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既需关注课程设置是否具有时效性、科学性;也应重视各部门工作开展、协同情况。同时,幼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需做好与校园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需避免“小学化”倾向。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展开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93
一、简析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存在局限性
随着新时期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速,学前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管理中,办园形式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这便导致:在公立幼儿园当中,大部分是某些单位或部门办园,在管理体制上属于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对幼儿园给予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支持,但部分却忽视了对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引入,使资深教育工作者任职管理工作;民办幼儿园中,园长既要管理幼儿园,还要与集团或总公司步伐一致,工作实施需要层层审批,有些教学活动必须由集团统一安排。
(二)整体性与协调性难以形成统一
要知道,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有效的管理应从整体目标出发[1],对优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各部门之间高效配合与协作,才能确保最佳工作开展效益。但有些幼儿园不能理性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局部利益,未能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例如:在保育和教学上重教轻保,一味地拔高教学内容,灌输过多智育方面的知识,使幼儿园教学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在制度管理上,重制度轻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并且上墙公示,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有些部门不能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与其他部门缺少协作和沟通;还有的幼儿园过于重视园所设施建设和办园经费管控,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氛围、思想作风等方面关注得不够,教学水平偏低。
(三)尚未形成科学、有效评价体系
在现实工作中,评价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主要看园所环境好不好、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幼师整体素质高不高等。但目前幼儿园的评价体系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主观性较大,不能科学地量化评价指标;注重结果,轻视过程;重视经验分析,轻视科学论证等等。这些管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间相脱节
在幼儿园管理中,部分园长依托于经验主义,缺乏对新理念、新模式的引进。还有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意识到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但制定的目标与管理过程未能有效衔接。例如:制定的目标过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执行,目标形同虚设;没有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缺少抓手。有些幼儿园管理者未接受专业的幼儿教育管理知识,甚至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和职称要求。
二、浅议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有效对策
(一)运用现有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为提高办园质量、发挥管理能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园本特色,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园长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人力、设施、本土教学资源等,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还要对每个教职员工进行考核,根据不同的岗位、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各尽其责,各施所能。例如:对于保育岗位来说,可以采取年轻、年长幼师搭配的方式。年轻幼师有活力,年长教师有经验,共同协作可以有效提高保育水平,两者还应当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同时,为幼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渠道,使其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实现工作创新。
(二)定好管理目标,力求落到实处
为构建良好的幼儿园管理体系:首先,需制定管理目标时要讲究科学性,目标范围要全面,不能限于局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要兼而有之。在制定过程中,还要让教职员工参与进来,让他们多提意见或建议;其次,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园所实际情况。尤其是在新学期开始时,无论是园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如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学期计划等;最后,还应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促进优质工作经验的共享。
(三)提升教师素质,增强管理效果
幼师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幼师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不仅反映了幼儿园的精神面貌,还将影响幼儿园的办学质量[2]。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必须接受严格的职前培训,并应进行定期考核。不仅要努力学好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多样性艺术特长,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园长则要整合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园所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幼儿园整体形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对幼师的授课能力、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推进管理打造优秀的人才团队;其二,实施“青蓝工程”,做好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其三,邀请幼教专家来幼儿园进行教学指导等。通过这些措施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树立现代化的幼师工作理念。
(四)以幼儿为本,不断善管理机制
在幼儿园管理中,时常出现游戏区域分配不科学的现象,要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为幼儿创建安全的游戏空间。还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3]。例如:一方面加强幼儿园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定期排查,对教师进行工作考核;另一方面可立足于课程教学特点,重视游戏因素的渗透,实现寓教于乐,使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办园质量,才能为幼儿快乐学习与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幼儿园园长/管理者,既应具有清晰地工作逻辑,把握重点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应关注创新问题,加强对幼师、保育人员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构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团队,构建人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叶.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2):28.
[2]周菁华.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流程化管理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9):20.
[3]黄燕飞.昆明A幼儿园国际化办园的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7(3):15.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93
一、简析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存在局限性
随着新时期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速,学前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管理中,办园形式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这便导致:在公立幼儿园当中,大部分是某些单位或部门办园,在管理体制上属于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对幼儿园给予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支持,但部分却忽视了对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引入,使资深教育工作者任职管理工作;民办幼儿园中,园长既要管理幼儿园,还要与集团或总公司步伐一致,工作实施需要层层审批,有些教学活动必须由集团统一安排。
(二)整体性与协调性难以形成统一
要知道,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有效的管理应从整体目标出发[1],对优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各部门之间高效配合与协作,才能确保最佳工作开展效益。但有些幼儿园不能理性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局部利益,未能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例如:在保育和教学上重教轻保,一味地拔高教学内容,灌输过多智育方面的知识,使幼儿园教学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在制度管理上,重制度轻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并且上墙公示,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有些部门不能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与其他部门缺少协作和沟通;还有的幼儿园过于重视园所设施建设和办园经费管控,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氛围、思想作风等方面关注得不够,教学水平偏低。
(三)尚未形成科学、有效评价体系
在现实工作中,评价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主要看园所环境好不好、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幼师整体素质高不高等。但目前幼儿园的评价体系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主观性较大,不能科学地量化评价指标;注重结果,轻视过程;重视经验分析,轻视科学论证等等。这些管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间相脱节
在幼儿园管理中,部分园长依托于经验主义,缺乏对新理念、新模式的引进。还有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意识到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但制定的目标与管理过程未能有效衔接。例如:制定的目标过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执行,目标形同虚设;没有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缺少抓手。有些幼儿园管理者未接受专业的幼儿教育管理知识,甚至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和职称要求。
二、浅议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有效对策
(一)运用现有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为提高办园质量、发挥管理能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园本特色,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园长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人力、设施、本土教学资源等,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还要对每个教职员工进行考核,根据不同的岗位、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各尽其责,各施所能。例如:对于保育岗位来说,可以采取年轻、年长幼师搭配的方式。年轻幼师有活力,年长教师有经验,共同协作可以有效提高保育水平,两者还应当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同时,为幼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渠道,使其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实现工作创新。
(二)定好管理目标,力求落到实处
为构建良好的幼儿园管理体系:首先,需制定管理目标时要讲究科学性,目标范围要全面,不能限于局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要兼而有之。在制定过程中,还要让教职员工参与进来,让他们多提意见或建议;其次,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园所实际情况。尤其是在新学期开始时,无论是园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如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学期计划等;最后,还应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促进优质工作经验的共享。
(三)提升教师素质,增强管理效果
幼师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幼师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不仅反映了幼儿园的精神面貌,还将影响幼儿园的办学质量[2]。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必须接受严格的职前培训,并应进行定期考核。不仅要努力学好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多样性艺术特长,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园长则要整合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园所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幼儿园整体形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对幼师的授课能力、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推进管理打造优秀的人才团队;其二,实施“青蓝工程”,做好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其三,邀请幼教专家来幼儿园进行教学指导等。通过这些措施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树立现代化的幼师工作理念。
(四)以幼儿为本,不断善管理机制
在幼儿园管理中,时常出现游戏区域分配不科学的现象,要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引导,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为幼儿创建安全的游戏空间。还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3]。例如:一方面加强幼儿园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定期排查,对教师进行工作考核;另一方面可立足于课程教学特点,重视游戏因素的渗透,实现寓教于乐,使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办园质量,才能为幼儿快乐学习与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幼儿园园长/管理者,既应具有清晰地工作逻辑,把握重点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应关注创新问题,加强对幼师、保育人员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构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团队,构建人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叶.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2):28.
[2]周菁华.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流程化管理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9):20.
[3]黄燕飞.昆明A幼儿园国际化办园的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