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饮酒情况及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

来源 :世界临床药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银屑病与吸烟、饮酒的关联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后期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整合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银屑病专病门诊数据和“上海慢病人群队列”社区居民调查数据,应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11.29)岁,36698名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56.36±11.29)岁;银屑病患者的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83%和22.92%,饮酒率和现在饮酒率分别为16.94%和15.14%.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OR=3.63,95%CI:2.65~4.99),现在吸烟率(OR=4.77,95%CI:3.38~6.73)明显高于社区居民;饮酒率(OR=1.87,95%CI:1.40~2.52)和现在饮酒率(OR=2.38,95%CI:1.72~3.30)也明显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和饮酒率高,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发病存在关联.建议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银屑病患者对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银屑病复发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帮助患者积极戒烟和戒酒,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微信式延续护理对门诊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借助微信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同组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
酒精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复饮率极高.作者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Aβn 25-35损伤PC12细胞中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n 方法: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及不同浓度的黄芩素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情况。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黄芩素组。对照组、模型组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雌二醇组加入1×10n -3 μmol/L雌二醇DMEM培养液,黄芩素组加入1 μmol/L的黄芩素的DMEM培养液,干预2 h后,模型组、雌二醇组、黄
目的 分析国产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并检测其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萃取蜂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析设备鉴定结构,最后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国产蜂胶中共分离出11种有机成分,其中4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杨芽黄素、白杨素及3-乙酰短叶松素,占所有活性成分的43.6%.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以上4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杨芽黄素体外抗菌效果最佳.结论 蜂胶在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或辅助抗真菌治疗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目的 回顾性分析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平均PASI评分治疗前为15.30[12.00,19.65],在治疗后12、24及52周分别为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阐明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二妙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标来源于TCMSP数据库.选择二妙丸靶点与多个数据库中特应性皮炎相关靶点的重叠靶点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构建PPI网络,阐明和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将主要药物作用靶点导入Metasscape平台,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构建并分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确定了29个具有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关键化合物为β-胡萝卜苷、β-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获得性慢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天然药用产物(natural heallth products,NHPs)因其相对安全,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草药、营养剂、氨基酸及脂肪酸类NHP在抗白癜风研究方面有一定新进展,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将结合近年来NHP在抗白癜风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甲下黑素瘤(subungual melanoma)是起源于甲母质的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属于肢端恶性黑素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损较宽、颜色不均的甲黑线或甲下边界不规则的斑片.由于存在诊断延迟,常导致病情进展,预后不佳.晚期甲下黑素瘤可发生转移,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临床诊疗现状,阐述甲下黑素瘤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及诊治进展,为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皮肤表面皮肤菌群和皮肤屏障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招募健康女性受试者100名.每个受试者选取眉间、肘窝、虎口共3个部位,分别进行水分(capacitance,CAP)、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sebum,Seb)和pH非创检测,并进行菌群检测(Sa,Se,La,Maf,Pa,Pse),分析皮肤屏障功能与菌群定植的相关性.结果 眉间部位Sa阳性组TEWL高于阴性组(P<0.05),肘窝部位Sa阳性组TEWL/水分比值(T/C)高于阴性
目的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给上海市的麻风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2000年至2019年上海市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2000年至2019年报告的新发麻风病例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重点关注流动人口麻风病例.结果 上海市2000年至2019年共诊断新发麻风病例145例,其中户籍居民病例16例(11.03%),流动人口病例129例(88.97%).流动人口病例分别来自国内15个不同省份.流动人口病例比户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