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族际文化整合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区域主义研究所代表的理念是政府主导下的新一代区域整合理念.目前人文社会地理学和经济学运用新区域主义理论较多,而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运用比较少.由于族际政治整合乃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建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法绕开的重要经典理论议题,以族际整合的文化为考察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对多民族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构建以新时代中国人的思维和政治智慧的思路,推动新时代族际政治整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以降,传统宗族社会走向瓦解,图书馆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在乡宗族相结合,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重新找到了凝聚宗族人心的新方式.本文分析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认识的变化,并以广东司徒氏图书馆及关族图书馆建设为据,梳理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宗族文化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分析他们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动机,以及图书馆文化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多元化影响.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之间有效匹配的态势.本文基于对我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用户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数据的调查与采集,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性发展状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整体上处于基本充分状态,但东中西三个地区并不平衡.其中,东部地区为基本充分,中部和西部地区均为濒临不充分,且西部的濒临不充分程度更甚于中部.在省际层面,50%的图书馆为基本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文艺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红色主线,始终呈现出以红色为主的基本色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激活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坚持文艺创作的红色基调,是保持共和国永不变色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培根铸魂的必然要求.推动和坚持红色题材创作,要在认识上把握“三个高度”,在实践中消除“三个疑惑”.把握“三个高度”,就是要从历史、时代和民族精神的高度上深刻认识红色题材、红色主题创作的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消除“三个疑惑”,就是要消除“过时”的疑惑、
图书馆机器人作为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重要类型,能够替代人工提供搬运、盘点、讲解、咨询、展示、教学等服务,使图书借还、排架、分类更加快捷精确.目前机器人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融合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方向定位、核心技术、产业发展、伦理规约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升级、设计创新、用户聚焦、系统优化等方式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能实现新的跃升.
上海图书学校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创办的一所图书馆学中等教育机构.该校实行“即工即学、生产自给”的新教育,课程设置重视基础知识、操作实务和外语教育,日常管理严格,培养了不少图书馆及出版印刷人才,其校刊分为《工读试刊》《工读周刊》和《工读半月刊》三个阶段,记录办学情况,刊登专业文章,评论时政事件.上海图书学校及其校刊虽存续时间不长,但丰富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类型和内涵,培养了图书馆及出版印刷等专业人才,保存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的行迹、译介和著述.
作为首部以动画形式表现湘江战役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坚守主旋律创作要求的基础上,以其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巧的情节构思、独特的叙事表达、陌生化的演绎手段,透过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红军小战士黄玉长生和壮族少年韦二牛的视角,从侧面展现了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的壮烈景象.电影既有守正也有创新,较好地完成了讲好红色故事的时代使命,对传承红色记忆、赓续湘江战役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90年历史的泰国勿洞市广西华人社区稳定和谐,与当地社群和平相处,形成了包容而开放的移民社区模式.由于社会政治等因素影响,泰国广西华人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泰国勿洞广西华人群体筚路蓝缕的历史中,勿洞县“广西村”华人社区则展现出多元文化共生的特质,比如构建了现代市民社会作为广西华人社区共生社会形态,营造出华人社区互融共享的文化场域.这些特质凸显了人类多元文化共存趋势.
新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就业形态.“95后”大中专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在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偏差.他们对新就业形态了解不全面,表现出抵触心理,就业观更趋向保守.因此,要达到稳就业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大中专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法律法规支撑与社会舆论引导,强化学校就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服务保障等措施,帮助学生优化就业价值取向.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是解决民族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矛盾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要实现由内容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目标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由学科标准向行业标准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民族院校、旅游企业的协同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同时,要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培养评价体系优化、协同保障机制构建等五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的平稳运行,促进民族院校旅游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称谓是人们言语交际必不可少的用语,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从父系亲属称谓语、母系亲属称谓语两大主线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分析中韩两国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和误用的原因,帮助扫清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用语障碍,希望对促进跨文化交际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