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散打中尚圆腿法的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3
  摘要圆渗进武术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武术中尚圆腿法技术、战术、劲力以及同国内外搏击项目比较,结论是“后发制人”,一切都在圆中完成。
  关键词尚圆武术与哲学具体的圆抽象的圆后发制人
  中华武术是中国知识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圆渗进武术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武术散打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通过对武术中尚圆腿法的技术、战术、劲力以及与国外类似中国武术项目的比较,结论是其技术基点是“后发制人”,一切均在圆中完成。
  一、中国文化与中国武术
  中华武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蓬勃发展,不管是民间武术活动,还是近代、现代竞技运动,它始终离不开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兽之间的斗争。“人与人的本能活动尚不能称为武术,一旦发展到各种技能、技巧的肢体活动,从本能自卫变成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攻防格斗技术并对社会生产发生一定的作用时,这种技术就有了武术的性质。”而圆在武术中,特别是武术文化、武术技能、技巧方面有着重要的比例和重要作用。
  (一)从整体来看,圆渗进中国武术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是华夏文化影响的必然。当然,同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一样,“中国武术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实用技术作为基本哲学原理的自然引伸,被一定的区域文化所影响。”武术同区域文化的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尚可以称之为圆文化和圆武术。作为一方的最高君主或者统治者,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盛影响了整个东方大约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中国古代,学者们就建立了丰富而又复杂的哲学和宗教体系。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明孔子已经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宇宙之间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中国地域广大,每一个省或者地区都有比较独特的风俗习惯,从而产生了相对独立的各个亚文化群体,这个亚文化群体的结合,又形成了整个的中国文化群体。”而在中国武术中,已经形成的各种动作则侧重于给人一个较长时间的深思静想。上千百种的武术动作中,一些是专为养生而设计的、一些则专门用于防身、另一些是用于军事操练。尽管这种武术动作各成体系,但是它们之间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展示了“中国人想进一步了解和解释宇宙本源的一种愿望。”人和动物都将返朴归真,何况在人的意识下所创造的一切,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抽象的圆。在中国武术中,无论是南拳还是北腿,在国际体育大环境下,尤其是武术的对抗比赛中,都可以归纳为拳法、步法、身法尚圆,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圆。
  (二)武术和哲学都把人作为自己的聚焦点,追求人的完美,人格的完善以及人生价值和人类理想社会的实现,是武术和哲学的共同目的和使命。只是在追求过程中,哲学所采取的是一种思辨的方式来表达其目的;而武术则是通过感性实践的方式——人体运动形式来实现它所追求的目的。武术在竞技中表现形式不如哲学那么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正所谓:一拳只不过是一拳,一腿也只不过是一腿。通过技能、技巧等表达它所要追求的目的和效果。
  诚然,中国武术是中国知识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况且深受几千年儒、道文化的熏陶。就个体而言,尚圆的武术动作中,各式太极拳,太极推手,八卦的身法、步法及转动,戳脚,查拳的抡臂、腿的摆动,南拳滚桥,腿法的鞭打等,不管是无形的,还是下意识的,以及意识形态下的,几乎都可以被武术散手尚圆的手、身、步、腿法所借鉴,尤其是腿法得到了升华。
  二、对几种尚圆腿法的技术分析
  (一)前鞭腿
  散打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武术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所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武术散手有较高实用价值。
