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主导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校机电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具体案例,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入手,对以教育功能为主体、校办企业为基础的主导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管理体系、运作体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基地建设实践作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学校主导;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思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参与者,笔者结合我校机电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案例,就中职校主导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当前中职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在中职校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该选用何种模式呢?经调研,常规管理的模式可以有三种:一是学校模拟教学自主管理模式,二是以企业为主委托一家或几家企业参与管理模式。三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三种管理模式各有特点。
  1 学校模拟教学自主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量采用教学机床、模拟机床,学校实行自主管理的模式。课程改革初期实训设备不足,很多学校多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拟实训教学。主要通过“知识的传递——接受、技能的示范——模仿”程序实施,具有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较易理解掌握,技能形成“形象”,正确的动作不断被强化、错误的动作不断被纠正,教学效果较好等优点。但是由于生产真实感不强,缺乏职业意识和质量意识,而完成的产品是纯消耗性的课题作业,实训成本极高,学生毕业到了企业一线,不能及时适应生产要求,废品率很高,出现在校“高分”、顶岗“低能”的现象。
  2 以企业为主参与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多以企业进驻或企业租用学校设备的形式为主,学校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学校可依托企业带来的生产任务有效地开展生产性实践锻炼,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工料有效地降低实训成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性环境。但这类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要求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演变成企业办学的趋势。由于企业的管理占主导地位,在实际的生产教学管理中,学校教学功能降低,学校的地位也常常处于依附于企业的模式,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科学发展。
  3 中职校主导式生产性实训管理模式
  这种主导模式是学校为主导,依托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注册公司,建立具备企业资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管理模式主体是学校,企业或公司也是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的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角色分别转换为师傅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参与的生产性实训。管理上抓住教育性质为主,企业性质为辅的本质,以实践教学而不以纯盈利为最终目的,通过企业生产的盈利反哺实训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现场,又可以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通过实训基地企业性质的管理机制进行固定产品生产,运用价格优势开展与地区间的大型企业相对固定产品的来料加工服务,承接一部分实际生产任务,如相对固定的轴、孔类零件以及一些标准件,分组交叉加工,使学生从产品的工艺到零件的加工、产品的检验、劳动纪律的养成、设备的保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真实生产的机会,同时使实训成本得以极大降低,若管理经营完善,还能实现盈利。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挣取工作奖励津贴,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掌握生产实践技能,走出校门就能顶岗操作。
  
  二、中职校主导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以教育为主体功能的运行方式、以企业化的管理为机制、以生产性的培养为模式。为此,我校先后注册成立瑞奇顺机电有限公司和安博机电有限公司两个企业,依托这两个企业建设以中职校为主导的机电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管理组织包容三个层面。
  1 以教育为主体功能的企业化管理体系
  瑞奇顺机电有限公司经营生产无纺布及纸品机械:安博机电有限公司注册为一般纳税人公司,开展机电产品对外加工生产。这两个企业都是以学校设备为基础,学校机电专业部的管理者及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师傅,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专业教师在企业开展过程管理与教学考核,生产与考核都以企业模式运作。专业部的各个职能科室分别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对应,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职能部门。
  中职校主导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体系如图所示:
  2 以教学质量为目标而不以纯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化运作体系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以学校为主体,因为是以企业化方式运作,当然可以盈利,但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应以纯盈利为最终目的。而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校教学成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与企业理想接轨为最终目的。
  首先,实训基地的业务部门运用价格优势,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联系各企业单位,寻求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任务订单;第二,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部门结合机电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将按生产的具体情况对加工件进行重新整理,编制成学生生产性实训计划安排表,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转化为适合教学的项目;第三,实训基地的岗位管理人员按教学生产部门的要求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完成教学和生产两项任务,同时对生产性实训教学进行管理与评价;第四,实训基地后勤部门根据教学生产部门下达的用料计划和生产性实训进度,组织进行材料购买和备料安排,并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正常运作。后勤部门还要根据生产性实训计划、生产性实训管理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工作奖励核算与发放。
  3 以产品项目为标准的企业化评价体系
  生产性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和合理,将对能否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起重要作用。
  我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机电专业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借鉴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强化过程考核。一是实训基地采取了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在实训全过程的企业化评价模式,在项目产品实训时采取引入产品质量观念,实行定量评分、定性评价结合,将产品分为合格产品、可修复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等不同等级。用定量打分了解各项技能掌握情况,用定性等级评价加工能力;二是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相关课程时。以班组为单位,在生产规范、专业技能、工作态度、项目产品的完成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实训结束时上报实训基地,与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工作奖励挂钩,同时作为相关项目实训课程的成绩记录在案。这样把团队合作、质量管理等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具体专业项目实训的整个过程,有利于以产品生产为人才培养载体的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学生技能掌握与产品项目相结合的企业化评价体系。
  
  
  三、对中职校校内主导式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
  
  1 实训基地业务部门如何承接实训性生产任务
  基地业务部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专业教师,要保证实训效果。接单的原则,一般为数量大、时间长、结构为中初级工操作层面上的,如标准件、法兰、螺纹加工、孔轴加工为主。这样一些零件不但可以依靠实训基地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争取到订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行产品项目整理,符合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的要求。
  对于一些具备较高难度的小批量零件,进行有选择的承接,选择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这些零件一般由专业兴趣小组利用小组活动时间来完成,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拓展有很大帮助,也是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学生练手的好机会。
  2 实训基地教学生产部门如何实施教学生产
  教学生产部门接到业务部门的生产订单后,按照相关专业工种教学目标和培养标准的相关要求,将生产订单的生产任务分解为不同专业工种、不同教学项目,再依据学校相关专业实施性实训教学计划把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的不同课题,分班组将企业订单的产品穿插于学生的实训中。由于所接的企业订单数量一般较大,有利于实训教学课题的编排。部分企业订单产品经分解后不能涵盖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则由专业实训组拿出相应的补充训练课题进行指导。
  3 实训基地后勤服务部门如何进行核算管理
  一是成本核算,除正常上课时间不包括管理费用和教学费用,其他如材料费、水电费、设备工量刃具损耗到加班工作量的奖励等完全按企业模式开展。每年通过生产性实训可为学校节约实习材料费10余万元,还创造利润约10万元。
  二是工作量奖励核算,将所加工产品利润中拿出20%根据“181”(再从加工质量、工艺方案、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上对加工合格产品的学生评出10%优秀、80%良好、10%合格)的分配原则作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奖学补助金,用于学生改善生活或购买学习用品,减轻家长负担的同时也使学生培养了独立生产的能力,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生产性实训奖学补助金的发放,也大大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成本。
其他文献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目前拥有艺术系、信息技术系、现代服务系三大特色专业系共17个专业,其中美术绘画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该专业开办27年来办学特色鲜明,是南京市唯一的以“
介绍了平板式悬架系统试验台,并根据键合图理论建立了整车-悬架系统的仿真模型,最后提出一种可以根据平板试验台测试的结果,应用键合图仿真模型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和
“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之所以“热”,说明我们职业教育的专业对接产业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就业不对口,而企业却找不到合格员工;学生手握大把技能证书,而上岗后却需企业组织再培训;企业有心留住学生。而学生义无反顾地拂袖而去,等等。“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难解的课题。专业和产业是两个既独立又联系的领域,各自都有众多相关的主体要素,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而又广泛的联系,要让任一主体独自破解课题,都是不可能
科技情报检索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科研成果评价的必要手段。课题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 ,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分析。本文通过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的两个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