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能量”相关概念衔接研究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学生大概念的连续进阶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普遍共识,各学段的教师应当在展开教学之前充分思考学生从何处来(认知起点)、往何处去(课程目标)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跨学段的发展。能量是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小学科學与初中物理教科书为分析对象(其中小学科学教科书1~3年级为人教鄂教版),分析能量相关概念的衔接情况,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期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些许教学参考。
  能量相关概念衔接路径
  1.教科书结构衔接
  教科书结构受到课程设计理念、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课程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故而梳理结构是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必不可少的部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用单独的单元“能量与生活”探讨了能量这一主题,该单元内容按照“能量—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路径展开(见表1)。此外,在六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中提到水的三态变化涉及热量的变化。整体上看,小学科学教科书能量内容较少,结构呈直线式。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科书在结构上注意知识的递进和衔接,呈螺旋上升式。首先学习了功和能这两个核心概念,再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延伸,学习机械能、内能与电功率。值得一提的是,《内能的利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是“能量转化与守恒”,此节在能量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从更高的视角帮助学生认识能量的本质内涵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2.概念衔接路径
  能量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能量的形式、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能量耗散、能源开发与利用四个部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发现两套教科书中能量相关概念的衔接路径如左页图。
  能量相关概念主要教学内容及衔接路径
  小学科学教科书在能量形式、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耗散、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四个部分均有所涉及,相关内容皆在初中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在学习能量的形式时,小学阶段只涉及能量的存在形式,如核能、动能,而初中阶段则涉及产生核能的方式(聚变、裂变、链式反应等),动能与势能同属于机械能等。
  小学阶段学习能量转化与守恒时,只涉及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初中阶段则以功为核心,进一步学习功率、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在能量耗散方面,小学阶段仅涉及热量和热传递的概念,初中阶段需要以此为基础学习内能、电流热效应、焦耳定律、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等内容。
  由此可以发现,初中物理能量概念的结构化程度更高,各内容间的衔接更加复杂。
  能量目标的逐层进阶
  对比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发现,初中物理在小学科学基础上对能量相关概念的认知目标在不断提升,具体表现为:
  1.能量形式更加丰富,需了解势能与内能;进一步了解已学的能量形式;知道产生核能的方式并辩证地看待核能、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定量计算电能、电功率和电热。
  2.引入功、功率的概念,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并能定量计算;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认识能量守恒。
  3.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并能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4.从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角度,理解节约能源的原因与意义。相较小学科学,初中物理能量相关概念的课程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提升。
  初中物理在小学科学的能量相关概念主要内容见表2。
  小学、初中能量相关概念的衔接特点
  1.能量概念与形式
  能量概念界定多样、本质抽象、内涵丰富,使其难以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不同阶段对能量概念的界定侧重不同,适切学生认知水平的诠释方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科学教科书对能量的界定与能量形式紧密相连,其在《生活中的能量》这一课指出:一切物体在工作中都离不开能量,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能量的形式。这样的界定帮助学生建立起的对能量意义的认知是:能量是可供人们利用,变化形态而去协助人类进行生产制造的一种资源。初中物理教科书对能量的界定是通过功的概念进行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这样的界定强化了能量能够转化与转移的特性。
  小学、初中两套教科书的界定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侧重于能量的不同特性。小学科学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突出能量的有用性;初中物理借助功的概念,强调能量能够转化与转移的特性。
  2.能量的转化、守恒、耗散
  在能量转化方面,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在能量耗散方面包括物态变化会伴有热量变化、热传递,未涉及能量守恒,且各部分内容互相独立。初中物理教科书不仅增加了能量观的核心内容——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具有方向性,并以功和内能为基础,介绍了系列相关的概念串:功、功率、电功、电功率、机械能、内能、热量、热传递等。
  更重要的是,初中物理教科书还包括利用能量的思想分析解释现象的内容,如用能量耗散的思想解释机械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必要性等,各内容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连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3.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部分。小学科学教科书主要介绍了当前人类的能源利用情况、化石能源形成过程和新能源的开发举措;初中物理教科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的隐患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是我们需要节约资源的重要原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理念具有连续性,均展现了重视STS的教育理念,这对于培养学生崇敬科学的态度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教学策略
