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多枚针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病人的疗效观察

来源 :实用老年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i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高龄老年人,此类骨折疼痛剧烈,出血量大,手术固定困难.针对其常用的手术内固定方式主要有髓外固定系统(以解剖板固定为代表)和髓内固定系统(以股骨近端防螺旋髓内钉为代表),但这两种手术方式对麻醉的要求较高,甚至要求输血、输液,术后管理更是需要特殊处理[ 1?2].对于无法接受以上两类手术的病人,一般采用床头下肢牵引,使病人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此方法护理难度高,可增加病人感染等并发症风险,甚至直接导致高龄病人死亡.如何既能简化手术过程,降低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又能快速地进行复位并固定骨折,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科对51例≥75岁老年转子间骨折病人应用多枚针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循环滤泡辅助T细胞(circulating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cTfh)在老年T细胞淋巴瘤病人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T细胞淋巴瘤感染病人、健康对照者以及采用药物治疗的T细胞淋巴瘤病人各5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Tfh细胞表面相关分子标志物CD134,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表面相关分子标志物分泌的IL?4、IL?21等相关细胞因子,比较3组结果差异.结果 T细胞淋巴瘤感染组外周血CD134比例为(22.30±6.45)%,高于健康对照组[(3.70±
目的 探讨血清OX40和OX40配体(OX40L)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2019年本院14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和5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OX40和OX40L水平.采用NIHSS评价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将其分为轻度缺损组(n=32)、中度缺损组(n=72)和重度缺损组(n=42).出院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价,并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49).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脂蛋白(a)(Lpa)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对象性别、年龄、病程、BMI、SBP、DBP、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LDL?C、HDL?C、TC、TG、Hcy、Lp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UCA1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针刺治疗对老年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行血液净化的老年尿毒症病人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液灌流组、针刺+灌流组3组,每组15例.记录基线及治疗8周后病人临床资料,检测血BUN、肌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血清hs?CRP、IL?6水平,并计算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ingle?pool Kt/V,sp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
目的 探讨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老年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南通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列缺损老年人3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修复前正畸组(n=15)和直接修复组(n=22).治疗前后,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14(OHIP?14)对病人口腔健康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正畸组OHIP?14量表疼痛与不适维度得分高于直接修复组(P<0.05).治疗后,2组OHIP?1
目的 对比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单独接种与联合接种对老年慢性病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选取150例符合接种条件且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部接种疫苗的老年慢性病人群(年龄≥60岁),按照疫苗接种先后顺序分为3组,肺炎疫苗组50例仅进行肺炎疫苗单独接种;流感疫苗组50例仅进行流感疫苗单独接种;联合接种组50例给予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联合接种.比较3组疫苗接种后病人就诊及住院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肺炎、流感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接种组的减少就诊数、减少住院数高于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1?2].近年来,脓毒症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识别并判断脓毒症病情,尽早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对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糖代谢通路中重要的限速酶之一.丙酮酸在LDH催化下通过接受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的氢被转化为乳酸.LDH 是多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和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 LDH水平在脓
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和不可逆性的痴呆症,全球≥65 岁老年人中AD 患病率为4%~7%,占所有痴呆类型的60%~80%[1];我国≥65岁人群中 AD 患病率预估为 3% ~ 4%,约占痴呆的60%[ 2?3].轻 度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认知发展为AD的过渡阶段.据报道,从MCI到AD的年转化率为10%~15%,随访6年大约80%MCI 病人将转化为 AD[4] ,但并非所有MCI都能进展为AD.由于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骨折类型[1]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术中出血是此类手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术中视野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机体多器官负担[2].因此,临床上亟需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死观成为国内老年安宁疗护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基本上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结局,但是当死亡真正来临时,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其死亡过程和死亡带来的影响感到焦虑[1].如何让老年人实现生命尊严,更加自然、安稳地走完最后一程,如何体现老年安宁疗护中的“身?心?社?灵”照护,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安宁疗护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国外老年安宁疗护发展经验,探究老年人生命教育在老年安宁疗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推动、促进新时期老年安宁疗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