  实用是武术散打的核心,所以实用是衡量散打动作好坏的标准。鞭腿是散打中常见的、打击威力极大的一种腿法,它可以任意攻击对手的上中下三路,速度快、力量大、转换灵活,故常常被运动员所采用。前鞭腿在起脚前一定不能有预示动作,否则会过早的暴露意图,影响打击效果。使用鞭腿时重心一定要前移,不能够后仰。不能够以脚为支持点向后挺膝,强调以膝为基点向前挺膝,否则,力量就送达不到脚背。动作要舒展、发力要冷脆,腿在运行之中肌肉不能过于紧张,只可以在击打对方接触面的瞬间发力,否则既影响速度又消耗体力,更为严重的是打不出爆发力。支撑腿不能够弯曲,不能够坐胯,胯不仅要送出去,还要送到位,否则就没有好的攻击距离、力度和着力点。掌握好鞭腿动作运行路线、起止点、发力顺序是建立良好动作定型的必备条件。在对抗中表现为:直接起腿突然、隐蔽性好、命中率高。膝和髋稍微向前顶,既缩短了动作的运行路线,又兼顾了发力的角度;稍稍转体、翻胯、送髋能缩短打击距离和增强打击力量。攻击腿偏离自身重心三十度左右滞动,活动角度适中(角度小,打击不够狠,角度大,暴露空挡大不利于防守),增强打击效果,腿部肌肉有张有弛,既节省了体力、增强了动作杀伤力,又加快了动作的速度。脚腕、脚尖紧张、绷直有利于保护脚;支撑脚的脚跟转动向前移动,有助于放出胯,增加打击距离、保证重心控制平衡、加快动作击打后的回收速度。
  鞭腿多用于防守后的反击,进攻的同时,上肢积极地防守,即使落空,也不至于被动挨打。戳脚有谚语:“以脚为主称独步,脚打七分拳打三,一步一脚无空走,变化无端脚法全;练腿应当有软腿,运脚为劈任自然”。
  (二)扫腿
  中国武术重于用腿。首先,用腿比较隐蔽,因为腿居下方离对方视力远,用腿进攻不易被对方发现,特别是在上肢掩护下的扫腿。拳谚有:“一寸长,一寸强。”“手去脚不动,打人不能胜。”扫腿击打距离长,击打面宽,长则攻远。在中、远距离就能够发挥其特长。以后扫腿为例:左腿屈膝全蹲,脚前掌为轴,两手伏地向右后方扫转一周,展髋,右腿向左后方弧线擦地而起,直腿后扫,脚掌内扣并勾紧,力达脚后跟至小腿下端背面,攻击对手。低身、转体动作连贯、速度快,借以带动扫腿,加快动作速度,增强力度。若对方以踹腿、蹬腿进攻时,突然下蹲闪躲,继而用后扫腿击打对方支撑脚脚踝处,对方猝不及防,甚至摔倒,失去实战能力。扫腿扫得太高,很容易被有经验的对手所利用,使自己处于劣势;后扫腿力量不足以扫倒对方是非常危险的;不过,对付刚出道的新手和心理素质差的对手就容易奏效,而且成功率也较高。
  使用后扫腿时遵循“彼不动,我不动;彼不动,我引动;彼欲动,我先动;以静待动;彼忙我静待,以快制慢,避实击虚”的技击原则。
  (三)转身鞭腿(转身横扫腿)
  转身鞭腿在腿法中,以凶狠凌厉著称,其实用价值特别大,踢、击打命中率高大百分之八十,在旋转性腿法中没有与之匹敌。转身鞭腿是以腰、支撑脚为圆心攻击腿为半径,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成弧线运行,命中区域在半圆内。故其踢、击打范围广,命中率特别高,在相同的腿法中占的时间长,所以在时间、速度、距离上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在中、远距离发挥其威力,主要用于重创对方的肋部、头部、颈部等要害处。若运用转身鞭腿攻击对手上盘,那么运动员首先要注意抬高膝部,因为在扫踢实施过程中,进攻后极易受到阻截或反攻。所以抬高小腿极为重要,它还可以起到节制对手反击的作用。其次,由于这一招借助身体前冲的惯性,因此,使攻击的力量增强,在实施的过程中,上体要适当地后闪,以利于进行高位踢击和强化攻击力,切不可以将腿预摆后再踢出去,这样会减慢击打速度,还会暴露击打意图。
  (四)旋踢腿
  旋踢腿属于重创型腿法,且属突发性动作、打击力度大,打击速度快,充分运用了转体的势能和惯性,故被创者往往失去平衡而倒地。常用此腿法对付有经验的对手,这种腿法对付直线进攻而又未到达进攻范围的对手是非常有效的。旋踢腿虽然打击弧度较大,但却以其旋转速度快,力度大、打击目标明确的特点,成为最能够体现至简、至灵、至猛自由网络的骨干腿法之一。旋踢腿是比较难掌握的腿法之一,因为它在踢击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当背对对手时,还要击中目标,所以在运用该腿法时要集中精力,把握时机、选择适当的打击角度和充分借助于拳法的佯攻,才能制敌于瞬间。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佯中有攻,先防后攻,正所谓“兵不厌诈”是也。
  三、尚圆腿法与发劲
  (一)无论是民间武术表演,还是竞技比赛至于发劲在武术散打中是至关重要。掌握了旋转性腿法发劲的高手,往往一击之下至人于死地。《本劲功》认为:要发劲先得劲,得劲之后才能发劲。发劲之劲绝非死力,它是一种有别于气力的劲力,源于全身,聚于一点,灵动活泼,由意感统帅,非静心、细心揣摩者不能得之。不仅如此,还要“我体合于心,”心全于中,形全于外,外顺内合,且“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转脚、挺髋、送胯,力达脚面以协调外部动作之间的贯穿完整需要一气呵成。
  (二)鞭力就是发劲的捷劲
  鞭力需要意感调配,张驰有度,动作顺了还需配合相应的意象,才能练得出浑厚笃实的本能劲力。鞭子抽打的力量是很强的,因为发力者的力量通过鞭把经鞭身毫不阻滞地经鞭尾直接打击目标。而发劲的力量恰同鞭力,它不是某一部分的劲力,而是全身的劲力。“蓄劲如张弓之弦,发劲如放掉之矢。”松是蓄力的过程,紧是发劲的一瞬间,它通过腰部的旋转,脚步的进踏,上身的舒展把内劲爆发出去,恰似水乳交融,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出劲神速,又象绳系铁锤击物一样,力点集中,劲沉而猛,它不是后天之死力、蛮力、拙力,而是一种穿透力、杀伤力极强的特殊劲力。
  四、尚圆腿法的战术分析
  (一)战术
  战术是一种比对手有先见之明的能力。散打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它以谋略为主,核心是“制人而不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主动权。为了争取主动权:一方面对自己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对对手要抑长制短。运用战术必须有准确的判断力和发现破绽的能力,以及预见性和勇气。力量是贯彻战术的前提条件,但是单单靠力量是不能保证取胜,还必须靠与对手做理智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自己的技能。一位优秀的运动员,首先是以灵活的步法控制距离,然后用适当的假动作、佯攻和短促而有力的打击来破坏对手的节奏。
  (二)角度
  武术中的角度一向被人们重视。
