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当前我国面临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债务风险凸显、人口老龄化威胁财政支出可持续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现阶段,适应我国国情的中期财政规划框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财政收支预测和形势研判能力不足,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缺乏制度层面与之匹配的预算决策方式和预算程序,缺乏实质约束力等问题。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以是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标准,推进中期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面临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债务风险凸显、人口老龄化威胁财政支出可持续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现阶段,适应我国国情的中期财政规划框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财政收支预测和形势研判能力不足,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缺乏制度层面与之匹配的预算决策方式和预算程序,缺乏实质约束力等问题。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以是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标准,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由“形式”向“实质”转变;强化中央与地方联动,自上而下推动改革;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明确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
其他文献
国家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治制度的高效合理,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多样性。但近代以降,西方的制度最终落在了代议制民主的框架内。代议制民主的形成是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就试图通过解读“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中的关键概念,来理解西方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
“清承明制”,是指清初沿袭明朝的基本制度,不能以此理解以后的制度情况,因为制度必然会发展变化。清朝沿袭明制后,其发展变化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少方面变化很大,本文从中央及地方机构、官制、职权等14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各项制度,如财政制度、刑法制度、矿政、茶法等的变化叙述,并对某些变化的原因、影响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