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形成大量的针状铁素体是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主要方法.影响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几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文献均有体现,也有综述文献总结了针状铁素体形核机制和有利于形核的夹杂物特征,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各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冷却速率、夹杂物成分、夹杂物尺寸的变化对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00~200μm、冷却速率为5~10℃/s、夹杂物尺寸为1~2μm和(Ti、Mg、Zr)Ox夹杂物均有利于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44;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形成大量的针状铁素体是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主要方法.影响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几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文献均有体现,也有综述文献总结了针状铁素体形核机制和有利于形核的夹杂物特征,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各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冷却速率、夹杂物成分、夹杂物尺寸的变化对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00~200μm、冷却速率为5~10℃/s、夹杂物尺寸为1~2μm和(Ti、Mg、Zr)Ox夹杂物均有利于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
其他文献
建筑热负荷通常在设计之初即被确定,然而随着建筑的使用以及室外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筑实际所需热负荷时刻变化,造成建筑热网热力失调,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建筑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首先基于能耗监测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对某建筑热力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的控制特性,并与传统PID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室内温度;与PID控制相比,在同等室外天气条件下,模型预测控制具
随着先进绿色技术与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方法,在暖通空调领域逐步得到重视,以弥补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为了充分了解模型预测控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暖通空调领域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本文阐述了暖通空调领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意义,阐明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其次,对比分析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3种预测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模型预测控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综合分析了模型预测控制在模拟仿真研究和实验测试研究的应用效果;最
在现有的在室人数研究中,考虑到传感器数据中含有冗余信息,需在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能反映在室人数变化的有效特征.传统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有效特征主要为时域特征,忽略了频域特征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导致输入参数缺乏由于在室人数变化而带来的瞬态变化(如频率变化)信息,从而限制了模型预测性能.针对此,本文提出在提取输入特征时除考虑时域信息之外,还应同时考虑频域信息.为实现该目标,本文采用小波分解提取包含时频信息的小波特征用于在室人数水平预测,进而提升模型预测在室人数水平性能.本文以在室人数研究中常用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
本文对夏热冬冷气候区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及空调系统替换的方式,采用DesignBuilder与EnergyPlus软件对某既有办公建筑进行模拟,并结合实际建筑能耗及室内热环境温度变化进行模型校正与对比验证.分别分析了仅提升围护结构性能与采用辐射供冷及顶部新风(Radiant Cooling and Fresh air system,RCF)系统替换原有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VRF)在供冷季建筑
本文对国内外能耗基准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基于数据驱动的基准制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研究工作的成果包括能耗基准在线评价工具和能耗限额标准.基准制定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以及文献中用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其它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现有能耗基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