  作为一名优秀拳手必须掌握运用好散打中的角度。在比赛中拳手不断的移动步法,结合身体上下、左右、前后转动,寻找有利的角度,没有步法和身法的配合就不存在角度,它们是鱼与水的关系。欲想用前鞭腿或者转身鞭腿进攻对手,则可以运用上肢的佯攻后,使用前鞭腿或转身鞭腿;先牵制对手,然后出其不意而攻之。只要寻找到合适的角度,创造了良好的战机,往往会一腿定乾坤;同时,还可能在劣势情况下败中取胜,扭转战机,反败为胜。如在对手强攻之时,我可以多撤一步,然后转身后扫、后踢,往往会击中对手,从而取胜,以动制动、以快制慢、以不利转变成有利,获取最终胜利。
  (三)进攻与防守反击
  在进攻中,速度敏捷的腿法可以做出最有用的踢击,应该抢在对手未来得及防卫和避开之前,便起腿攻击;同时,还要使对手无法利用你进攻中所暴露的破绽进行反击;要努力通过猛烈的组合拳、旋转性腿法击打对手,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影响。特别注意进攻后的落脚和恢复实战姿势。
  反击是一种妙策,运用起来相当安全。而对于对手来说却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为他在逼近时容易遭到反击。如果和一个与自己技术差不多的对手交锋,可能会因为对手在发起进攻时处于暴露状态,从而使你占据优势。然而,无论怎样,你必须保持防御状态以等待对手露出破绽,引诱对手先攻击,比等待对手主动攻击时,在后退或者后撤中迅速退出对手打击范围,充分运用前扫、旋踢攻击对手。反击技术,应在刺激对手发出攻击或自己故意暴露出破绽引诱对手上当之后再运用。反击时应避开直接进攻,而在对手失去身体平衡或者防守薄弱时打击他,正所谓“避实击虚”。
  五、中国武术与日本武术之比较
  武术中,基本哲学原理的差异导致了中国斗式与日本斗式的不同。中国武术注重理性的东西,将武术动作练习看作是解释宇宙的钥匙。而日本武术则侧重于练习对打的具体方法,日本教练可能会告诉你提起腿时,你应该如何加强踢打力度,如何保持身体的稳定沉着。中国武术教练在讲授同一个问题时,可能会用一棵树作对比,通过观察树与宇宙间所存在的联系,让你理解踢腿时应该采取的正确姿势。
  中国武术尚圆是抽象的,日本武术尚圆则较为直接。
  日本武术侧重于力度、准确性、直接性,是因为:日本人将武术主要用于军事防卫。比如:与中国的一种扑杀技术比较,日本的扑杀技术概念是直接反攻袭击者,不似中国武术会间接迂回防卫。中国武术与日本武术的两个区别点在于:“气”,日本武术中的气象激光,是一种穿透力;中国武术的气象炸弹,爆炸之后,“气”力可以爆发到多个不同的方位。另一点是:日本武术动作图解成“H”形或者“工”形;反映了日本人倾向于练习单纯的进攻或单纯的防卫技术。中国武术更多时候是走“圆”形,说明中国人一般讲究防与守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自然有颇多相通相同之处,东方武术不仅是武术,它的终极不是技术而是“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六、结论
  散打尚圆腿法技击基点是“后发制人”,在哲学中表现形式为:“是此亦是彼也。”(庄子语)“化”即“打”,“打”即“化”,一切均在圆中完成。
  参考文献:
  [1] 方汝缉.新疆岩画中的古西域武术.新疆体育.1995.2.
  [2] 杨红.比较中国武术与日本武术.搏击.1995(5).
  [3] 惠蜀.体育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8.
  [4] 魏峰.截拳道腿法功夫.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11.
  [5] 张锋.边腿浅谈.武林.1996(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可国民体质十年来却不断下降,体质的下降尤为突出。造成现在大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本文在对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和为今后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些许帮助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兴趣原
目的:评价麦粒灸百会穴配合针刺疗法对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颈性眩晕日常宣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治疗湿热下注证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阴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证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
校园安全,关系着学生的生命健康,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大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侵入到了校园这块净土,导致校园安全
目前,瑜珈作为一种减压减负、舒放身心、塑身美体的锻炼方式,深受我国广大中青年女性的喜爱。然而,有关瑜珈运动对健身效果影响的验证性研究还比较少见,有必要加强研究。本文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2  摘要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经历了千年风雨,其价值功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即由古代的生存需要转化为现代的一种审美文化。文章以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进行解读,以期为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武术生存审美发展  出于对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