  1.积累感性经验,构建基本框架
  能量是贯穿中小学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它的认知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普遍的应用和与其他概念的有意义连接中逐步发展、完善。因此,依据能量核心观点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可以实现能量相关概念的螺旋式上升。
  能量守恒和耗散是能量概念的核心内容,虽然小学科学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中未提到相关要求,不过,倘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趣味活动补充一些感性经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避免使学生负担过重。如通过摆球碰鼻实验,让学生获利能量守恒的感性经验;通过感受手机充电时充电头发热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最朴素的能量会耗散的感性经验——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以我们期待的形式利用。教学时,除了基本概念的教学,更要注意建构简单却基本的知识构架,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体系的系统化。
  2.注意能量概念的跨学科渗透
  能量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且小学科学是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跨学科的思想。例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是因为太阳为它提供了能量;动物进食是为了为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食物链本质上是能量的流动;云、雾、雨、雪等是水的多种形态,不同形态的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以跨学科的视角促进能量概念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相关概念。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物理教育研究所(434023)
其他文献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季正常教学的步伐。教育部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开展教师网络授课、学生居家学习、家长配合指导的线上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环境、对操作的特殊要求,进行线上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以下简称“本课”)一课时,从备、教、研、评四个角度,提出疫情期间小学科学实验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让线上
【摘要】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快速、精准地清除经手文稿中的“地雷”,既需要持疑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更需要科学的方法、高超的技巧,切实把“为啥校”搞透,把“校什么”搞准,把“怎么校”搞对。  【关键词】搞透;搞准;搞对  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快速、精准地清除经手文稿中的“地雷”,既需要持疑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马有灵性,是大自然的造物,自然永远是美的。马内心宁静,外表潇洒,善于拼搏。在历史上,民族迁徙、文化商贸交流乃至生活、劳动、战争中,马一直是人类的忠实伴侣。可谓“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
记得上次离开你们的时候,還是在白云机场,当时你俩嚎啕大哭的样子让爸爸很揪心,分别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转眼间爸爸来非洲已经半年了。……父亲节前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二孩援非医生熊柯从加纳发来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思念。  熊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中国(广东)第七批援加纳医疗队成员,于2017年12月13日抵达西非加纳,在这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说起非洲,
随着互联网的春风,吹来的人工智能健康产业也在被大众广泛认知,不仅引起了关注健康的人们注意,同时也引得创业者们的駐足。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而人工智能健康产业也在稳步上升。那么,人工智能将会给健康带来什么呢?
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并列拼接成的木梁桥。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建造。桥的种类有很多种,如梁桥、拱桥(单拱桥、双拱桥)、索桥(悬索桥、斜拉桥、吊桥)、拉升桥、旋转桥、高架桥等。桥也是很多的故事起源,如赵县的赵州桥、飞夺泸定桥、黄河大桥等。  STEM课程之《桥》中,我们给学生介绍中国桥梁的骄傲历史,教育他们立志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适用年级为7—
针灸是什么?有人评价称它为上古绝技、神仙技法、人间奇术……这些评价给针灸套上了一层神圣外衣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对针灸的盲目崇拜和避之不及都使得针灸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只有让更多人了解针灸的真正“面目”,才会使针灸起到造福人类的作用。  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是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
尽管肿瘤可防可治的观念已普及,但肿瘤的高发仍在公众中造成恐慌,特别是部分人对肿瘤缺乏了解,将所有肿瘤都看作不治之症,导致人们“谈瘤色变”。为此, 《健康之友》杂志社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利教授,冯利教授认为,肿瘤只是诸多慢性病的一种,需要理性看待。其实,与同为慢性病的末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比,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还要高一些。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
现在社会有一种现象,每次“苹果”出新款,朋友们总会开玩笑嚷着又到了卖肾的季节。是的,这种负面消息不断,曾经就有一位19岁的少年为了刚上市的iPhone,不惜前往黑市,以2万多元的价格卖掉自己一个肾。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曾经健康的身体垮掉了,检验报告为肾功能缺损,已构成三级伤残。一直到今天病情恶化到不能自理,后半生只能卧床调养……还有笔者的一位远房亲戚也不幸患有“尿毒症”,家人叫苦不迭,给原本就不怎
教学分析  《测量气温》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的起始课,本课要求学生认识气温计,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的方法,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初步学习如何处理数据。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图引入主题——气温。提出问题:关于气温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分为观察和测量两个环节:观察用于测定气温的工具——气温计,从气温计的结构、功能、单位、量程、刻度等方面了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