能,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艺术人文内涵对大学生行为趋向、心理感受、文明导向、道德升华等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体育教学艺术不仅能是大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健全其人格,提高其审美情趣、培养其价值观与终生体育兴趣。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满足大专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其中这一目标不仅包含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水平,还包含了发展丰富其体育文化素质与体育人文精神等。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出各级优秀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任务之一便是把全面整体的发展作为目标,促进人性完满、身心和谐发展。所以,体育教学艺术策略不仅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的需要,还是太高其体育素质、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满足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大专体育教学至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运动能力,忽视学生的参与兴趣、合作意识、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体育教学艺术则可充分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其本质价值功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意识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关心社会,使得其懂得正确理清竞争、合作间的关系,促进校园文化丰富及活跃,以及促进开展、实施全民健身的计划。可见,这种在现代人才的培养观念基础上的教育形式,满足了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亦将素质教育具体化。
(四)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有利于实现大专体育培养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确立下,大专体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专均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课程结构的优化,发挥大专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交叉渗透的作用,把体育教学艺术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以全新的角度及全新的方式去教育大学生,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这充分地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大专体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大专体育实现其培养目标。
五、结 语
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将体育和艺术有机地一起融合,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体育需求、艺术需求。体育艺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的道德、伦理与社会规范方面教育的作用,拥有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效。不仅如此,对大学生体育教育实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也是我国培养大专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更是现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概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8.
[2]周志俊等.体育教学艺术现象新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68-72.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7.
作者简介:杨淑英(1982.9-),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学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职研究生,福建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关键词:大专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探析
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现代体育与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舞蹈及音乐的结合越为紧密,且一大批有艺术要求的体育形式、项目也随之涌现,这给体育增添了无限魅力及吸引力,使得体育有了较高审美价值。不仅如此,人们在认识体育运动上早已摆脱锻炼身体与增强体质的片面理解,进入到艺术享受层面的理解。
体育艺术不仅是体育与艺术简单的审美功能组合,还是其一切审美元素体现出来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体育活动艺术,其包括着运动环境美、运动形式美、人体形态美等因素,是人类科学、物质、文化、思想及道德等总体的发展水平。将艺术教育与体育教学,及在其他的人文学科补充下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创造及欣赏,还有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还有效提高其人文素养。
一、体育教学艺术的科学内涵
体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里,教师与重视开发课内外的体育信息时,积极地提倡多种类且适合学生自主锻炼与未来社会所需运动内容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内心世界、精神生活的丰富,使其运动天赋、体育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体育教学艺术是由体育艺术、教学艺术融合而来的,是教师的学识与智慧结合,及对教学方法、方式创造性运用的升华,本质是体育教学独创性、规律性的结合。唯有独创性的体育教学方富才会有浓厚的艺术魅力、感染力、吸引力,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演变成一令人心情愉悦的过程。故,体育教学艺术又是教师们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对体育教学艺术不断追求与精心独创的结果。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人文价值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不仅包括了发展身体素质,还包括提高运动技术的水平,同时还应包括丰富体育文化素质与发展体育人文精神等。这一目标的实现,须将健身价值、人文价值的体育追求相结合起来,将对体育的关注从单纯竟技性体育层面中解脱出来,把艺术融入到体育教学里,以全新的角度、方式去施教,激发学生体育热情,进而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
首先,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欣赏体育艺术的过程是追求、享受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大学生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及陶冶个性。对其施以体育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其挫折承受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还有利于其审美意识的培养,促进其于体育运动里逐渐迈向完善,全面发展其德智体。
其次,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绪。体育活动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还是一项心理活动,此中,大学生要用其审美观点理解、体会其间展现的躯体美及运动美,达到"身"、"心"间相互作用,追求与享受美。体育艺术教育须借助对审美学习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再者,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左脑主要司管抽象思维,即语言、理解、判断等;而右脑主要支配形象思维,即绘画、感知、音乐等,故又称"艺术脑"。 体育艺术教育有利于把严密逻辑生动形象化,将沉闷思路解脱逻辑束缚,获得新的创造力,平衡发展左、右脑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敏捷、集中,有助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体育艺术教育同时重视左脑逻辑思维、右脑形象思维发展与训练,成为大学生培养创造思维极佳途径。
三、大专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应运技巧
(一)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的选择与安排
实验证明,人大脑皮层的不同的区域神经细胞关系着兴奋交替、信息输入有关。同时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体育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等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一节生动且活泼的体育课可促进大脑皮层的酶活性增强,及各认识活动增强。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则在中间部分达到高峰。
