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后处理模式的动态规划分析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重要途径。该文提出了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对不同的粮食产后处理模式及处理环节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和优化。根据浙江省主要产粮地区粮食产后处理各环节损失和处理效率实际测定的结果,分析的各处理模式的处理效率和损失,提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对策。
其他文献
叙述了化工检修安装中的设备制造缺陷的现场消除。采用此种现场修复技术,解决了棒磨机的齿圈与筒体法兰连接孔错位的问题,修复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为合成氨系统提前开车
将4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卡培他滨联合唑来磷酸组(治疗组)及单用卡培他滨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评价
对2008年2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例脑干出血病人进行急救措施、基础护理措施、气管切开措施、并发症相关措施、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从而增加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的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和苹果酸酶(Me)进行了基因频率分析。所研究的草木樨种群具有较高的多态性(A=3.0,Ho=0.346~0.401),将草木樨种子暴露于HgCl2溶液(30mg·L-1),萌发后测量各幼苗的上、下胚轴长度以及测定其基因型,判定各基因型与上、下胚轴长度的关系。ANOVA分析表明,对照组中Me-A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在外施PbCl2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米对重金属元素Pb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