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少教多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因此,在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减轻教学与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预习学案


   在一节新课之前,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为了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预习学案。一份好的预习学案应包含这样几点内容:学习目标、作者介紹、写作背景、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

二、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我们必须把课本研读还给学生,变教师的“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了合作学习。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要进行大胆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排位方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内成绩好的、中游的、差的都有,让学生作为小组的一员与别的小组竞争。每组组长由学习好的又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让他对其他组员进行管理。实行组长责任制,展开“兵帮兵”“兵教兵”“兵强兵”工程,平时考试只排小组在班内的名次,这样,受激励的面扩大,学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学生作为小组内的一员与别的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提高本组的成绩。这种方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语文教师要改变“一人讲课,满堂安静”的现象。语文课堂是思想的放飞,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枪舌剑的辩论。陈旧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这种模式其实是老师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权。对于每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阅读,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阅读,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因而针对课文阅读只有在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氛围中才能读出深意,学生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交还给学生。

四、鼓励学生多质疑


   在创建高效的课堂中,我们应认识到: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好课。学生的提问是他们学习思考过程中发生质的变化的体现。学生不发问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认识仅仅只限于肤浅的知识面,毫无深入拓展可言。因而,我们要重视学生每一个提问并从中发现闪光的东西。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精讲、精教的引导过程。这犹如修建一条水渠,当水流遇堵时,需要清堵疏通。而教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清堵疏通”的人。因而在打造高效课堂时,教师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杜绝“满堂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杜绝“满堂问”;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杜绝“满堂投影”;要让学生动起来,杜绝“满堂静”。要处理好以上矛盾,我想语文教师应做到“六个讲好”和“六个不讲”。“六个讲好”是:讲好重、难点;讲好与背景相关的知识点;讲好相关的句段赏析;讲好易混点;讲好应试方法。“六个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可能使学生产生歧义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探讨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六、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对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产生难以抑制的动笔之情。教师就应抓住机会,激励学生动笔。语文学习中,动笔写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教师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他们会自学了,教师也就不用再教了。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比如妇女裹脚、清朝人留辫子,而今又有了禁摩……现在脚不裹了,辫子剪了,禁摩却依然还在.我现在住在沈阳这个北方大城市里,大城市就是好,什
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继承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进一步做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朱汉国认为:“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历史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通过这个过程既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既要达成学习目标,又要将历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达到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史致用的效果。笔者认为历史教学
为促进中部崛起,2006年9月26日,首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大运摩托参加了此次盛会,并成为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