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改性介孔SiO2及其对铼的吸附性能

来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60Coγ辐射接枝合成了聚4-乙烯基吡啶(4-VP)改性的多层次介孔SiO2(FS-VP)微球,并对接枝后的FS-VP进行了季铵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和季铵化微球(FS-VPQ)对Re(VI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4-VP单体体积分数为50%、吸收剂量为72 kGy、剂量率为3 kGy/h的条件下,FS-VP的接枝率极大值为27.8%;当pH为2和3时,吸附容量极大值为68.0 mg/g,较高的吸附容量得益于多层次孔结构的高比表面积和季铵化后吸附剂固有的两个正电荷;FS-VPQ对Re(VII)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此外,由于多层次孔结构带来的高传质速率使FS-VPQ能够在3 min内快速达到吸附平衡.本工作对Re(VII)分离与富集以及放射性废液中Tc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早在陶艺发展初期,就有一批陶艺创作者希望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纳入到当代艺术体系下,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归属工艺美术范畴下的陶瓷艺术.然而,随着艺术观念的转变,现代陶艺强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这里已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当代艺术的追求也不同于现代艺术所维护的以往的审美理念,而是要求超越审美层面介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由此,对于陶艺创作而言,如何把握陶艺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就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地思考.
目的:探讨生理发育因素对左乙拉西坦(LEV)在儿童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评价和优化LEV给药剂量,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根据203例0.42~15岁癫痫患者的LEV血药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生理发育因素对LEV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基于模型,模拟和评价不同体质量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的LEV给药方案.结果:LEV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室模型.在本研究中,LEV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经过体质量矫正后分别为0.54 L·kg-1和0.082 L·h-1·
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的制作极其繁荣兴盛,但由于“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对于古代工匠在工艺上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形式与工艺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述宋代建窑黑釉兔毫茶碗在外在的形式背后隐藏的工匠的巧思.这类茶碗的釉色、花纹、造型等这些视觉可见的形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与使用者需求密切相关,与崇尚自然的审美观相关;饮茶方式的变化带来的茶碗形式的变化,工匠在釉色及烧造工艺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包括采用高含铁量的胎体、用高还原气氛烧制、烧制时倾斜放置茶碗等,最终获得了黑釉兔毫茶碗这种最适合“斗茶”的陶瓷器.陶瓷器物的形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修饰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和肝靶向.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修饰的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甘草次酸-大黄素-NLC).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各组织中大黄素浓度,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总靶向效率、相对摄取率来评价剂型改变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靶向性特征.结果:制备的甘草次酸-大黄素-NLC呈类球形,分布均匀,粒径为109.2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0.22,Zeta电位为-39.5 mV,包封率为8
丙烯腈(AN)与亲水性单体的共聚是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PAN)功能材料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以AN与4-乙烯基吡啶(4-VP)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γ射线辐射溶液共聚合制备AN/4-VP二元共聚物的研究,并对所合成的二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热性能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可以在室温下顺利引发AN和4-VP在DMSO中的共聚反应.吸收剂量在25 kGy时,单体转化率即达到90%以上,但所得共聚物相对分子量与剂量率相关.在30 kGy吸收剂量下,采用较低的
本文研究了γ射线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热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将常规UHMWPE粉末通过硫化成型机热压成1 mm厚的板材,采用γ射线对板材样品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后样品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以及拉伸和蠕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后,熔点和结晶度增加,热稳定性提升,凝胶含量最高可达89%,分子链运动能力下降.相比于未辐照样品,抗蠕变性提高近40%.本工作通过辐射交联改性,显著提高了UHMWPE的热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这为制备高抗蠕变和高热稳定性UHMWPE材料提供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对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个体化治疗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权威指南及最新研究等相关文献,就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PI代谢与治疗的影响及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剂量建议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PI抑酸治疗效果、安全性具有相关性,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尤其是特殊群体)CYP2C19表型进行PPI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升疗效与安全性.结论: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PPI个体化应用或可为临床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Embase、Scopus、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查找2004年1月 2021年3月期间国内外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共收集有效文献25篇(28例).结果:喹诺
为探讨毫米波辐射对小鼠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效应,将频率34.5 GHz、功率密度10 mW/cm2的毫米波作为辐射源,以8周龄BALB/c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固定体位每天辐照2 h,持续9周.在辐照期间,每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在辐照第4~9周,每周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染色检测睾丸细胞凋亡,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血睾屏障受损情况,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检测附睾精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辐照4周内,小鼠各项指标均无异常;从辐照第5周开始,辐照组小鼠出现睾丸损伤,主要表现为生精上皮
研究兰州百合多糖片段(Lanzhou lily polysaccharide fragment,LLP)对X射线诱导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s,BMNCs)损伤的辐射防护作用.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并制备百合粗多糖,经超滤法、Sephadex G-150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后得到LLP,其平均分子量为8629.8 Da.建立小鼠急性放射性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低、中、高不同浓度LLP给药组,检测各组BMNCs数量、微核率、DNA损伤情况以及细胞凋亡