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教学法探讨

来源 :科技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类课程门类日渐增多,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理论知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为教与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往往只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具体的操作即可,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技能之后,项目教学法就成为教师的首选法宝.文章对当前项目教学法运用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得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
其他文献
由于IT行业的高薪和较多的工作机会,IT培训行业在当下的中国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在实践中,IT培训行业存在不少乱象,比如竞争激烈无序、虚假宣传、虚假包装学员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行业问题,我国可以通过扶持一批优质的IT培训企业,并依托它们进行行业自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靠专项行动,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培训机构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应该不断提高.
文章基于对高职院校虚拟现实编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构建了虚拟实现编程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并将该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该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提出迫切要求.制造业相关技术技能人才主要依靠高职院校培养.目前,很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创新意识培育观念淡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发展以及创新型制造强国建设.文章主要阐述新时期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的紧迫性、培育研究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随着医药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影响,对药学专业药学服务方向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对药学专业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变化,提出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经验.
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物业服务质量管理课程为例,针对目前专业课程中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通过深挖劳动教育教学元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成劳动教育的校企合力以及将思政教育、信息化技术贯穿到劳动教育教学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德,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
[目的]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共采集奶样1236份,通过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脱纤维无菌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对样品连续划线培养后并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中共分离出疑似葡萄球菌7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31株、链球菌371株.
[目的]为了解决牦牛人工授精中所遇到的发情鉴定不准确、受胎率低、繁殖员对人工授精技术掌握不够等诸多难题,以提高母牦牛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方法]笔者在牦牛杂交改良中采用牛可视输精枪和排卵测定仪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取得了明显的杂交效果.[结果]采用娟姗牛冻精用排卵测定仪和可视输精枪进行人工授精的母牦牛受胎率、产仔成活率、繁殖成活率等指标均比用直肠把握输精法人工授精的高.其中用可视输精枪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73.78%,比直肠把握输精法(57.48%)提高16.30%,产仔成活率为96.52%,比直肠把握输精法(
[目的]分析热应激对科尔沁牛和科尔沁肉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体况相近、身体健康的母牛各20头,分别在热应激(夏季)和非应激(春季)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指标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下,科尔沁肉牛血清中的SOD、GSH含量差异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T-AOC含量有比科尔沁牛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1);在非应激期间科尔沁肉牛和科尔沁牛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科尔沁牛和科尔沁肉牛血清中的SO
针对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课难以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公共课与岗位结合不深、实习安排滞后等问题,基于校本特色和专业特色,从无人机在安防产业中的应用出发,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形式,以打造“无人机+安防”创新创业平台为目标,对智能制造背景下安防产业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实践证明,该课程群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能促进教师跨专业交流和师资能力提升.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2015年开始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如今已近走过了第七个年头.通过对七年的参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参赛学校、参赛学生、参赛项目数都呈几十倍的增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浪,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