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子宫肌瘤分型及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分型的诊断及其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确诊为0型26例、Ⅰ型35例、Ⅱ型25例;对所有患者行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检查,并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电切术中使用超声监视为超声监视组(n=46),未使用者为无超声监视组(n=40),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8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率为81.40%(70/86);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检查的总检出率为94.18%(81/86),两种方法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3,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0型、Ⅰ型、Ⅱ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508、0.842,分别低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诊断的0.950、0.517、0.940.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0型、Ⅰ型、Ⅱ型的灵敏度(76.90%、94.30%、80.00%)和特异度(90.00%、45.10%、91.80%)均低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诊断的灵敏度(92.30%、100.00%、92.00%)和特异度(98.30%、49.00%、96.70%).在0型、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的手术治疗时间(t值分别为15.464、18.263、15.468)、术中出血量(t值分别为36.745、23.895、19.104)、并发症发生率(Fisher检验P值分别为0.039、0.030、0.015)均显著低于无超声监视组(P<0.05).在0型、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无超声监视组(Fisher检验P值分别为0.015、0.039),而在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复发率与无超声监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96).结论 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相比,后者检出率更高,且在其监视引导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妇科确诊的PCOS患者109例,测定患者血清AM H、性激素水平,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PCOS患者不同AM H水平的性激素及IR值的差异,以及性激素、IR对AM H的影响.结果 对PCOS患者,根据血清AM H检测值按百分位(75%)进行分层,随着AMH百分位逐渐升高,体质量指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维生素B12表达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MDS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LDH、β2-MG、SF、维生素B12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MDS的诊断价值.将研究组患儿按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为低危组(15例)、中危Ⅰ组(22例)、中危Ⅱ组(20例)、高危
目的 探讨妊娠期哮喘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收治的87例妊娠期哮喘孕妇为观察组,另取同期87例体检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应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孕妇的人口学特征、居住环境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妊娠期哮喘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孕妇的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0,P<0.05).两组孕妇家庭环境的室内装修、饲养宠物、人均居住面积、家中是否有潮湿发霉情况、是否经常使用空气清新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
目的 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雌激素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的POI患者2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孕前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为28~40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OI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妇女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分析PO I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其PD-1表达量与
目的 探究miR-203a-3p通过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影响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10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0例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203a-3p的表达.体外培养SKOV3细胞,将miR-203a-3p和pc-VEGF-C单独或者共同转染于SKOV3细胞,实验分为:Control组、miR-203a-3p组、pc-VEGF-C组
目的 探究多模态影像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组(浸润性乳腺癌,n=89)和非浸润组(非浸润性乳腺癌,n=31).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CEUS及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影像学定量参数与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 PS)和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癌组织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164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N AC T-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41例)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1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p53、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水平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CT-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2035例产妇及4070例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和双胎新生儿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7例,194例)与剖宫产组(1938例,3876例),分析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双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在2035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83±4.44)岁,平均分娩孕周(35.23±2.1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327.84±486.11)g,双胎之大平均出生体重(
目的 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值情况.结果 ①在培养的1200例V 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20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9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对比二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和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不清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4、5.306,P<0.05).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