所以,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应注意,课堂准备部分着重激活学生心理机能,增强其学习兴趣,把其注意力转移到体育教学主要任务与内容上,打下良好的学习基本部分心理及生理基础。其次,在教学基本部分中,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和注意力皆在相对高的水平上,这时教学很可能会事半功倍,应在完成学习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训练的难度。最后,课程结束部分中,学生体力减弱,意志力、注意力降低,应安排负荷不大的运动,应安排体操、舞蹈等轻松舒展的运动来做整理,使其于轻松愉快气氛中结束体育课。如此可轻松摆脱地摆脱小学时代的体育课错误感知、体育课厌恶情绪。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应加强学生能力及个性的培养
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而影响学生个性成型条件是"遗传是前提,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是起主导作用"。这说明了个性在正确教育、良好环境,对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正成型的学生而言,其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应注重能力培养,即观察力、应变力、想象力、竞争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在个性中,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其发展是个循而渐进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注重倾向性,又要重视专业要求。其次,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时,还要注重其需要及兴趣。需要是个性的源泉,兴趣则可以引导人寻找出途径与方法满足需要。故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满足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需要,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得学生热爱体育科学,保持与社会同步、协调。
(三)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应注重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准确简练、文明幽默且富含逻辑性的语言,不仅可运用至讲解动作技术上,还可用到思想、精神文明的教育上,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帮助学生的教学情感的陶冶,激发起好学情绪。
教学语言艺术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还影响学生终生的体育情结。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出优美的教学语言艺术,并不断提高及完善其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积极、进去的语言激励学生。如何巧妙运用教学艺术组织教学及完成教学目标,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大专体育教育艺术策略的意义
体育艺术是现代体育文化的大势所趋,其对现代体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借以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可以培养出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以全面发展其身心这不仅是体育教学艺术的教学目标,更是一个重要高等教育目标,同时亦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应重视、研究及关心的问题。现代的教育论认为,学校潜在的意义在于限定在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于各种环境中独立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大专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大专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采取高效有力的措施,培养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及基本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阶段性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转向,是我国大专体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体育教学艺术策略符合体育教学的时代需要。上文可知,现代教育理论中学校意义在于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于各种环境里独立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大专的体育教学方向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基本技能,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艺术人文内涵对大学生行为趋向、心理感受、文明导向、道德升华等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体育教学艺术不仅能是大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健全其人格,提高其审美情趣、培养其价值观与终生体育兴趣。
(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满足大专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其中这一目标不仅包含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水平,还包含了发展丰富其体育文化素质与体育人文精神等。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出各级优秀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任务之一便是把全面整体的发展作为目标,促进人性完满、身心和谐发展。所以,体育教学艺术策略不仅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的需要,还是太高其体育素质、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满足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大专体育教学至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运动能力,忽视学生的参与兴趣、合作意识、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体育教学艺术则可充分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其本质价值功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意识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关心社会,使得其懂得正确理清竞争、合作间的关系,促进校园文化丰富及活跃,以及促进开展、实施全民健身的计划。可见,这种在现代人才的培养观念基础上的教育形式,满足了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亦将素质教育具体化。
(四)体育教学艺术策略有利于实现大专体育培养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确立下,大专体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专均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课程结构的优化,发挥大专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交叉渗透的作用,把体育教学艺术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以全新的角度及全新的方式去教育大学生,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这充分地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大专体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大专体育实现其培养目标。
五、结 语
体育教学艺术策略将体育和艺术有机地一起融合,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体育需求、艺术需求。体育艺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的道德、伦理与社会规范方面教育的作用,拥有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效。不仅如此,对大学生体育教育实行体育教学艺术策略,也是我国培养大专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更是现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概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8.
[2]周志俊等.体育教学艺术现象新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68-72.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7.
作者简介:杨淑英(1982.9-),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学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职研究生,福建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