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养生 各有千秋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发展,不同时代的养生文化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古今养生之道表现出的这种时代差异性,值得养生学家们研究探讨。
  
  饮食观念差异
  
  中国古代养生历来有“食素长寿”的说法,认为“肥肉厚酒”是“烂肠之食”(《吕氏春秋》),“淡薄是谙”才能“动作不衰”(朱震亨《格致余论》)。隋唐时代的名医、103岁的甄权就是食素养生的代表人物。他“食不必甘美,有素食菜根者”,可见生活俭朴之一斑。
  现代养生学则认为,营养平衡是新陈代谢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104岁的寿星陈纳逊教授在其“養生经”中,就有“调节饮食,平衡营养”的内容。他注重少食多餐,早餐一杯牛奶、一片面包、一个鸡蛋、一只香蕉;午餐一小碗米饭,荤素搭配,豆制品必备,包括一道置放了红枣、枸杞子之类滋补品的汤;晚餐面食加稀饭;下午和睡前各有一份点心,牛奶、咖啡、蛋糕、芝麻糊轮着吃。
  
  运动观念差异
  
  古人强调以气养生。《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只有心如止水,才能静心养神,情绪稳定。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就主张“至虚极,守静笃”,以养浩然之气。
  现代养生家则认为,生命在于平衡。国民党元老、百岁寿星陈立夫就主张动静结合,养生在动,养心在静。他说:“举手投足,适度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是也。”但他同时又认为:“心意需静,勿贪得,勿虞失,恬静寡欲。”
  
  性事观念差异
  
  “少思寡欲”是古人养生的基本内容之一。《红炉点雪》云:“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南北朝时,北魏120岁的大将罗结养生秘诀之一,就是不贪恋女色,不耗精,不散气。朋友为他介绍的美女小妾,都被他回绝。
  现代医学证明,性的适当宣泄可以调节各种生理机能,使情绪轻松愉悦。文坛耆宿、百岁寿星章克标百岁时,还娶了个比他小43岁的北方大姐作为新夫人。他幽默地为夫人起了个“灵清”的名字,希望新夫人在今后的生活岁月里头脑清爽,事事“拎清”。
其他文献
语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加之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教育水平也随之提升.语文教学不单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这种语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挑
中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伟大的作家郭沫若,生于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1892年11月16日),卒于公元1978年6月12日,终年86岁。郭老生前创造性的将古代史和古文学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路,被称为古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哲学、考古学、甲骨文、金文及文学艺术都有令人敬仰的建树,对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具大的贡献;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的公认领袖。他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为实现更快、更好的信息传输,4G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更为物联网应用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对4G移动通信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看做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将传播学理论与研究的重要成果融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是开启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课程教学对初中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
艺术是相通的,存在与自然的各个角落,我们的文化艺术生活被数学影响,普遍影响绘画、建筑、音乐和文学诸多方面.数学本身,用英国数学家罗素的看法,“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