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半导体激光器外部散热设计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半导体激光器外部散热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于流体固体耦合传热问题, 建立对流导热耦合传热模型和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k-ε方程联合控制方程组, 按照给定的边界条件, 利用数值方法进行迭代计算, 求解出高精度的数值结果。对一只最大热功耗15 W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外部散热设计铝合金片状翅片热沉加轴流风扇强制风冷方案, 用CFD方法进行模拟仿真,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可以较好地满足总体热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在利用小波变换解决脉冲星含噪信号去噪问题时,阈值的选择及阈值函数的构建决定去噪效果的优劣。首先结合小波变换的性质分析噪声小波分解系数的分布特性,并结合软、硬阈值函数的构造特点构建了一种非线性的双参数阈值函数;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参数大小以使阈值函数可自适应地改变位置和弯曲程度,进而得到良好的阈值函数去噪模型;在分析噪声小波分解系数随分解层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对统一阈值选取策略进行改进,引入梯度衰减因子构造一种基于各分解层噪声均方差的阈值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小波域消噪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明显改善X射
中性点是大气偏振模式的重要分布特征之一,在偏振光导航、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探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分析大气偏振模式的偏振度分布特性和中性线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中性点检测识别方法,实现了对中性点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实现了对实际大气偏振模式中性点的识别。其中,基于中性线相交特性的中性点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偏振度分布的中性点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正午时分,优于基于中性线相交特性的中性点识别方法。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中性点的检测与识别精度。
美帝贝耳电站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新技术,可将照象底板上产生三维全光图象时约1呎的景深限制增加至4呎。其法是使照明的激光束接连分裂,每个分裂出的光束照明物体的不同部份,因而采用一般的全光照象曝光时间,其照明区较大,景深也较大。
期刊
利用北京计算数学与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一维磁流体力学程序对毛细管放电条件下类氖氩等离子体进行了计算,给出了等离子体半径、电子、离子温度和密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根据Cowan程序对类氖-氩原子参数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在毛细管放电类氖氩等离子体中形成粒子数反转的可能性,以及光线在毛细管传播、放大的可能性.
通过将橙色荧光染料Rubrene和蓝色荧光染料BCzVBi分别掺入NPB和DPVBi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mMTDATA(30nm)/ NPB(20nm)/NPB∶0.5wt% Rubrene(10nm)/DPVBi∶5wt% BCzVBi(15nm)/Bphen(25nm)/LiF(0.6nm)/Al的双发光层结构白色有机荧光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发光主要是Rubrene直接俘获载流子和主体材料DPVBi到客体BCzVBi的能量传递两种发光机制竞争的结果。在低压下Rubrene俘获载流子发光占
针对可见光通信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三边定位法在实际中难以应用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两点定位模型,只需2个LED,能够克服定位需要多灯环境的限制,同时定位接收端结构简单,不需以往研究中的复杂设计,只在平面上配置3个光电探测器即可。利用收发两端的位置关系计算坐标的可能解,以光电探测器组合成的三角形具有相对位置不变的性质作为判据,判断出真实坐标完成单点定位,最后进行加权定位提升鲁棒性。不降噪处理时,大小适中的接收端在5m×3m×3m的室内环境中,55%以上区域的定位精度在25cm以内,同时能够有效
为了更准确获取反映植物生理状态的荧光动力学曲线,基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研究了植物光合作用参数测量技术。采用可变光脉冲技术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分段为快相与弛豫过程,并测量激发光诱导产生的荧光动力学曲线.对激发光带宽与响应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对I-V转换单元与MFB滤波器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分析,获取快相荧光动力学信息;采用同步脉冲采样积分技术,对微弱弛豫荧光进行积分,实现了快相与弛豫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完整测量,并结合非线性拟合算法获取光合作用参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信噪比达到23.8 dB;暗适应与光适应下,本系
本文给出了光泵为正弦波时光泵脉宽等参数对被动锁模激光器的影响,提出了“锁模工作带”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折了锁模过程中多个工作参数的综合效应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给出的工作参数选择原则,在实验上获得了良好的锁模脉冲序列.
期刊
结合Micro-LED的量子点颜色转换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和宽色域的优势,在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了Micro-LED照射下的量子点单体模型和阵列模型,对量子点颜色转换的出射光谱、发光效率、发光角度等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在Light Tools中建立CdSe/ZnS量子点单体模型,设置模拟光源面、量子点膜层与探测器,仿真结果表明紫外Micro-LED激发量子点产生的三色光在色域方面优于蓝光光源,且红色和绿色量子点颜色转换效率更高。同时,随着激发光源发光角度的增大,出射光场整体照度分布均匀性提高
Reflectance model is a basic concept in computer vision. Some existing models combining the classical diffuse reflectance model and those for surfaces containing specular components can approximately describe real reflectance. But the ratio of diffus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